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0-12-25黄玉林赵新娜刘继锴
黄玉林 赵新娜 刘继锴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
[经济管理 ]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黄玉林 赵新娜 刘继锴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总体差距迅速扩大、地区行业差距不断扩大、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特征。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户籍制度的落后,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制度的巨大差距以及城乡教育体制的差距。为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协调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规范分配秩序,完善税收制度,调整转移支付制度等。
居民收入;城乡差距;趋势;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现扩大的趋势,这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进而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总体差距迅速扩大
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基尼系数为 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若低于 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 0.16,2003年已经为 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0.4;2005年我国基尼系数逼近 0.47,2007年上半年仍是有增无减的势头。其实,不仅仅是基尼系数给出了警示,其他口径的数据同样令人吃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高达 10.7倍,最富有的 10%家庭与最贫穷的 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 8倍。
(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
国家统计局专家姚景源先生根据 2003年数据测算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 6倍左右。地区间的差距迅速扩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在扩大。2005年,长三角 16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突破万元大关,其中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人均达到 18645元;而贵州城镇居民只有 4000多元。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各个行业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据统计,1995年以来,金融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以及电信业一直位居高收入行业,这些行业受益于国家对此类行业所制定的硬性保护政策,缺乏有效竞争,加之需求持续旺盛,价格水平不断提高,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而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却居于收入最低层。
(三)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高低收入群体目前收入差距悬殊,而且低收入群体比重较大。一方面占总人口 20%的高收入者,拥有社会财富的 60%,甚至更多;另一方面对于占总人口 50%左右的低收入者来说,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是生活中每天都不能不面对的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非农业人口中,被调查者个人月收入 (月薪收入与正常收入之和)差距明显有所扩大,收入水平最高的 20%被调查者的收入份额是最低的20%被调查者的收入份额的 18.7倍。同时,农民工收入过低、农村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也是造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绝不只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除了受这种必然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是很多非必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后者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还要更大一些。这些因素是:
(一)传统的户籍制度及其改革的滞后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国家制定实施了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被剥夺了平等的参与收入分配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的户籍壁垒已经出现缺口,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一种体制外的暂时流动,流入城市的农民并没有被纳入到正式制度范围之内。我国户籍制度仍阻碍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二)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制度的巨大差距
绝大多数农村村民没有住房、医疗补贴和青少年教育费用减免等福利,只能自己出钱办中小学、办医疗、文化事业、修道路、水塔以及农村中的一切福利设施。而城镇居民则拥有各类福利设施和大量福利。尽管近几年国企改革、住房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城镇居民的各种福利已逐渐被取消,但相对于农民来说,其福利水平还是要高得多。
(三)城乡教育体制的差异
随着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决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都是偏向城市的教育体制,具体表现在:城镇适龄儿童入学率显著高于农村;农村学生辍学率和流失率远远高于城市,城镇办学质量优于农村学校;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而城市人口则主要是由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群体构成。在劳动力供应非常充分的条件下,城乡劳动力素质差距最终在居民收入差距上得以体现,并且在代际间累进扩大。
三、合理的城乡收入差距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居民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离开了收入差距,竞争就无法展开,资源配置的效应就不能得以有效发挥。随着中国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城乡居民收入也由过去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向追求效率的方向转变。作为资源配置的结果,没有收入差距就没有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我们要力争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把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临界点的范围之内,方可以激励人们之间开展竞争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协调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这不仅是历史的结果,而且也是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长期实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针,使得城市和乡村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社会经济发展格局,自然在收入分配上也呈现明显的不均等。然而,城乡收入存在差距,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差距合理,不但能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1.提高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美国经济学家罗尔斯曾提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损害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 (罗命中,2003)。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和财富的多少不能取决于人们的努力程度。当人们付出的努力经常得不到应有回报,他们的工作热情自然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率的下降就成为必然。反之,如果居民之间存在合理的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取决于自身努力程度,这样,不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而且还会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如果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所产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不仅有益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但如果农村居民从事农业劳动的收入不能与其劳动付出相对应,便会厌倦农业生产,有的会转向其他的行业,甚至从事违法活动。
2.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割裂状态,促进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尽管城乡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但这会激励农村居民寻找增加收入的途径和手段,以便缩小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差距。放任城乡居民收入的扩大,便会加剧城乡经济之间的割裂状态,如任其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到城市经济的继续发展,而且对农村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高增长,使他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下降,其消费的支出重点转移到其他消费上,所以说只有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与城市居民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才能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上也可以看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 (见表 1)。
表 1 城乡恩格尔系数比较 单位:%
从表 1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用于生活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比城市高,农民收入所得主要用于食品的支出,197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 66.7%,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 57.5%,尽管也很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大大降低,到 2009年只占到37.0%,然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仍占到 43.1%,差不多占收入的近一半。可见,收入水平制约着消费水平,而消费又制约着生产。如果能让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城市居民一样消费,不仅会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利益,促进生产领域的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和推动农村居民发展农村各项产业,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不但积极致力于农业与农村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贡献,而且还可以促进城乡二元社会向城乡经济的一体化转变,缓解城乡发展的对立状态,促进城乡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反之,如果任由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但加剧城乡发展的对立状态,还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因为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一部分人就会滋生出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使得他们不安于稳定踏实的工作,而是走向生活的另一面,从事盗窃、抢劫等社会犯罪活动,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只有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差距,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进行下去。
综上所述,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制约着中国经济实力整体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来达到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适当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针对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和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应尽快采取措施,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一)规范分配秩序
首先,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距。其次,要完善要素市场,推动行业、专业间的收入均等化。最后,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国家不能放松对垄断行业的分配活动进行管理,要制定工资指导线,加强对工资福利过高、增长过快行业职工收入的调控。严重违反国家工资政策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二)完善税收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即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税收系统,增加直接税税种,有效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注重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总体上提高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对居民收入征税可以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水平;也可以通过拓宽奢侈消费品等项目的税基、制定合理的税率并建立有效的征管机制,来调节过高的收入。
(三)调整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加,我国今后要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主要是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是缩小地区差距最有效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监督和监管。因此,在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的同时,要加强监督和监管,真正使转移支付资金能落到实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业、疾病、年老等因素所带来的贫富不均的有力措施,可以充分运用政府的力量使社会收入分配向中低收入阶层倾斜并缩小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各国的实践已经证明,过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化社会矛盾,引起富有者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摩擦和不同形式的冲突,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因此只有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理顺分配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中国人口[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刘维政.我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路[J].内蒙古统计,2008(5).
[3]王浩.中国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J].山东经济,2008(11).
[4]王新文,张洪君.城乡收入差距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5(5).
F323.8
B
1002-2880(2010)09-0084-03
(责任编辑:马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