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恶化”的是什么?
2010-12-27华小瑜
真正“恶化”的是什么?
坊间正涌动着一股潜流,指向中国的投资环境。起因或是沿海地区富士通之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的提升,使有些外国投资商吵嚷着要转移、撤退。按理买卖自由、来去随意,本无可厚非,但让人费解的是,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何以成了投资环境恶化的理由?依此逻辑,那中国投资环境之“恶化”远不及发达国家——显然,这有悖于常识。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为39.6%。如果中国投资环境果真恶化了,中国何以会有使用外资的高增长?再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自身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如果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成立,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理应节节败退,可事实却是唯有中国经济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这又作何解释?
当然,中国经济在赶超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漏洞需要修补,有许多建设需要从头做起。为此,有人抱怨不但应予理解,而且必须认真对待。但不怕无心,就怕有意,而且不是善意。善良且不自私的投资商,没理由不认同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因为它更具有人性,让劳动者更有尊严。想想看,这世上有这样的逻辑吗:发展中国家就只能贱卖资源、劳动力和市场;而发达国家就得永远从发展中国家巧取豪夺他们想要的一切?
中国的投资环境到底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恶化论”者其实心知肚明。中国不甘长期做世界的加工厂,因而校正了发展模式,这种转型显然是偏离了发达国家期望的目标与习惯的轨道,这让把本国低端的制造业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强国一时难以适从。面对昔日的“小老弟”眼看着就要和“大哥”们平起平坐,“大哥”们难免郁闷。不适应、不舒服、不接受,笑人无,气人有,并因而心生嫉妒羡慕恨,也还算情理之中。只是“恶化论”的甚嚣尘上,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清了中国经济的坐标。同时,也让我们坚信:转变发展模式是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种种迹象表明,正在恶化的其实是中国外部的生存环境。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冲出穷国的圈子,打破了原有的所谓“平衡”,这让富国们产生了不安全感。同时,中国的国际生存压力也与日俱增。面对可见和不可知的打压,甚至是边缘化,中国准备好了吗?
主编 华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