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体制改革:贵州穿新鞋走新路

2010-12-26张玲玉

当代贵州 2010年13期
关键词:贵州省文化产业贵州

■ 文/本刊记者 张玲玉

文化体制改革:贵州穿新鞋走新路

■ 文/本刊记者 张玲玉

开栏语:今年,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年,全省5个试点地区和8家省直试点单位将循着“路线图”按着“时间表”,逐个排难而进、全面提速,逐步完成“文改”各项任务目标。为此,本刊特别开辟“文改观察”专栏,记录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足迹。

2006年4月,一项名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开始在贵州开展。改革,在贵州省开拓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全新境界。

一切都在有序进行着。

自此,贵州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发生了如此多的奇妙变化:省直宣传文化系统高歌猛进,各市州地挖掘资源、你追我赶,动漫、影业、网游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贵州省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正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改革,风生水起的是文化,以及文化大背景下的贵州。

目前,贵州省需要整体转制和剥离转制改革的70家文化单位,共49家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组建了公司并不断深化完善。“贵州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积极稳妥,而且,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说。

“文体”改革亮点纷呈

体制机制创新促转型。近几年来贵州省一批大型国有文化单位成功实现了“转制”。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相继诞生,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贵州京剧院的成立,遵义市杂技团海外市场的突破等为传统文化艺术团体的未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当代贵州杂志社在组建成立图书报刊发行等公司后,将继续整合有关报刊资源,成立当代贵州期刊集团公司。

九市州地的改革各有亮点。安顺市多点突破,从《安顺日报》剥离转企,申报报业中心建设项目,到电台电视台的改革,再到文艺院团、综合执法的改革,都取得较大成效,并探索向公司集团化方向以及向县(区市)延伸。贵阳在完成贵阳日报集团组建后即着手剥离经营部分成立了企业,整合五家电影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新型市场主体,实现了市艺术中心的转企,成立了旅游文化投资集团,并在探索两台合并、组建演艺集团、设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文化产业多面开花

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举办了“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和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推出了《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诗,创立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

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改革催生了一批跨区域整合、跨行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以创意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正在与手机、网络、电视等科技手段结成姻亲,形成手持电视、手机小说、动漫、网游等新业态。

与文化相碰撞,传统的民族工艺、出版发行、印刷、旅游等产业得到升级。在书店、动漫、游戏、影业等文化产业领域,安顺兴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青年影视文化中心等民营经济表现活跃。在文化市场主体最为集中的贵阳,投资文化产业正成为民营资本的热门之举,一股文化财富的源泉开始涌流,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花开并蒂”。

文化服务逐步加强

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贵州省大力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新建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民族文化宫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及88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同时,我省还大力开展了“四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为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科技培训、医疗咨询和法律服务等。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开发、保护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点春花绚,万般景色新。

事转企、资源整合、业态创新、文化惠民……眼下,循着“路线图”按着“时间表”,全省近百个经营性文化单位、1万余人,正在或已经告别了事业单位的身份,改制成为文化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方区域,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产业和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区域的经济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

在贵州,人们这样期待着,并且努力着。

猜你喜欢

贵州省文化产业贵州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鉴赏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