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选择研究

2010-12-28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通讯设备区位开发区

高 翔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选择研究

高 翔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基于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数据,采用Tobit计量模型分析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发水平、外资、集聚、政府政策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在研发能力弱的地区,外资和政策有利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短期内无法提高研发能力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或加强政策优惠的方式促进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电子通讯设备;区位;研发;集聚

0 引言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技术密集度高、产品生产周期短、产品间依赖性强等特点,因此通讯设备制造业比一般的产业更具地理集聚性。对发达国家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或高技术产业区位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科研院所、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重要性[1-3]。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及国际生产片段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将电子通讯设备的标准化部门转移到中国,同时国内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02年后,随着中国加入W TO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出现指数式增长,2002 -2007年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就业和产值分别增长28%和21%。目前,各省区纷纷将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未必所有的地区都具备发展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需要何种条件、一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地区如何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前国内研究仅从定性的角度关注技术密集型产业或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选择问题[4,5],本文基于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数据,采用面板 Tobit计量模型重点关注如下问题:1)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产业分布及集聚扩散趋势;2)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分布的影响机制,重点考察那些影响发达国家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因素(如研发机构、交通、劳动力素质、集聚因素、政府政策)对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分布的影响。

1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决定因素

1.1 靠近科研机构和专业化劳动力密集区

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密集度高,特别是当产品处于开发和创新阶段,企业更依赖于熟练的专业化技术劳动力和知识型劳动力。创新型企业还面临高支出、高技术风险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下,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企业可能的正向溢出效应发挥重要作用[6]。Bade等[1]研究发现,新技术企业多建立在研发机构、大学、技术学院以及私立研究机构附近。宋秀坤等[7]对上海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信息、电子电器行业多聚集在高校附近。中关村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中心也多是依托国内高校发展起来的。

但中国的高技术企业生产的多是可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密集型部件,只需雇佣低工资的劳动力进行程序化生产即可,这可能会降低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例如,2008年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7 800多亿元,占全国的1/6,但深圳市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并不多。因此,研发水平对中国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是否仍然重要值得深入研究。

1.2 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分离

经济全球化使生产活动的跨地区转移越来越容易,跨国电子通信企业可能通过垂直一体化或外包等方式将一部分生产过程分离出去,中国有机会融入全球价值链中。深圳最初的电子企业也是港台地区将电子企业的制造功能迁入内地形成的,苏州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也是外资企业本地化的典范。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一般是从低端功能进入的,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分离对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响,通讯设备制造业进一步向外资密度高的沿海地区集聚;另一方面,由于多从事低端生产,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可能较少依赖研发机构。

1.3 地理集聚

在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和技术开发的初期,需要大量高素质熟练人才,因此更倾向于布局在大都市区。M ichael等[3]认为创新活动集中在人口密集区有两方面原因:创新活动的投入更廉价更充裕;人口密集区有更多向不同企业和机构学习的机会。从需求角度,一个地区的市场容量越大,越有利于吸引产业集聚在该地区[9]。Licht等[1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与顾客的联系也是技术型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集聚一旦发生,便具有循环累积效应,导致更多企业的集聚。笔者认为,中国的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会集聚在大城市周边以及具有一定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地区;但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强度较小,一些城市多采用成熟的技术进行附加值较低的生产,集聚经济对电子通讯设备业区位的影响还有待验证。

1.4 政策或制度环境

政府支持是影响高技术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因素。政府可能通过建立技术园区[11]、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或其他制度条件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尚未完全退出市场,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受政府支持的产业将具有竞争优势。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国各级政府一直重视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国家火炬计划、国家“十一五”规划均明确将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出优化信息产业布局的建议;各省区也纷纷制定产业政策,将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总之,国家和地方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日益重视,促进了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使其倾向于布局在政策优惠力度较大的地区。

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在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多从事低端制造功能的情况下,研发能力是否决定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布局;研发能力和外资、集聚、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研发能力不足的地区,充足的外资、已有企业的集聚和优惠政策能否弥补研发能力的不足?

2 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空间布局和空间集聚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图1)。许景等认为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产业初步呈现两级增长极的菱形格局[12]:第一增长极是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三大区域;四川—湖北一线已经初步成为该行业的第二增长极,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四川湖北地区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还很弱。

图1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企业数Fig.1 Enterprises number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2000 and 2005

3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决定机制的实证检验

3.1 模型设计

本文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研发水平、外商投资、集聚水平、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分布以及新企业建立的影响机制;同时,为了考察研发机构与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引入外资与这些因素的交叉项进行分析。以中国城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EIND)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首先,考察城市研发水平和人力资本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可能倾向于靠近高校和研发机构,故选择城市重点高校的研发经费(UN IVRD)、城市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SCIE)衡量城市研发能力以及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预期符号为正。第二,考察经济外向度对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中国的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往往是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上的一环,其倾向于布局在开放度高的地区。本文选取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 GDP的比重(FD I)衡量城市经济外向度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考察集聚经济对产业区位的影响。一个城市电子通讯业倾向于集聚在大城市以便获取服务、专业化劳动力并接近市场,本文用城市的人口密度(DENSITY)考察集聚经济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第四,为衡量国家政策的影响,引入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SDZ)和省级开发区(PDZ)数量作为政策的代理变量,因为开发区一般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并享受到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惠政策。本文预期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可能倾向于布局在具有国家级或省级开发区的城市。为考察研发机构和外资、集聚、政策的交叉影响,在模型中引入了交叉项高校研发经费*外资比重(RD*FD I)、高校研发经费*人口密度(RD*DENSITY)、高校研发经费*经济开发区数量进行检验,如果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反之表明二者是互补的关系。第五,本文引入效率工资和基础设施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效率工资(EWAGE)用单位产值的工资额表示,以此衡量劳动力成本。引入城市的航空客运量(A IR)和城市等级公路密度(ROAD)衡量基础设施水平。最后将连续性变量EIND、UN IVRD、D ENSITY取对数,以降低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所有的变量符号和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和符号Table 1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and expected signs

本文采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数据进行估计,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城市数据多来源于2001年和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城市经济统计年鉴。由于被解释变量有较多零值, OLS回归无法区分因变量的零值和连续性观测值从而导致回归结果出现偏差,Tobit模型则可以有效估计这种截尾数据。Tobit模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yi表示观测到的因变量,yi*表示潜在因变量, Xi为自变量向量,β是相应参数向量。

3.2 计量结果

表2为 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2000年和2005年全部观测值)。第1列是不包含交叉项的结果,多数变量符号符合理论假设,政府科技支出比重(SCIE)越高,越有利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城市重点高校研发经费(lnUN IVRD)显著为正,表明高校科研能力可显著促进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高校研发经费每提高10%,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增加2.7%;城市人口密度(lnD ENSITY)的提高也能够显著促进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增长,表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倾向于分布在大城市以获取集聚经济效应;国家级开发区(SD Z)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省级开发区(PDZ)符号显著为正,这表明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倾向于分布在开发区以便利用优惠政策。第2、3、4列是将高校科研经费(lnUN IVRD)分别与外资比重(FD I)、城市人口密度(lnDENSITY)、开发区数量(PDZ)交叉项放入回归方程的结果。由第2列可以看出,研发能力和城市外资比重的交叉项(lnUN IVRD*FD I)为负但不显著,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外资和研发能力存在不显著的替代关系,在研发能力弱的地区,提高外资比重对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作用更大。第3列引入研发能力和城市集聚效应的交叉项(lnUN IVRD*lnDENSITY),符号显著为正,表明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研发水平强的城市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更为有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创新活动多发生在大城市的现象。最后一列是研发能力和城市省级开发区数量的交叉项(lnUN IVRD*PD Z),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表明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研发能力弱的地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能够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优惠政策可以适度弥补研发能力的不足。

表2 Tobit模型回归结果(2000年和2005年全部观测值)Table 2 Regression results of Tobit Model with all the observations included

为考察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区位决定因素的变化,将2000年和2005年的样本分开分别进行 Tobit回归(表 3),结果显示,国家科技支出比重系数在2000-2005年显著提高,而重点高校科研经费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表明国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加大。外资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口密度的回归系数明显提高,表明集聚经济对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作用增强;国家级开发区系数上升但仍然不显著,省级开发区系数下降,表明政策的作用有所下降。第2、3、4列分别考察2000-2005年交叉项系数的变化,第2列研发能力和外资的交叉项系数(lnUN IVRD*FD I)不显著为负,系数绝对值提高,表明外资对研发能力的替代效应有所增强。第3列为研发能力和人口密度的交叉项(lnUN IVRD* lnD ENSITY),系数降低并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表明二者的交互影响降低。第4列为2000-2005年研发能力和省级开发区交互项(lnUN IVRD*PD Z)系数变化,尽管仍然显著为负,但绝对值降低,表明政策对研发能力的替代能力降低,在研发能力弱的地区,具有省级开发区的城市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作用更大,但这种作用有所降低。

4 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和就业出现指数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0年后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沿海城市集聚的趋势。

表3 Tobit模型回归结果(2000年和2005年的对比)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obit Model with 2000 and 2005 observations running respectively

本文基于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数据,采用 Tobit计量模型考察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区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发机构、外资、集聚因素、政府政策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城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研发能力与外资或政策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即在研发能力弱的地区,外资和政策可能对该地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研发能力和集聚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研发能力在地理集聚度高的地区能更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城市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强一个地区的研发水平、提高外向度、建立优惠政策等方式实现,在短期内无法提高研发能力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或加强政策优惠的方式促进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2000年和2005年的回归结果表明,城市重点高校研发经费、省级开发区的影响下降,城市科技支出、外资和集聚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力上升。

[1] BADE FJ,NERL INGER EA.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Empirical results for West-Germany?[J]. 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2000,79:155-176.

[2] KAKA TIM.Success criteria in high-tech new ventures[J]. Technovation,2003,23,447-457.

[3] M ICHAEL G C,GRILL IL.Founder′s human capital and the grow 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A competence-based view[J].Research Policy,2005,34:795-816.

[4] 覃成林.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03,18 (5):38-42.

[5] 刘树林,吴赐联.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区位因素[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6):83-86.

[6] SCHRADER S.Informal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firms:Cooperation trough information trading[J].Research Policy,1991, 20:153-170.

[7] 宋秀坤,王铮.上海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18-22.

[8] M ICHAEL J O,M ICHAEL V.Do only big cities innovate? Technologicalmaturity and the location of innovation[J].Economic Review,2005,2:31-58.

[9] KRUGMAN P,VENABLESA J.Globali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 857-880.

[10] L ICHT G,NERL INGER E.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in Germany:A survey of the recent evidence[J].Research Policy, 1998,26:1005-1022.

[11] CHOREV S,ANDERSON A R.An aesthetic rural environment: The Tefen modelof rural development[J].The Journalof Rural Enterp rise and M anagement,2007,3(1):56-68.

[12] 许景,管驰明,梁亮,等.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09-211.

Location Choice of Chinese Electron ic and Commun ication Equipmen 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GAO Xiang
(College of U 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The paper intends to exp lo re the influentialmechanism of location of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using the p refecture level cities data in 2000 and 2005 and Tobit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R&D levels, FD I,agglomeration,government institutions can influence the location choiceof China′s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in the weak R&D level regions,FD Iand institutionsmay p lay an even bigger role in developing the electronic industry.Therefore,urba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raising the R&D levels,degree of openness or offering p referential policies,etc.If the R&D level can not be p romoted in sho rt time,attracting FD Iand strengthening p referential policies can instead p 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urba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location;R&D;agglomeration

F061.5

A

1672-0504(2010)03-0054-05

2010-03-09;

2010-04-13

高翔(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E-mail:pkuhgh@126.com

猜你喜欢

通讯设备区位开发区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影响电子通讯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研究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