APP下载

2009年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评析

2010-12-28帆,张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外线亚锦赛内线

张 帆,张 博

(河南大学 公共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0)

2009年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失利原因评析

张 帆,张 博

(河南大学 公共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0)

运用文献资料、观摩录像、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男篮在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决赛中惨败的原因,认为中国男篮队员的技战术素养没有实质性改变、姚明缺阵、主教练选择不当及赛前心态未调整好等因素导致了中国男篮的失利,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亚锦赛;中国男篮;伊朗男篮

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在天津举行,中国男篮除了姚明受伤以外,其他主力球员无一漏缺。易建联、孙悦已是NBA球员,朱芳雨、王仕鹏、杜锋正是当打之年,刘炜、王治郅经验丰富。在200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这些球员都发挥出了很高的竞技水平,为中国男篮进入第二轮比赛立下赫赫战功。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水平比赛经验的积累,这批球员的能力不断增加,这给2010年世锦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篮球取得好成绩带来了希望。但事实是,我国男篮在亚锦赛中输给对手18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男篮在决赛中失利呢?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天津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在决赛中的比赛情况。

1.1.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搜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相关的信息,并对网上的有关信息以及比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观摩录像法。对2009年天津亚洲男篮锦标赛决赛,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比赛的比赛录像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数理统计法。对在本场比赛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用 EXCEL2007和 SPSS14.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相关结论。

逻辑分析法。根据收集调查的资料统计数据,采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技术指标分析

2.1.1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综合实力分析

表1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综合实力对比分析

如表1所示,中国男篮比伊朗男篮平均身材高了4.7厘米,呈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年龄都是24.5岁。说明中国男篮运动员身材条件比伊朗男篮要好的多。中国男篮有7名球员的身高在两米以上,而伊朗男篮只有三名,双方的身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从年龄结构上看中国男篮年龄差别比较大,最大的是王治郅已经32岁,最小的李晓旭只有20岁。伊朗男篮队员的年龄都在22—27岁之间,比较平均。中国男篮14次获得亚锦赛冠军,伊朗男篮只有一次。从世界大赛成绩对比以及双方亚锦赛交战情况来看,中国男篮明显好于伊朗。

表2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投篮技术统计分析

2.1.2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投篮技术指标分析

中国男篮在亚锦赛决赛失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过低的投篮命中率。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得分比对手少了18分。两分球出手比对手少了8次,比对手少投进7个,命中率比对手少了6.3个百分点,这就造成了14分的差距。三分球比对手少出手1次,比对手少投中2个。双方的三分球命中率都不高,中国男篮只有11.1%,外线主力球员手感全无。三分球这一中国队多年与世界强队对抗的有力武器,在本场比赛丝毫不见踪迹。中国男篮只有在罚球命中率方面好于伊朗男篮,但对手的罚球次数却多了4次,说明中国男篮的内线进攻严重受阻。快攻得分方面,伊朗男篮比中国男篮多了8分,而且多半是抢断后的快攻,这十分伤害中国男篮的斗志。内线球员得分方面,中国男篮一共得了35分,比伊朗男篮多了16分,但大多是王治郅在第四节伊朗中锋哈达迪下场时得的。伊朗男篮突破得分达到了18分,特别是在24秒或者单节将要结束时,伊朗后卫连续突破数名防守球员上篮得分,极大地鼓舞了伊朗队的士气。如果将全场比赛每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进行等分技术统计对比,中国男篮大多与对手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快攻方面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只有罚球和内线得分方面好于对手,其中罚球命中率方面呈显著性差异P<0.05。

2.1.3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其他技术指标分析

表3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其他技术指标分析

本场比赛其他技术指标中国男篮也全面落于下风,如表3所示,篮板球方面中国男篮总数比对手少了16个,其中进攻篮板球只有5个,比对手少了14个,防守篮板球也比对手少了3个。助攻方面,伊朗全队达到了16个,比中国多了10个,其中有7个是突破分球。双方失误相差不多,抢断落后于对手。由于有哈达迪存在,伊朗队的盖帽达到了3个。双方犯规都是18个。如果把全场比赛每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段进行等分技术统计对比,中国男篮各项技术统计大多与对手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进攻篮板球方面差距极具显著性P<0.01,只有失误次数比对手稍好。

2.2 中国男篮失利因素分析

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托于特定的历史年代和社会土壤,要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一项事物的产生与发展的必然原因,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1]。为了更详尽地分析中国男篮的失利因素,从中找到有利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因素,我们必须运用逻辑分析等科学的方法对导致中国男篮失利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2.2.1 中国男篮队员的技战术素养没有实质性改变

2.2.1.1 队员投篮技术与北京奥运会相比有了明显的退步

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面对欧美劲旅的压迫式防守,在外线打出了漂亮的好球。在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朱芳雨三分球8投5中,差点击败2006年世锦赛冠军西班牙队。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中远距离投篮始终令人不敢恭维。在决赛中王仕鹏、朱芳雨两大外线三分球5投0中,张庆鹏、刘炜、胡雪峰三名控卫也仅仅有8分进账。中国男篮的外线在本场比赛中可谓完全瘫痪。

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投篮技术的运用方面退步明显。说明在训练备战期间,中国男篮没有在投篮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训练,这在之前的几场比赛中已经显现出来。中国男篮在对阵一些弱队时,无论是外线球员还是内线球员,都出现屡投不中的局面,被对方将比分追上甚至反超。最后面对实力最强的伊朗队,中国队技术上的劣势已经暴露无遗。

本场比赛伊朗队一直采用扩大的半场紧逼盯人防守,发挥他们拼抢凶狠的特点,并且防守的力度随比赛的进行非但没有减弱,而是逐渐加强。这不仅很好地抑制了中国队外围投篮准确优势的发挥,还有力地破坏了中国队在进攻时的内外结合,同时也对队员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2.2.1.2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的技术与伊朗队相比过于粗糙

后卫在篮球比赛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篮球比赛的进攻组织者,掌握着比赛的节奏,控制着比赛的进程。一名优秀的后卫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3]。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一共带了三名后卫球员,主力后卫刘炜在对阵黎巴嫩的比赛中腰部受伤,重任就落在了胡雪峰和张庆鹏身上。但这两名替补后卫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胡雪峰高度不够,经验不足,突破能力不是很强,防守时往往容易跟不上对方的脚步。张庆鹏是名典型的攻击性后卫,有一定的突破和外线投篮能力,但他很难将全队组织起来。伊朗球员除了哈达迪以外队员普遍身高偏矮,但运球技术出众,视野开阔,传球时机把握准确,分球合理,投篮命中率高,球员移动迅速,快慢节奏运用合理。

2.2.1.3 中国男篮内线球员篮板球意识不强

从一个数据便可看出男篮这场内线输的有多惨,王治郅抢到了8个篮板球,易建联抢到了11个,然而对方哈达迪一人便抢到了多达17个篮板球,基本上与他们两人所抢的篮板相当。中国队全场一共只抢了8个前场篮板球,而伊朗队的哈达迪自己就抢了7个。众所周知,中国男篮在亚洲称王称霸的根本在于内线的强势,然而偏偏在最重要的决赛中内线惨败。从录像中可以看出,一名伊朗球员外线出手后,中国队只是站着看,没有进行卡位和积极争抢,伊朗的外线球员只是通过小范围的移动就可以“捡”到篮板球。伊朗男篮在一次进攻中连续4次摘得前场篮板,如此一来,男篮在这场亚洲巅峰战中遭到惨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2.2.1.4 中国男篮队员的战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尤纳斯时期,中国男篮几乎成了一支典型的欧洲球队。外线投篮准,全队战术配合很多。在多哈亚运会中,中国男篮在姚明缺阵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全队的战术配合,找出空位,投篮得分[4],外线内线,打进打出,令对手防不胜防,并最终获得冠军。而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战术素养有了明显的退步。场上队员多次出现“1打5”的场面。刘炜、王仕鹏等球员多次刚刚运球到前场就三分出手,进与不进全靠手感。

本场比赛中,外线将球传到内线之后,基本上就是进攻的终结点,一味靠内线球员强打,很少能打出像样的全队配合。在“姚核心”时期,即使传到姚明手中,也少不了全队的战术配合。北京奥运会中,姚明脚伤尚未痊愈,依靠自己在内线的策应以及多次内外传球配合,引导外线球员轮转换位,创造出得分机会。

2.2.2 没有姚明,中国男篮实力严重受损

从2003年亚锦赛开始,中国男篮就确立了以“姚核心”为主的打法。由于姚明作为NBA顶级中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对对方球队的内线压力都是致命的。

由于姚明进攻能力极大地吸引了对手的内线防守,中国队的外线球员可以轻松将球传给姚明,然后让其在内线单打或者组织进攻。易建联出现后,内线队员“外传内”的战术配合,一度在亚洲乃至世界令对手难以招架。由于姚明往往要吸引对手两到三名防守队员,中国队的外线球员就可以以姚明为策应点,通过轮转换位寻找到外线投篮的机会,因为此时对手外线已经形成了以少防多的局面。这种战术,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对抗西班牙的时候尤为明显,虽然姚明伤势尚未痊愈,但由于其在内线的牵制,中国得以在外线寻找到大量的出手机会。缺少姚明的中国男篮内线实力大打折扣,因此不得不采取新的技战术打法。但由于磨合时间短,新的指导思想和战术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在关键球的处理当中,队员只能一味单打,或者将易建联当成了姚明。但问题是以易建联的能力根本无法代替姚明,一旦易建联进攻不成,队员就乱了阵脚。

在防守端由于有姚明的存在,中国男篮在阵地防守时可以打姚明在篮下“一人联防”的战术。其他球员就可以将防线往外扩大,使对手外线投篮命中率急剧下降,即使对手突入内线,由于姚明在内线的震慑,也极大地限制了对手的突分和投篮。没有姚明的中国男篮依然希望依靠内线高度限制对手的内线进攻和内线突破,但“无姚”的中国男篮在补防、协防、换防等方面做得十分失败,对方一旦突入内线,中国男篮只能采取补防战术,此时对方采取了突分和切入配合,突破中国队内线的后卫球员将球迅速传给另一侧切入的队友,轻松上篮得分。

2.2.3 中国男篮教练员人选不合适

在北京奥运会中,中国男篮的功勋教练尤纳斯是一名50多岁经验丰富的欧洲著名教练,无论是平时训练、赛前排兵布阵还是临场指挥,这位教练表现都极为到位。洋帅改变了中国男篮的风格,让球队有了严密的防守,战术体系变得更加完整,并通过大量与强队的热身,拉近了中国男篮同世界顶尖水平球队之间的差距。老将李楠曾感叹道:“从2004年有了外教后,我们真正意义上懂得了怎么去防守,怎么利用防守打得像一支球队,知道从哪些地方去拼对手。”

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主教练郭士强只有34岁,篮协以人品作为选拔新帅的第一标准,但这样靠人品胜出的主帅,却最终导致了本来独步亚洲的中国男篮优势尽失。一个年仅34岁、上赛季CBA联赛第12名球队的教练,能镇得住球队的一些大牌吗?显然,郭士强现在根本无法驾驭这支球队,亚锦赛复赛中,王仕鹏连续三次“1打5”,刘炜也数次将球推进到前场后就强行投篮。相信这些都不是郭士强教练赛前布置的。诚然,主教练必须要有威信,“威”靠职位,而“信”则要自己争取,现在看来,郭士强实属于“威不足而信全无”,当然胜利就成了南柯一梦[5]。

郭士强教练在做球员时是中国男篮令人钦佩的后卫,但这很难掩盖其执教时间过短、执教经验不足等缺点。通过录像可以看出,在决赛中战术调整上,郭士强上半场应对不及,他的每次换人和调配都被伊朗反制,男篮防守时防不住,气势被压住,进攻时也不能打开局面,坚持站桩式打法——球员静止着传球,结果屡屡被抢断,被快攻反击。对于对方的突破上篮和突破分球,中国男篮只是采用简单的协防和换防,教练员没有在关键时刻调整防守战术,中国队比赛状况始终没有好转。

2.2.4 中国男篮从球员到教练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

“我,还有整个中国男篮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冠军,我们应该是冠军。”这是易建联在亚锦赛开始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态,那是一种王者归来的气势——家门口作战,虽然没有姚明,但我们还是一样拿亚洲冠军。或许从郭士强到所有队员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在中国拿到亚洲冠军很容易,但现实是很残忍的,俗话说骄兵必败。

中国男篮何时变得如此的嚣张了?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几场激战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褪去这些光环之后,大家显然还没能走出来,他们不明白,和西班牙的“不分胜负”不过只是千年等一回的好戏,当中国男篮走下了奥运神坛,尤纳斯走了,姚明伤了,这该是一个“新人、新队、新时代”的心态,但从信兰成到郭士强,从易建联到刘炜,都觉得“拿下亚锦赛”应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不知这样的心态早已经注定了失败[5]。

3 结论与建议

第一,中国男篮在没有姚明的情况下,缺少了应有的技战术风格。有姚明和没有姚明的中国男篮在技战术上应该是两种风格,这一点谁都清楚,但缺少了姚明的本届中国男篮在少帅郭士强的调教下,并没有形成鲜明的新风格,“易核心”难当大任,外线集体低迷,内线已无优势,提速又提不起来,面对对方的压迫性防守,投篮也投不进去。

第二,中国男篮后卫球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中只带了3名组织后卫,这说明中国的后卫人才严重缺乏。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男子篮球一味追求高度,无论是中锋还是前锋球员,高度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但出色的控球后卫已经少之又少。中国男篮一定要加强后卫球员的培养,否则即使有出色的高个子球员,也很难取得比赛的胜利。

第三,前锋球员的投篮不准,突破能力不强,进攻时对对方威胁不大。中国男篮的前锋队员,如朱芳雨、杜锋等突破速度缓慢,因此自己很难创造出得分机会,加上中远距离投篮失准,大大降低了对手的防守压力。因此中国男篮一定要有过硬的投篮基本功,保证球队的全面性,才能获得更多的得分机会。

第四,教练员驾驭比赛的能力明显不够。教练员在排兵布阵以及临场指挥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在对手防守压迫性加强,突破分球、突破投篮成功率高的前提下没有相应地改变战术。就连伊朗队主教练赛后也说,中国队的战术有问题,不然球不会打成这样。中国篮协一定要在教练员的选拔方面考虑得更加全面、细致。

第五,赛前的指导思想和心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系列因素的存在无形中就使自己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因此在决赛中缩手缩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希望中国男篮在今后的亚洲比赛中,能够甩开“亚洲老大”的思想,放下包袱去拼,如此才能打出应有的水平。

[1] 孙民治.从篮球运动本质及发展进程论国际强队的格局与形成要素[J].体育学刊,2003(6):109-112.

[2] 杨茂功,潘祥,韩冰.对第27届奥运会中法男篮比赛中国队失利原因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29-132.

[3] 李彩秋,张志刚.从男篮亚锦赛分析后卫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134-135.

[4] 宫珺,马进荣.影响篮球竞赛的期望要素及我国男女篮期望要素状况[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59-60.

[5] 彭晗,徐杨.男篮惨败郭士强“人见人欺”三大罪状直指少帅[N/OL].华西都市报.(2009-08-18)[2009-09-10].http://spo rts.sohu.com/20090818/n266034784.shtm l.

Los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at 2009 Asian Cham pionships

ZHANG Fan,ZHANGBo
(Department of Public Spo rts,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Analyzing the failure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at the 25thAsian Championshipsw ith literature review,videotapes,mathematic&statistic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this study held that no real change in Chinese p layers’tactics,Yaoming’s absence,imp roper choice of chief coach,unadjusted mental state led to the loss of Chinese Team,advice was given to tackle the p roblems.

Asian Championships;Chinese Men’s Basketball;Iran Men’s Basketball

G841

A

1008-3596(2010)03-0065-04

2009-12-15

张 帆 (1957-),男,河南开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外线亚锦赛内线
胎儿透明隔腔内线样高回声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左利手运动员在水球比赛阵地进攻战术中的作用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内线消息常坑人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中国男篮与对手外线队员得分能力的对比研究①——以第30届奥运会比赛为例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PCD小编眼中的QQ2011
由接地导体限定的无限深槽内线电荷的电场
亚锦赛失明中国队只剩主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