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个大战略
2010-12-26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人才是个大战略
□本刊评论员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的当口,海南省人才工作会议高调开幕。这就意味着,人才是个大战略,关系到海南发展的兴衰成败。
从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供的关键数据来看,自2004年全省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海南在优化人才环境、构筑人才高地的实践中出手不凡,成绩不俗,无论是自己培养还是向外引进,无论是人才层次还是梯队结构,与以往比都实现了一个“大弹跳”。然而,与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比,特别与发达地区的人才底座比,我们却显得不足和弱小,位次比较靠后。正像一位长期关注海南人才建设的学者所概括:海南尚处于“机遇大、潜力大但人才少,有气候、成气候但欠火候”的层面。
从这个角度审视,这一次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就更具战略意义和提速时机,更值得关注和期待。
人才是关键性稀缺要素,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位;拿什么展示海南魅力,靠人才的智慧创造和实践创新而直接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点我们更要认识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精、气、神,不仅是软实力,而且又是思想力和创造力的“双面胶”。因此,我们要做到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一含义不难理解,难的是怎样开发和盘活这个“第一资源”。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有的地方对人才的重视总是说在会议上,印在文件上,写在汇报上,贴在墙头上,放在桌子上,抄在本子上,挂在口头上,可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地方对人才横挑鼻子竖挑眼,或嫌其性格孤僻、古怪,或视其清高、自持、不合群。如此用有色眼镜一看,人才满身长“刺”,尽是瑕疵和毛病。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求才如渴的今天,这种人才环境必须激浊扬清,不然,海南发展就会遭遇“人才”尴尬,人才对海南由此会产生“田肥难耕”的失望。
要千方百计把人才推到前头,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到人才市场赶大集的意识,善于发现那些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人才,那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那些思危图进、抢占高端的人才,那些与时光赛跑,与潮流同步的人才,那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才,那些有发展思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那些淡泊自守、宠辱不惊的人才,那些凭熟问新且又善于跨行悟道的科班人才和持有绝活特技的民间人才……就海南而言,要从省情出发,重点在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热带农业、海洋研究、电子信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引进和培养一批国家级高端人才和重量级项目。
让人才到位,给政府出力,为发展提速,这是人才是个大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是否以人才驱动发展、带动发展、拉动发展的分水岭。基于这个理念,我们要视人才为真“神”,亲近而拥抱人才,自觉让人才给政府的工作“挑刺”,自觉让人才为政府的作为“打分”,并尽可能创造环境再宽松一些,渠道再畅通一些,保障再健全一些的人才成长机制。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换个视角看人才,调整心态对人才。要允许人才在某方面出现的“水土不服”,允许在某件事情、某项工作中“试水”受挫,试行受阻甚至试验失败,不要一出现问题就横加责难和急于堵截,置人才像电脑那样处于“死机”状态。这实质上是对人才不负责任的态度。相反,对人才的某方面的错失,我们要克制和宽容,体谅和帮助。因为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哲理: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人才,那是“神话”;对人才追求“零缺陷”,那是“谎话”。
综观当今大势,人才强国已成为一种意识流,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人才竞争上“杀手锏”迭出。如美国每年引进人才数量从11.5万人扩大到20万人;日本提出要使在日科学家的人数达到本国科学家的三分之一;移民政策一向很严的英国,从2001年起向信息技术人才放宽“劳务许可证”制度,只要你掌握高端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放“劳务许可证”;芬兰出台一项新政策,掌握高科技的外国人的税率可降低到当地纳税人的58%。我国河北廊坊在吸引人才方面更值得借鉴,他们的作法是:你来应聘,我给报销;你去进修,我开工资;人不进来,可上户口。
海南是个人力资源小省,也是个人才小省,特别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如果不破解人才瓶颈,不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不搭建人才干事业的施展舞台,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就无法登陆“海南码头”。因此,我们要以这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招才”比“招商”更重要、引智比引资更要紧的理念,抛出招才“绣球”,开出政策“菜单”和条件,以更大的胸怀和诚意广揽天下人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强大支撑力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