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

2010-12-26李继力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9期
关键词:党性有效性教育

●李继力

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

●李继力

党性教育的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党性教育有效性体现着一种价值关系:党性教育活动及其结果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维护和预期培养的具有特定思想素质的人的实现程度。党性教育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关键,全部党性教育实践和研究都围绕有效性展开。党性教育有效性经常面临着危机,党性教育在克服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维护党性教育有效性中发展。

党性教育有效性;含义;危机;维护

党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贯要求。而党性教育的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党性教育有效性具有特定的内涵,在党性教育理论研究和其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含义解读

在党性教育有效性界定方面,一般都倾向于根据党性教育的结果来评判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但问题是这里的“结果”是相对于谁而言的,这种结果是对谁而言有作用或没有作用。所以,抽象地从结果来看党性教育的效果,既不能客观地衡量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也无法从更深层面把握党性教育有效性。现有对党性教育有效性论述,主要集中在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性、党性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或者是对党校党性教育有效性的经验总结,①这样一种探讨为提高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实效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但往往都忽略考察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含义,不利于对党性教育有效性的深入思考。

有效性是相对于无效性而言的,从直接的字面意思看,就是活动具有相应的作用,产生预期的结果。从更深层次看,却是一种价值关系的体现,表现为价值输出与接收的内化过程,表现为价值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价值哲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形成既与客体的属性相关,又与主体的需要相关,并产生于满足需要的实践过程中。价值关系客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也就是其有效性展开的过程。党性教育有效性就是党性教育这一作为价值客体的实践活动所能满足党性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界定党性教育主体以及如何确定党性教育主体的需要。因为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就无法科学准确地界定党性教育的价值及其有效性问题。一般来讲,就党性教育而言,党性教育的首要主体是党组织,因为政党活动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党活动的状况是政党生命力的体现。任何一个政党为了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为了实现该政党的政治目标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必须对党员不断地教育和培养,以增强其党性,从而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统一,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所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需要的满足度是衡量党性教育价值及其有效性的最高尺度,是通过党性教育来塑造特定“规格”的人、即党员干部来实现的,所以党所要塑造的特定“规格”的人又成为次一级的党性教育主体。这一主体不是独立的主体,而是占执政地位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人的本质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她)的需要及其满足成为衡量党性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尺度。所以,党性教育有效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党性教育活动及其结果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维护。而这种地位维护的实现是以社会利益的维系为前提的,所以,党性教育对执政地位的维护和巩固的状况集中表现于执政党对社会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包括机制整合、制度整合和组织整合,社会整合的目标就是社会一体化,使社会体系内每个部门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社会体系达到相对的均衡状态。[1]其二是预期培养的具有特定思想素质的人的实现程度。这两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前者体现了党性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后者包含着党性教育的规律与手段。前者往往规定了党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后者则通过教育的过程和手段实现前者的宗旨和目标。

二、党性教育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关键

在分析了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含义之后,还需要将其放在党性教育活动和研究中分析它的地位作用,这是进一步研究党性教育有效性内涵的重要途径。“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2],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育活动的始终,而党性教育有效性处于党性教育活动和研究的核心关键地位。

党性教育有效性贯穿于党性教育活动始终,反映了党性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又同党性教育的过程和规律密切相关。实效性是党性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党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一切党性教育都没有任何意义。任何形式的党性教育活动,都是以培养党所需要的人为直接目标,以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最终目的,党性教育的目的性十分明确突出。而从党性教育的整个过程和环节来看,党性教育活动的全部工作都围绕这些目的的实现而展开。所以,与其说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党性教育始终都十分被关注、重视,还不如说是对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关注,对有效的党性教育的期盼。因为无效的党性教育不能培养出党所需要的人,当然也就无法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所以,对党性教育的重视,实际上隐含着对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强调和追求。进行党性教育实质上就是以追求有效的党性教育,即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为目的的。

从党性教育研究,即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和研究目标来看,党性教育有效性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党性教育课程的设立基于党性教育现实实践经验,以探索党性教育规律,构建党性教育原则、方法,培养党性教育专门人才,从而有效开展党性教育为目的。所以,无论是从党性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研究内容、人才培养、方针原则、具体方法的研究与设定来看,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即如何有效提高党性教育有效性总是党性教育研究试图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党性教育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党性的要求与党员干部实际的党性水平之间存在距离的矛盾。对这一特殊矛盾的研究,构成了党性教育课程设立的依据,也决定了党性教育内容的知识理论体系。事实上,这一特殊矛盾的研究与阶段性解决就是对党性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和阶段性解决。

明确将党性教育有效性在党性教育中处于核心关键地位这一问题提出来,对于明晰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地位,以有效性为中心展开党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的党性教育理论研究中,很少有将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明确提出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人人都在喊要重视党性教育,却不能自觉地去提高党性教育有效性;人人都想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但真正对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地位、内涵却不甚明确,提出的提高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往往过于注重经验的描述,甚至显得空泛。从而形成了党重视党性教育,但党性教育效果却不太理想的“悖论”现象。将党性教育有效性视为党性教育的核心,就要求党性教育要切实以提高有效性为根本,适应形势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形式主义。这对我们目前开展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

三、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危机与维护

党性教育有效性在党性教育中处于核心关键地位,这是由党性教育的本质、目的所决定的。但党性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着有效性的危机,即无效性问题。同时,执政党又会千方百计地采取办法措施去维护和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从而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这种危机与维护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党性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促进党性教育的发展。

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是党性教育中经常面临的问题。这种危机和无效从直观的层面上看,表现为许多党员干部对知识化抽象化的党性教育有不同的抵触情绪,甚至还因此形成了双重人格,已经掌握了党性教育对一个党员干部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但同样会做出某些不符合党性的行为;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党性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少,但是更多时候是处于“应景”状态,把它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因为学习的东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用不上,只有写材料的时候需要。这种直观的表层现象说明了党所要塑造的特定 “规格”人的计划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能很好被全体党员完全内化、转化为切实行动。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党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整合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而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这种由表及里的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实际上就是党性教育应有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使党性教育处于无效的尴尬境地。

导致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社会转型与“原生态”的党性教育的非对称性。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中心地位的确立,“原生态”的党性教育开始与社会现实发生错位。“原生态”的党性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事实,它是党的权力机关通过以发布文件的方式来建构一个应然的理性状态,在传统机械团结的同质社会中,人们很容易看到团结的必要性,党性教育历来都是一种强理想主义教育,传递着共同的价值,它一以贯之地从党和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期望党性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的最终实现。但是改革已使无数个体从过去的社会主义单位共同体和农村集体经济共同体中释放出来。当他们从这些包含经济、政治、伦理、精神、文化意涵的共同体进到市场之后,便成为真正的“文化移民”,急速而广泛的变革,使人们很难有平稳的心态、从容的时间、可靠的支点,来思考生命连续感、生活意义感和身心安定感诸问题。这是一个最需要理想主义来平衡市场意识形态和简单利益逻辑的时代,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来为社会提供定力、引领风尚,成为社会的精神期盼。[3]由于党性教育依然存在对“原生态”的路径依赖,离开现实生活谈党性,是一种抽象化、教条式、重复性的党性教育路径,很难实现党性教育的应有价值。在现实语境下,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对市场矛盾的真正把握、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人行为的真实研究、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真切理解。离开现实矛盾和利益问题,空谈理想和信念,不但难以入脑入心,甚至会引起反感和抵触。[4]

二是党性教育技术层面的非适应性。这是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的直接原因。党性教育过多源于管理与规范教育对象的活动方式,进行一个模式——政治人的雕琢,注重于自上而下的灌输,习惯于按照统一要求塑造“统一”的人。新形势下,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对那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有抵触情绪,更喜欢结合他们自身实际问题,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性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随着社会异质增强,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客观存在个人化趋势,价值取向多元化,这就赋予党性教育更为丰富的社会责任和挑战。党性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若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严重影响到党性教育目的的实现,从而造成有效性危机。

党性教育有效性教育的危机并不能得出党性教育无用的结论,更不能因为党性教育有效性发生了危机而放弃党性教育。因为党性教育有用与无用的问题是关乎党性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而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是衡量党性教育的结果与特点的问题。它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这一点必须明确。因为在现实中,很容易陷入将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同党性教育无用等同的误区。同时党性教育地位作用问题与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又有着内在联系。有效的党性教育从正面直接表现党性教育的地位作用,无效的党性教育从负面间接反映党性教育的地位作用。党性教育的地位作用是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政治文化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任何时代、任何阶级都不会放弃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的领导和生产的。问题的关键是生产、领导什么和如何生产、领导。而生产、领导什么和如何生产、领导是以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其利益为转移的。所以,在党性教育有效性发生危机、出现无效的情况下,必然改变原来的党性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寻求新的有效性。这样一种维护党性教育有效性的活动贯穿于党性教育发展始终。维护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关键是创新、发展,要随着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调整党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始终在克服有效性危机中不断获得并维护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党性教育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切党性教育的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意无意地以有效性为诉求。但党性教育有效性却经常面临着危机与困境,这是党性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当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出现时,就需要为维护党性教育有效性而进行新的党性教育实践和认识。这是党性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1]王邦佐.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

[2]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J].共产党员,2008,(8):5.

[3][4]鲁家峰.党性教育日常生活化刍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4):40.40.

注释:

①何艳于2004年在《党政论坛》第2期发表的《抓住特点切实提高青年干部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课题组于2010年在 《上海党史与党建》第3期发表的《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采用的“3+ 5”的党性教育的操作思路和模式。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 责任编辑:周奕韵

D261

A

1009-928X(2010)09-0042-03

猜你喜欢

党性有效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题解教育『三问』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