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答好历史背景类材料题

2010-12-27郑金霞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3期
关键词:时期背景试题

郑金霞

从近几年历史高考材料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背景类材料题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同学看到此类试题往往不知从何下笔,答案要么离题太远,要么采点不全,得分普遍不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几种常考的背景类材料题加以解析,以期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直接背景类:材料+教材

此类试题主要特征是材料只有内容,没有时间,背景直接蕴涵在材料的語句中。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把材料信息与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对接与联系,并使用教材中的学科语言作答。如果对材料的信息有重复表达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合并、概括,然后再解答。

【例1】(2009年高考历史广东B卷·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邀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句“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直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回答出”“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材料一中的“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可联系教材上的历史术语“冷战时期”。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句“为国民经济发展”可联想到教材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关键句“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联系教材上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参考答案: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时间背景类:阶段+事件

此类试题最大的特征是给了固定的时间,或是一个时间点,或是一个时间段,要求判定其背景如何。做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根据时间判定其所属的历史阶段,然后再根据试题设问,回忆教材,寻找有关的重大事件。

【例2】(2008年高考历史广东A卷·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一)。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问题: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政治背景。

解析:根据材料三中的第④阶段的关键词“(1937—1944)”首先判定该阶段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世界上称为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然后再依据关键词“赞赏”,可联想到属于此时期的中美友好合作的重大事件,即中美合作抗日、共同反对法西斯。

根据材料三中的第⑥阶段的关键词“(1949—)”和该书出版的时间1958年,可判定该历史阶段在中国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世界上是“两极格局形成时期”。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敌对”,可联想到中国的重大事件即“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对外关系上的“一边倒”政策。

参考答案:材料三中第④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1937—1944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太平洋的主战场,中国抗战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缓解了美国的战争压力,所以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总看法是“赞赏”。材料三中的第⑥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1949年到1958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外交上“一边倒”,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使得与苏联争霸的美国对中国的总看法是“敌对”。

三、观念背景类:属性+时间+事件

此类试题提供一种观念,让考生判定其历史背景。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分析观念的基本属性;然后再结合教材以及材料给定的时间判定其时间范围;最后回归教材,定位重大事件。

【例3】(2005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7)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五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解析:首先分析观念属性:根据材料中的“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可初步判定其属性为一种存在时间较长的“白人优越论”。其次思考白人又是什么时候感到自己是世界最好的东西(即资本主义文明)的创造者呢?依据教材可知应是从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到材料所提到的19世纪末;最后结合教材中有关资本主义文明扩张的重大事件,整理出答案关键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参考答案:观念: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四、思想背景类:共性+个性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就材料中提到的某种思想或思潮概括其产生的背景。在做此类试题时,通常要先答出共性的背景。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出现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或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④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近代的思想家出现的社会背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①民族危机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③西学东渐,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④中国人由为了救亡图存的被动学习到主动的探索。共性知识答完后,通常要再根据所提供材料写出一两点有关材料具体内容的个性背景。

【例4】(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I·37)闽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赢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奏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解析:首先判定邓实的主张是近代中国的思想,按其共性模板,可以答出“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三点。然后根据材料中有关国学的内容,又可得出“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个性背景。

参考答案: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以上各类,同学们可找相关试题多加练习,相信定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时期背景试题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开心一刻
跟踪导练(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