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四个依托”
2010-12-27吴志洁张娟娟
●吴志洁 张娟娟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四个依托”
●吴志洁 张娟娟
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非公企业党建面临巨大挑战。必须依托“服务理念”引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走出困境,依托“企业文化”的塑造在非公企业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党建工作新领域,依托“班长工程”使非公企业中“党员成为精英、精英发展为党员”,才能在无行为权力依托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非公企业;党建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上海非公企业党建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发展的三十年。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同,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党建工作对象的年轻化。在非公企业,拥有高学历、价值取向多元、并以互联网为主要工作生活工具的年轻群体占了大多数。二是党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由于所有制结构的不同、股权的私有化与多样性,再加上外资企业中不同文化对政党文化的不同理解,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环境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三是党建工作无行政权力的依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种大格局下,非公企业的自身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无行政权力依托的基层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环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究竟应当如何展开?笔者认为,必须具备“四个依托”,即依托服务理念、依托企业文化、依托网络平台、依托班长工程。
一、依托“服务理念”
“服务”不应仅仅限定于作为党组织的党建功能来开发,更应该把“服务”上升为一种理念、一个宗旨,使它的价值有更强的统领性和贯通性。
1.“服务理念”引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走出困境。非公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基层党组织和新兴的非公企业间存在着两种组织形态并存的不适应性。一个是以赢得民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一个是以赢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两者如何结合?对此,有学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换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即从通过行政权力来实现对革命和生产的动员与组织的功能结构,转变为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功能结构。”也就是说,要从建立非权力性权威着手来弥补非公企业党组织权力性权威的缺失,体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而党组织要在非公企业里获得这一权威就必须找到那个“可以把地球撬起来”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企业、企业主、员工、党组织的一个共通点就是希望企业能健康发展。党组织既然不能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就应该转变观念,做好支持、配合的服务工作。
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党组织明确提出“服务企业,增强活力”的党建理念,并依托“三服务”活动渗入到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之中。“在服务中提高业主对党的认识,党员对组织的感情,群众对党员的认同”是党组织的一大目标。而由服务理念延伸出来的“5F”工作法则成为了“聚焦张江”的一个品牌。在金融危机中,张江园区综合党委在智联招聘网上免费刊登创业企业170多个招聘岗位,举办2009生物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会,组织70多家企业提供800多个就业招聘岗位,为企业广觅人才服务。
2.服务的两个空间: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无形资产建设。第一个空间是党组织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党组织要立足于企业发展,就是要把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通过“服务”转化成企业的经济优势。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党委提出“围绕经济抓党建,搞好党建促发展”就是一个范例。再如有些商贸区党组织通过高新企业资助基金的申请、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等多项政策专项解读活动,帮助企业顺利发展。第二个空间是党组织服务于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和巩固。如通过“凝聚力工程”服务党员和员工,通过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员工队伍建设,通过协调各方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等。在建立这些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加大它们和企业选定的关键战略流程的配合,为提升企业无形资产战略准备度服务。
3.发挥好服务的特殊功能:利益协调。党的十六大党章指出,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利益协调功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多元利益的特殊性既在于其利益格局具有复杂的形成背景,还在于其利益主体十分多元。因此,借用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的观点,可以把企业党组织建成类似西方“工厂委员会”和“劳资委员会”的形式,兼容各方,超脱中立。这适用于国企党建,也同样适用于非公党建。以此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里发挥好利益协调器的功能,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而事实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人才优势,尤其是对中国国情和文化的把握,使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成为这项功能的最佳承担者。
二、依托“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桥梁作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通道”问题,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和作为政治组织的党组织之间的桥梁,要能把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入非公企业中去,这座桥梁就是“企业文化”。从企业方面看,企业文化能够营造并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共同奋斗的愿望,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远景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创新和进步的源动力、文化力和生产力。从党组织方面看,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在企业里能够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并得以贯彻执行。同时,企业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载体,能增加企业党建活动的渠道。党建工作中的宣传教育、组织生活与活动载体,通过企业文化活动来实现,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动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从执政党角度而言,其意义还在于拓宽了一条主流价值观导向渠道。
2.党组织依托“企业文化”的渐进式路径选择。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激发员工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外资云集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安靠、英特尔等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营造“健康、年轻、积极、向上”的文化,积极融入企业发展之中,选择了一条渐进式路径,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第一步是融入企业文化,立足企业发展。在实践中,很多非公企业特别是外资台资企业,因种种原因,视党组织为“洪水猛兽”。党组织如果急于突破“老板文化”的防线,往往适得其反。相反,党组织如果能以谦和的心态,主动“融”入原有的文化,取得业主和员工的认可,则显得更为有效。所以,在党组织入驻企业之初,“融入企业文化,立足企业发展”是一条能够打开局面容易得到认同的有效途径。
第二步是塑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党建工作进入非公有制企业,一方面要广泛地吸纳企业文化中与党建工作相通相关的内容,这是“相融”;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把企业文化的内容等同于党建工作本身的做法,要分清社会文化与政治文化、群体意识与主导意识之间的差别,通过文化的传播、引导和渗透,发挥政治文化和主流文化对社会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改造作用,以“塑造”之作为达“促进”之目的。而融汇了党建工作之后的企业文化,虽然仍具有群体文化的属性,但其中政治文化因素和主流意识明显增加,其自身的文化含量和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确立的目标就应当是塑造符合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既体现企业文明成果、满足企业员工文化生活需求,又丰富社会文化,融入、促进主流意识的发展。
第三步是提升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发展。这一步的亮点在于“提升”和“引导”。党建工作尤其要通过强调分享价值目标的文化,引导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引导管理层、员工等在追求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上海复星集团成功在海外上市后,党委针对上市公司的身份提升了“注重学习、追求团队合作、规范透明、阳光创富”的企业文化,丰富了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复星集团的国内形象——企业的财富来路清楚、运作透明阳光;企业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竞争力的崛起;企业实践社会责任,认同最广泛大众的价值观;企业与利益关系人(股民、国民、员工、社区)分享发展成果、与环境和谐。二是复星集团的国际形象——帮助各个投资方发现中国企业的价值,分享中国的成长;用国际标准,透明规范要求自我。正是在企业文化的提升中彰显党组织的作用,从而使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企业发展、员工发展等融为一体。
三、依托“网络平台”
1.“网络平台”运用于非公党建领域的合理性。从传统党建内容和方式受到挑战的视角看,其合理性在于:第一,非公企业员工业务工作比较繁忙,且公司规定党组织活动不能占用工作时间。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第二,传统党建工作的“集中统一”常常将全体党员“一锅煮”,难以注重党员的个性需求。而网络能够同时运作多个活动载体。第三,传统的上党课、自学文件等方式过于单一和封闭,而网络可以让人看得更多更远。第四,传统党建活动模式往往是自上而下,不利于体现党内民主,而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流通与思想的互动。
从执政党视角看,其合理性在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网络传播中的力量相当小,党员在网络中依然是弱势群体,依托“网络平台”搞非公企业党建可以壮大网络上的红色力量,逐渐完成执政党的价值观输入。目前,全国网民有3.6亿,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依托网络化平台不仅是党建方式的创新,还是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影响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集中表现。
此外,非公企业员工年龄轻、文化程度高,很多包括年轻党员在内的非公企业员工,对于网络的依赖感很强,甚至平时的生活和感情交流都通过网络虚拟化了。因此,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从实体平台拓展到网络平台,是时代的必然。
2.网络平台运用于非公党建的实践。近年来,上海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始把目光投向网络,探索非公企业党员交流平台由实体向网络的拓展。2006年,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在全国首创建立了“上海‘两新’组织综合服务信息化系统”,并于2007年在全市推开。系统由“一台一网”组成,“一台”是上海市“两新”组织综合服务平台,“一网”是上海“两新”互动网。有了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基层党组织也积极响应。上海祥好塑料五金有限公司党支部网站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发布了二百多条动态信息,并开辟了多个特色栏目,党员交流平台拓展到网络,党员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实现网上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党员时间少的困难,受到党内外群众的关注。这个网络平台先后获得上海基层党建网党建网站评比二等奖和上海两新互动网支部网站评比一等奖。通过网络平台与基层党员实现互动,促进了党支部建设,党支部被评为普陀区非公企业优秀党组织;而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从支部网站链接到两新互动网以及千余家支部网站获取丰富的党建信息,指导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非公企业把支部建在网络上,创造出一种新的组织设置。
3.完善“网络平台”,构筑党建工作新领地。2008年底,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门户网站——“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开通,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网络已经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领地。为了占领并运用好这个领地,需要在网络平台的完善上做好工作。
一要重视党建网络的技术更新。目前的非公企业党建网络平台已经从开始的网上新闻发布发展到“网上党校”、“党员论坛”、“短信群呼”的多功能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跟进,未来非公企业党建网络平台将更多地引进视频交流模式,在监督机制上引进网上考评模式等等,使网络平台能够为党员及员工甚至管理层和企业主提供多功能服务。二要重视党建网络品牌的建设。在全国网民数跃居世界首位的今天,网络是老百姓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只有做大做强党建网络平台,打造党建网络品牌,发挥网络沟通民意、传递主流意识的作用,才能壮大网上的红色阵地,增强执政党影响力。三要重视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党组织应当充分激发党员的热情,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以志愿者形式组建网站管理队伍,通过轮班形式定期更新维护网站。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组织部已经在“两新”组织党员中招募了一支支部网站管理骨干队伍。四要重视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党建工作评价机制。网络平台的规范运作必须获得制度机制的保障。从运作成本的控制角度来看,网络平台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准入”制度,对于还不够成熟的网站应当先“培育”后“进入”;从网络平台的有效性来看,非公企业党建网络平台应当建立起网站考评标准,并健全配套的预警机制和淘汰机制;从网络平台的实效性来看,应当尽快建立党员的网上报到规范制度、网上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制度。对于党员而言,网络平台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但是对于党组织而言,极具趣味性的背后还需要有原则、制度作支撑。
四、依托“班长工程”
“班长工程”源于上海工业系统,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载体,它着眼于培养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排头兵,带动整个党员队伍乃至员工队伍的整体发展。
非公企业是新时期人才积聚的高地。2007年上海市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32.0%和68.0%。可以说,上海的非公企业吸纳了全市大部分人才,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潜人才”。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抓手,强化他们的“班长”意识,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建立的目的之一。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需要一个载体,即“班长工程”。
1.非公企业“班长工程”的建设。(1)在无行政权力依托的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要靠上级有关部门党组织“孵化”。即由上级党组织或联合党支部负责人编制“孵化网”,通过在党组织活动中的观察去物色“未来班长”,并给予充分锻炼。外高桥保税区的联合第一支部书记胡萍介绍说,从第一支部走出去的书记很多,通过以老带新,很多普通党员被挖掘成本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支部负责人鼓励支部委员组织全部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鼓励党员组织文艺活动,展示才艺;让具备潜力的后备力量自己组建团队,并负责至少一次的会务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年复一年,形成了一张以胡萍为中心的“书记网络”,很多党员跳槽后都不愿意转出组织关系,因为在联合第一支部,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自己的潜力会被挖掘。这其实相当于一项支部书记队伍的“孵化机制”。(2)“孵化”是基础,“指导”是关键。孵化是“班长”成长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指导使这些“班长”高度树立党员队伍建设和群众工作的意识,利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能够运用的资源和平台,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服务党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通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吸引人才,抓住人才,扩大群众影响,夯实执政基础。(3)加强“班长”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养。早在2006年,中共上海市委就已经以“班长工程”为切入点,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以各级各类党校为培训主阵地,通过对全市党支部书记进行以党建理论、实务知识和工作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和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党支部书记应对新时期新问题的领导、协调能力和服务本领,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的意见》。但是对于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还没有真正全面展开。(4)对支部书记的人文关怀。兼职的支部书记承担的管理与党务工作都是最基层最琐碎的工作,直接面对矛盾和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上级党组织一定要为支部书记提供人文关怀,让他们在承担双重责任的同时感受到党组织给予的温暖。人文关怀的内容要符合党支部书记的需求,如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上级党组织为支部书记工作的精简高效提供服务、为他们做群众工作提供指导等。提高对非公企业支部书记的经济补贴、为支部书记的发展拓宽空间也应该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2.“班长工程”对于非公企业党建的优化效应。“班长工程”培养出了一批既强又精的企业党务工作者。支部书记的素质提升,直接推动了整个党员队伍甚至人才队伍建设领域的大发展。2005年3月,上海出台了《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创评“五好”党组织活动的意见》的文件,试行的考核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发现和凝聚优秀人才,每年有入党积极分子,把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要做到“让党员成为精英,把精英发展为党员”,就必须同时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员发展工作。
(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把党员培养成精英。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基本的教育培训层面需要依靠党组织自己去解决,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依靠综合党委的支持。英特尔公司党支部的党小组长说,他们公司的党员都是在综合党委的组织下开展支部培训,由党委出面借用花木镇阳光驿站的资源。二是把党务干部培训与企业高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党的干部参加党的理论培训,也让他们参加职业经理人高层培训。提升了“把党员培养成骨干”的内涵:让党员成为党务和行政管理的复合型骨干。而在业务实践层面,党组织在非公经济领域广泛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带动周围的普通员工,成为党组织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功能的最有力载体。
(2)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把精英发展为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要把一名精英发展为党员,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和制度资源。要完成这个目标,只能靠党组织通过党员模范作用的晕轮效应,不断扩大影响力,积累人气,主动影响。
对于无行政权力依托的基层党组织而言,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一方面证明了基层党建在非公经济这块新领域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另一方面,它对正在改革浪潮中的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产生了诸多触动与启发。作为存在于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依托“服务”为理念、依托“企业文化”为通道、依托“网络”为平台、依托“班长工程”为抓手,这四大依托将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D267
A
1009-928X(2010)03-0050-04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国资委党校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