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媒体”下的“媒体应对”

2010-12-27徐国跃

中国记者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公关突发事件危机

□ 徐国跃

(作者是浙江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应对媒体”众生相

当前,各类危机公关培训探讨传播“应对媒体”的理念与办法。其形成的“应对媒体”思路和框架主要是:

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鉴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状态,各方都认识到遇到突发事件,对媒体不能捂、躲、堵。

二、第一时间发布。借鉴一些国外的做法,接到消息后尽快发布第一次新闻,简单说明事件性质,表个态,或回答一两个问题。目的是抢占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三、实行集体采访。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信息,保证消息出口只有一个,体现以我为主,使其他人没有机会制造谣言。此外,还可以滚动发布信息。根据事件进展不断发布,而且一次不能发布太多,要一点点、不规则、不定时定点地发布,让媒体跟着传播者转。必要时设立新闻中心,统一接待并提供电话、传真、上网等服务。

四、精心准备口径。突发事件处置中有个现象是各部门各说各话,往往互相矛盾,造成恐慌、困惑,甚至引发新的危机。因此,在内部包括各部门要迅速统一观点,保证对外口径一致。

五、注重网络舆情。要建立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努力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民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运用网民网语发帖、跟帖,用正面声音挤压有害信息的传播空间,遏制网上炒作行为。同时加强论坛类栏目的管理,及时删除各种歪曲事实、煽动激化矛盾的有害信息。

传媒人的应对之策

一、学会与“同行”打交道。大批采访对象通过实践经验和教训总结,以及各类培训班“恶补”,悄然变得富有“媒介素养”。他们知晓传播规律,言必危机公关,掌握一套应对媒体、记者的技巧,甚至连说“不”的“外交辞令”都有十几条。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社会上可谓新闻“同行”多多。记者必须增强“反应对”意识,少用老经验,加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

二、防止“被策划”。当下重视公共关系是个趋势,各类机构都高调拉开“公关”大幕。因此,媒体遇事更要多长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像2009网络“贾君鹏”事件。对这种无厘头事件,一些媒体不仅参与报道,有的还专门配发评论。自觉不自觉地配合商业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业内人士提出对待网络商业策划行为,媒体应当坚持“三不”,即不随便参与、不主动报道、不直接使用。

三、提高危机报道艺术。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要快速启动反应机制,变被动报道为主动应对,确保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声音。一方面,年轻记者要摒弃“绿林好汉”的逻辑,摒弃煽情主义做法,不要为制造轰动效应去“扒粪”。同时,要十分讲究传播艺术,注重引导实效。在思想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以主动设置议题为重要手段和方法,推进主导性传播。设置议题要考虑贴近性,增强亲和力,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四、网络化生存。网络时代记者必须强化基本技能,转变行为方式,重建职业功能。不仅笔头要硬,还要“能说会道”“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就是将“说新闻”当作应有的技能;“心灵手巧”指的是要熟练掌握、应用各种传播新技术,自如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的处理。

五、坚持公信力至上。作为舆论监督者,首先须强调职业操守,廉洁守法,不能以权谋私。媒体要从机制、制度上杜绝虚假新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反对新闻娱乐化的倾向,努力防止“媒体暴力”“媒体审判”。此外,媒体自己遇到危机时,也要重视危机传播,及时通报信息,进行问责,修复形象,转危为机。

猜你喜欢

公关突发事件危机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危机”中的自信
突发事件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