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有力举措

2010-12-27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3期
关键词:党务民主决策

●黄 颖

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有力举措

●黄 颖

党务公开是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务公开有利于提升党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促进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带动党内民主的全面进展。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更好地发挥党务公开在促进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作用,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党务公开的速度和效果、内容和形式以及党务公开与党内民主建设其他工作的关系。

党务公开;党内民主;丹阳

党务公开是指党组织在不违背党的保密纪律的前提下,将党的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合适的形式和手段,即时或适时向一定范围的党员和人民群众公布并接受监督的党内民主与监督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作为一项新的组织制度,党务公开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思考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对策。

一、党务公开对于推进党内民主的积极作用

1.党务公开有利于提升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是党的主体,在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及党的一切活动中处于自主、积极、主动的地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和有效保障,党员能否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党内事务、主动行使权利,直接决定了党内民主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党务公开有助于党员权利的实现和维护,从而有效实现党员的主体地位。首先,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党内知情权,这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党内事务的知情权,是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逻辑起点。实行党务公开,有效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使党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如江苏省丹阳市实行党务公开后,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结果和廉洁自律情况,干部升迁去留的具体情况,领导干部购建房、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子女出国学习、配偶和子女从业等个人重大事项情况都成为了公开信息,党员的知情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其次,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深化了党内参与权,这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形式。知情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参与是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形式。传统的党务工作是较秘密的,对党员和群众公开很不够,参与更少。推进党务公开,有助于改变这一传统惯例,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如江苏省丹阳市实行“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基本程序,要求各级党组织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进行预公开,通过意见箱、网上信箱、公开电话等互动形式对反馈意见进行收集和处理,大大增加了党员对党内事务和决策的参与度。第三,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拓宽了党内选择权,这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根本和保证。选择权是和参与权息息相关的党内民主权利,是参与权的延伸和发展。参与党内事务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而在参与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和决定是实现民主权利的根本和保证,没有选择权作保证,参与权有时将成为一种形式。党务公开有利于拓宽党内选择权的范围。如丹阳市委对正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全部实行了公开提名、推荐、选拔、票决、公示制度,使广大党员群众在干部任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第四,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加强了党内监督权,这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核心和关键。权力监督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要求就是权力运行活动的公开性,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推进党务公开,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才能知情,也只有知情,才能实行监督。以丹阳市实行党务公开四年多的实践经验来看,社会各界对丹阳市领导干部综合测评满意率从80%提高到95%。

2.党务公开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党员的民主素质是党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党员的民主知识、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及民主作风等。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对发展党内民主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员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阶层结构变化、人员流动加速、组织管理缺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党员权利主体意识淡薄,义务主体意识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内民主的推进。推行党务公开,有助于从意识、观念、能力等各方面增强党员的民主素质。以丹阳市为例,通过完善党务公开目录、拓宽党务公开渠道等方式,把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务公开的重点,以方便群众、便于操作的方式为载体,让党务公开看得见、摸得着、做得了,从而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关注、参与党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关注的过程和参与的实务中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能力。例如实行党务公开后,党员群众向党组织提供各类意见和建议同比增长76%。党务公开也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党员干部的民主作风,使他们在权力的行使中更加牢记“权为民所用”、注重听取民声、了解民意、关注民计,在权力的运行中更加公开、阳光、透明,在履职过程中更加廉洁自律、勤政廉政。

3.党务公开有利于促进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党内民主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就是全体党员拥有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力。党内民主决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班子内部民主决策,二是党员参与决策,并且是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只有党务公开,党的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才能使广大党员有更多的了解和较高的参与度,党的决策机关和决策者所制定的决策规则、程序和结果才有较高的透明度。党务公开可以为领导班子决策民主化和广大党员群众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提供良好的机制平台。可以通过党务公开,完善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有效防止“一言堂”的家长作风,增进协商、讨论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可以改进和完善党内决策程序,做到决策前听证、决策中咨询、决策后质询,增进广大党员群众在决策中的参与度,也增进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的主张的理解和支持。

4.党务公开有利于带动党内民主的全面进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对于保持和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和促进党的团结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加强党内监督等等。这些工作之间是紧密关联的,党务公开作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提和重要内容,对其他工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列宁曾经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离开党务公开,党内事务和党内权力运作将是“暗箱操作”,民主将成为一句空话,民主执政自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公开”作为一个理念、一项程序、一种制度,将渗透到党内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带动党内民主的全面发展。以党务公开先行地区丹阳为例,党务公开有力促进了重大事项票决制、述职述廉制、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健全和党代会常任制、党内质询制的积极推进。

二、进一步做好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党务公开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参考丹阳等党务公开先行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更好地发挥党务公开在促进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作用,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正确把握和处理推进党务公开的速度和效果的关系。党务公开作为党的建设实践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必须大力推进。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在推进中一定要结合党的建设实践的特点做到因事制宜、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好推进的速度和效果的关系。推进党务公开不是为了推进而推进,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都明确指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党情,党务公开的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逐步”推进,逐渐摸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做法,认真把握好推进党务公开的速度和效果的关系。否则,如果企图实现党务公开工作的一蹴而就,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正确把握和处理党务公开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从党务公开的内容看,需要依据一定标准对党务公开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总的要求是力求全面、真实,凡属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要适度区分党内公开和社会公开的内容,要从结果公开逐步转向程序公开。从形式上讲,党务公开的实际操作是将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相结合,创新多样的形式推进党务公开,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党务公开,以增强党务公开的吸引力。这就对党务公开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合在一定范围的党组织内公开的内容,就要采取以党内有关会议、文件通报等形式进行公开;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可采取党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意见箱、公开电话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公开。在实践中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有益的公开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覆盖面,实现党务公开的现代化。

3.正确把握和处理党务公开与党内民主建设其他工作的关系。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党务公开的真正效果在于以公开促民主。党务公开应该作为一个理念、一项标准贯彻到党内各项事务的运作和各项制度的建构中。党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须和党内民主其他制度的建立健全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在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各项制度的同时,要同时推进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党内监督机制、党员权利制度等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只有党内民主的各项措施和制度都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才是真正全面、有效的公开,党内民主才会真正得到实现。

D26

B

1009-928X(2010)03-0019-03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干部、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党务民主决策
中国式民主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生态民主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决策大数据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