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寨居民交际和社会认知能力研究*

2010-12-27李星群

广西民族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村寨少数民族交际

李星群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寨居民交际和社会认知能力研究*

李星群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主体,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程度不同,不仅造成居民在经济上产生分化,而且导致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分化加剧。本文通过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居民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创办了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业主是当地的优势群体,与一般居民有明显的特征分化,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差异主要由居民是否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造成的。

民族村寨;居民;交际能力;社会认知

我国乡村旅游活动开展较晚,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极之一。近年来乡村旅游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发表了不少论文。目前关于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旅游开发对乡村居民影响的定量研究比例偏低,且以个案为主,相关研究零星分散,且缺乏基于大规模数据调查和具有普适性的相关研究。本文的调研数据是来自开发乡村旅游的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数据来源广泛,涉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京族、毛南族等,对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等 12个世居民族。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 49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898万人,占 38.54%。在广西的 11个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及其表现形式。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四绝。各民族经历了世代发展演变,但都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成为独特的传统习俗,为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的民族地区旅游业在发展规模和阶段上均位居前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早在 20世纪 90年代初,以阳朔为代表的广西乡村旅游已享誉海内外。近几年,广西旅游部门将旅游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带动,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民族风情开展农业观光游和农民生活体验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龙胜平安壮寨和金坑瑶寨的田园风光和农耕乡村景观、靖西旧州老街手工绣球、恭城新农村与生态农业旅游典范的红岩村在区内外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考虑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地域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吸引物类别、旅游地生命周期、民族特征等方面具有多样化,以比较真实反映广西乡村旅游的客观发展情况,我们选取了龙胜、靖西、东兴、阳朔、环江、恭城等地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研。居民与乡村旅游关系,直接影响着居民受乡村旅游的影响程度,其中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居民受旅游业的深度影响。鉴于此,调研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业主(简称创业组);另一类是一般家庭的核心居民 (简称对照组),在同一村寨,创业组与对照组按 1∶1收集问卷。正式调查采取现场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问卷的调查质量,创业组共收集有效问卷 150份,对照组 169份。对收集的有效问卷采用 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受访者基本特征

性别、婚姻、年龄、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投资意识可以反映出受访者的个体差异。在少数民族村寨中开发乡村旅游,居民逐步分为年龄相对较低、家庭经济地位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具备投资意识的创业组群体,年龄相对较大、家庭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社会阅历、在投资方面保守的对照组群体。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注:*显著性水平 0.05 **显著性水平 0.01

(二)受访者交际能力及社会认知差异分析

1.个体差异导致的差异分析

受访者性别不同,导致其对“关注旅游相关报道”、“旅游业发展前景乐观”两项指标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而由于婚姻状况不同,导致受访者对“经常向亲戚朋友寻求建议”、“困难时亲戚朋友会鼎力相助”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另外由于受访者年龄、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投资意识的差异亦导致其对交际能力及社会认知的相关指标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个体差异导致的交际能力及社会认知差异

2.旅游开发导致的差异分析

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以及旅游者的光临,畅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居民获得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居民的思想、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讲,创业组居民由于与旅游者有更多的接触,其受旅游业开发影响较大,而对照组居民受旅游业的影响程度较低。就居民的人际关系调查,受访者“能取得亲朋信任”、“困难时亲朋会鼎力相助”这两项的平均值分别为 4.12、3.99,说明人际关系比较融洽,但“向亲朋寻求建议”、“与亲朋交流商业信息”的平均值分别为 3.60、3.26,说明村寨中人与人的交流还没有上升到交流商业信息,共同谋求旅游业发展的程度,即当地的商业氛围并不浓厚。创业组和对照组对上述四项指标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每一项指标创业组的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值,可以认为创业组的人际交往能力远远强于对照组。

对居民的社会认知调查显示:居民普遍看好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旅游服务是不错的行业”的平均值为 4.29,“旅游业发展前景乐观”的平均值为 4.04,且创业组和对照组对旅游业的看法相当一致。总的来讲,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力度相当有限,其中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金融部门提供贷款”、“关注旅游相关报道”的平均值分别为 2.51、2.71、2.80,创业组与对照组对相关指标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创业组比对照组更加关注旅游业发展环境。另外旅游游示范效应十分明显,对成功人士的关注,以及鼓励下代自力更生都能很好促进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见表3)。

表3 旅游影响导致的交际能力及社会认知差异

(三)引起交际能力和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中,创业组与对照组居民在个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见表1),而受访者的交际能力及社会认知因个体差异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见表2),同时由于受旅游业的影响程度不同亦表现出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见表3)。引起交际能力及社会认知差异的因素中,个体差异是主要原因,还是旅游业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分别以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因素变应变量,组别 (创业组、对照组)及反映个体差异的指标为固定因素,分析主效应。结果显示:从交际能力角度看,组别、性别、婚姻、年龄、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投资意识的 P值分别为 0.006,0.233,0.193,0.326,0.251,0.461,0.283,0.291,结果显示受访者的组别对交际能力有显著影响。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上述 P值分别为0.000,0.101,0.829,0.350,0.350,0.044,0.545,0.052,受访者的组别、受教育程度对社会认知有显著影响。因此,总的来看,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中,引起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居民是否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受教育程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 论

通过对民族地区的创业组居民和对照组居民的调查,发现创业组和对照组具有明显相区别的特征,其中创业组是年龄相对较低、家庭经济地位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具备投资意识农村优势群体,而没有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的居民则在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人口统计指标、居民是否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都可能导致居民交际和社会认知的差异,但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与否、受教育程度不同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

(二 ) 建议

民族地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全面认识,以及居民交际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并获得旅游收益。由于贫困人口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很容易被边缘化,无法公平、公正地参与利益分享。因此,在加大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中,保障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利益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村寨中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从政策制定、利益分配、税收调控、培训教育等多方面提高弱势群体的生存能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防止在村寨中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推动和鼓励少数民族村寨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一方面要使他们能直接参与到旅游开发活动中,以增加受益机会,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参与质量。只有提高绝大部分居民的素质和保障他们的利益,才能达到民族旅游扶贫的目的和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谢雨萍,邓祝仁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乡村生态伦理的影响研究 [J],旅游学刊,2006,21(9):79-85.

[2]李慧,苏勤 .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以西递村为例 [J],黄山学院学报,2007,9(1):48-52.

[3]肖光明,郭盛晖,汤晓敏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 [J],热带地理,2007,27(1):71-75.

[4]王帆,赵振斌 .旅游影响下的古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761-764,769.

[5]刘炳献 .旅游对阳朔社区居民的影响 -一种权力视角的解读 [J],科技经济市场,2007,8:84-85.

[6]刘韫 .乡村旅游对民族社区女性的影响研究 -四川甲居藏寨景区的调研 [J],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30-33.

[7]陈晓艳,黄震方 .基于乡村居民参与的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分析 -以南京江心洲为例 [J],江苏商论,2007,8:85-88.

[8]刘英杰,吕迎春.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的感知态度实证研究 -以大梨树风景区为例 [J],乡镇经济,2007,11:34-38.

[9]苗红,陈兴鹏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与感知研究 -以甘肃马蹄寺景区为例 [J],旅游科学,2007,21(5):66-72.

[10]黄娅,严兴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培育 [J],农业经济,2009,8:29-30.

[11]葛明贵,马慧 .安徽省科技工作者需要状况与人际关系的调查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09,10:106-109.

[12]文军,李星群.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桂林龙胜龙脊景区为例 [J],广西民族研究,2008,4:195-202.

On the study of villagers’fellowship and social cogn ition in developed rural tourism m inority nationality villages

L i Xingqun

In developed rural tourism minority nationality villages,community villag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akeholders.with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they become active orpassive participantswhich leads to further polarization in villagers’economy,fellowship and social cognition.On the basis of a large-scale survey on villagers’fellowship and social cognition in developed rural tourism minority nationality villages across Guangxi,the result indicat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ctive participantswho are advantaged groups and passive participants,villagers’fellowship and social cognition have differences by independent T-testorOne-WayANOVA,and opening rural touris m businesses and educ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which lea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minority nationality villages,villagers,fellowship,social cognition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批准号:06FJY007)部分成果。

【作 者】李星群,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南宁:530005

F590.1

A

1004-454X(2010)01-0184-005

〔责任编辑:覃彩銮〕

猜你喜欢

村寨少数民族交际
情景交际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锅巴粥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