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2010-12-26/毛

中华魂 2010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中国共产党

/毛 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文/毛 胜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处在一个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道路有四条,即:按照 “两个凡是”的思路,坚持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道路;否定 “文化大革命”,重新回到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老路上去;借否定“文化大革命”来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开辟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经过比较分析,终止了 “两个凡是”的道路,拒绝了回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老路,阻止了离开社会主义的邪路,开辟和坚持了改革开放这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就此而言,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道路选择。

(一)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帮”的胜利,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的结束,为实现历史转折提供了契机。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思安定、想发展,热盼生产、生活 “旧貌换新颜”。但十年浩劫在各方面的严重影响,特别是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局面,要是没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战略气魄和果断措施,想在短期内消除是很不容易的。

当时,有人提出并推行 “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实质是要求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和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依旧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道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历史证明,把揭批 “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固然重要,但继续坚持 “以阶级斗争为纲”,乃至依靠 “抓紧阶级斗争这个纲”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只能是条死路。

需要指出的是,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在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较过去有了很大转变,甚至发生了急于求成的现象。然而,把对外经济交往局限于技术设备的互通有无,只是简单地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不是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特别是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促进经济体制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是不能从根本上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的。

对内 “抓纲治国”,对外不够开放,导致中国共产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前进道路上步履艰难,形成了所谓的 “在徘徊中前进”局面。要走出这个困境,就必须纠正和终止 “两个凡是”的道路。

(二)

按照 “两个凡是”的思路, “抓纲治国”,是继续了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那么,否定 “文化大革命”,重新回到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老路上去,能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重新焕发出活力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是在苏联直接帮助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但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等。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更加强调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纠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的弊端,不正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吗?从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成果,包括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原则、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集中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以及1956年9月中共八大文献和其他中共领导集体成员的文章与讲话中。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此时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探索还是停留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框架内。1957年后, “左”的思想逐渐发展,最终导致了1966年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

应该说,建国后17年的探索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教训,其中最深刻的一条教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在原有的框架内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不能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无关痛痒的加减,而要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显然,这条老路是不能照旧走下去的。

(三)

跟随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所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一些人趁机打着反思和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幌子,认为 “文化大革命”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问题,从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反对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走 “全盘西化”的道路,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

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在当时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提出: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央认为,今天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某些人 (哪怕只是极少数人)企图动摇这些基本原则。这是决不许可的。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①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既明确提出把经济建设作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又第一次概括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科学提法,标志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1985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讲到了提出“四个坚持”的历史背景: “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中国在粉碎 ‘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民主’、 ‘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这不行。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②1987年3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会容忍有的人反对社会主义。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③

(四)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上述三条道路要么不能从根本上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要么偏离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基本前提;而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开辟一条新的道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发言。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对开辟改革开放这条道路的主要问题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宣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改革开放道路。

第一,讲话阐述了怎样从根本上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例如: “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 “今后,政治路线已经解决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④这些论述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紧迫性、出发点和落脚点说得很清楚。

第二,讲话阐述了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例如: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 “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教育党员和群众以大局为重,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⑤这些论述讲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键在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做广泛的、深刻的改革不是小动作,不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做修补。

第三,讲话阐述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国际国内都关心的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邓小平也没有回避。他指出了毛泽东和 “文化大革命”的缺点和错误,但强调说: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⑥这些论述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既坚持 “有错必纠”的原则,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批评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党和国家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此后,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中国人民终于走出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昂首阔步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上奋勇前进,追赶时代潮流。神州大地,焕然一新。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渐渐打开。

由上可见,改革开放是条新路,与过去的老路大不相同,与 “左”的错误道路和 “全盘西化”道路更是格格不入。 “两个凡是”的道路,因僵化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前17年的建设道路,只是根据国情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没有根本改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全盘西化”的改革,则要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等环节,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邓小平所言: “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⑦

※※※

一个关键的抉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显示出来。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作出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战略抉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呢?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是条新路,选择和开辟这条新路,势必要在重大问题上实现理论突破,以排除思想上和实践中的种种障碍,诸如僵化保守的思想意识、 “两个凡是”错误理论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始终站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如果社会主义不能给人民带来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改善,是有负中国人民这个庄严选择的。因此,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让中国创造了 “世界奇迹”,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教训为借鉴,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党情为要领,即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新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了外界所说的 “中国模式”。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问题、新矛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而且难度会越来越大。在各种困难面前,我们必须坚持、深化和加快改革开放,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总之,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今后仍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如胡锦涛所说: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⑧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7—20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5、146、150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8—149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1页。

⑧胡锦涛: 《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亚洲论坛二○○八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人民日报》2008年4月13日。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道路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