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为例
2010-12-25韩奕萍
韩奕萍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区域经济 ]
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为例
韩奕萍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地区优势产业的培育对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东果蔬、黑龙江绿色食品等区域优势产业,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规模不经济、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等制约因素。为促进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市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大企业作用,不断做大做强铁观音品牌。
区域优势产业;区域经济;茶产业;铁观音
一、引言
(一 )问题提出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1979年和 1984年,日本市场两度掀起的“乌龙茶热”使得铁观音闻名于海内外。目前我国铁观音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大产区,其中又以安溪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近几年来,安溪铁观音品质持续提升,销售市场持续拓展。据统计,2008年,安溪全县茶叶产量与上年相比增长 14%,产值与上年同比增长 21.8%。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铁观音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在铁观音的生产制作和营销方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小农生产和坐店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铁观音的发展和品牌建设,特别是铁观音品牌经营意识淡薄,茶文化宣传力度不足等因素,使得深入研究铁观音优势产业与安溪区域经济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在 19世纪末提出产业区理论:当产业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该地区会出现协同创新的环境、熟练的劳工市场和先进的附属性产业,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基础设施等,这就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依赖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对于产业区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管理学大师、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E·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的地域,以某一产业为主而与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聚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创新互动和网络效应,从而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发展。法国经济学家帕鲁 (Barro)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产业的聚集,再通过乘数效应及极化效应,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根据地区特殊的比较优势、供给和需求结构、文化氛围,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培育产业集群。
钟艳在《地方茶叶品牌个性塑造》一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茶叶品牌意识的觉醒,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地方茶叶品牌个性,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成为各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首要选择。为促进铁观音茶叶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陈海翔主张应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开展茶叶科研活动,推进茶叶深度加工,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发展茶业配套项目,实施名牌战略,加强管理。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综述可见:规划安溪县铁观音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是发挥铁观音区域优势产业和促进安溪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 )发展现状
2006年我国共有 19个省市自治区产茶,其中以福建省产茶最多,年产茶 20万吨,占全国总产茶量的 20%,其次为云南 13.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 13%(见图 1)。目前,福建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已经形成以安溪铁观音为主的闽南乌龙茶区,以武夷岩茶为主的闽北乌龙茶区,以福鼎白毫银针为主的闽东、白茶区,以及闽西北的多茶类区。2006年,福建省生产的 20万吨茶叶中,乌龙茶产量为 9.7万吨,占福建茶叶总产的 48.5%,绿茶产量为 9.3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 46.7%。乌龙茶中,又以铁观音发展迅猛,4年间增长 83%,2006年铁观音产量占福建乌龙茶产量的 90%以上。
图 1 2006年我国主要产茶地区产量比较
截至 2008年底,安溪拥有人口 112万,其中涉茶人口 85万,以茶为生的有 60多万,全县茶园面积 60万亩,总产量达 6万吨,涉茶行业总产值 65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为 391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7118元的 55%。在安溪县范围内有茶叶企业 600多家,茶店 5000多家。其中又有七成以上从事铁观音的生产和销售,安溪茶叶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如种植农业、茶机工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装业、旅游业、会展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可以说,铁观音茶业既是安溪传统的支柱产业,又是真正的民生经济。
表 1 2006—2008年安溪铁观音茶产量比较
如今,安溪茶在国内市场已形成福建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区域。中国茶都 2008年交易量为 155万吨,交易额近 15亿元。外销方面,已经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 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 1.2万吨,每年为国家创汇 6000多万美元。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 3.5万多家,全国市场占有率从 2000年的 5%提高到 2008年的 8%左右。
不仅如此,2008年安溪铁观音成为中国第一枚涉茶驰名商标,荣获“福建省改革开放 30年最具影响力贡献力品牌”,入选“福建省十大名片”和“2008年度影响世界中国力量品牌 500强”。
(二)发展制约因素
1.落后的坐店模式制约销售规模化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铁观音分销商依然采取传统的坐店经营或以家族式经营茶店的形式存在,铁观音的销售模式难以形成茶叶的规模化消耗量,从而出现茶企的“慢销”现象。由于铁观音的销售方式大多采取逐级分销形式,客观上造成铁观音的供货渠道不够通畅,生产商不能及时对下级分销商进行补货,常常延误分销商的市场反应和供给速度,分销渠道单一、营销人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经营规模,造成顾客流失,不利于稳定顾客关系和培育顾客忠诚。同时,茶店的经营规模较小,知名度也低,无法产生规模经济,货物的存储、检验、物流配送等费用较高,无形中增加了茶叶成本 (见表 2)。所以,传统陈旧的营销理念,制约了铁观音的销售规模化。
表 2 铁观音茶分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计
2.生产多为小农模式,缺乏龙头企业
在泉州铁观音销售市场上,虽然总体的市场规模庞大,但却充斥着小规模、分散化、家庭式的个体经营模式,缺乏有竞争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尽管不少铁观音分销商已经意识到由于铁观音的连锁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少,导致了其经营方式、理念的落伍,缺乏品牌意识,纯粹追求短期利益;同时,小规模的个体户经营方式也决定了自身铁观音产品档次及规格的单调性,无法提供富有特色的、多样化的、专业化的附加服务,满足不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这与规模化的市场经济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总的来说,目前铁观音市场上缺乏龙头企业的领导。
3.品牌意识淡薄,茶文化宣传力度不强
在铁观音品牌建设方面,铁观音是名茶而无名牌。纵观我国的茶叶市场可以发现,我国茶叶市场明显呈现“有名茶,无名牌”的局面。近年来,尽管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也节节攀升,但大都以散装茶为主;在我国 2000多个茶叶生产县中,茶厂有六七万家,注册品牌的仅有近 1000家。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意识淡薄,使安溪铁观音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 10万安溪人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庄、茶艺馆达 3万家以上,但截至 2007年底,安溪县铁观音也只有“安溪铁观音”、“凤山”、“八马 ”、“三和”、“日春”等 5个中国驰名商标,“华福”、“感德龙馨”等 7个福建省著名商标,“冠和”、“长和”等 17个泉州市知名商标。安溪铁观音在产品推广时,以宣传“茶名”为主,忽略品牌的宣传。即使有了品牌,大多也仅是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并且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意识落后,缺乏竞争力。而且,很多企业都将铁观音定位为“大众健康饮品”,强调健康、生态、绿色,并没有自己的特色,定位不清晰,也无特色,很难在消费者中取得认知度。
4.市场管理不规范
目前,市场上的铁观音质量良莠不齐,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由于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对于茶叶信息知识掌握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消费者对品牌茶叶的认同和信赖越发强烈。一些不法经营者正是利用消费者对铁观音认识盲点,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掺兑劣质茶叶来获取暴利,损害消费者利益,这反过来会制约铁观音的市场需求,损害品牌形象。
三、培育铁观音茶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铁观音区域竞争 S WOT分析
为更清晰地确定安溪铁观音在我国茶叶市场中的地位,建立区域竞争优势,从而形成一个有益的平台,根据上文对铁观音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剖析,本文对其进行 S WOT分析,具体要素包括: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威胁 (Threats)。
图 2 铁观音区域竞争 S WOT分析
铁观音作为安溪的支柱产业,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其他竞争优势的总和。随着安溪铁观音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受到经济效益的驱使,安溪的周边县市也开始大力发展铁观音种植,并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由于茶叶受气候环境和土壤的影响较大,引种出来的品种未必就比原产地的差,邻县以及外省的铁观音种植和生产已对安溪铁观音的产销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增强安溪铁观音的区域竞争优势是发展铁观音的必然趋势。
(二 )发展对策
1.加强市场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
在安溪铁观音茶叶市场建设方面,要改变铁观音传统的销售方式,关键是运用现代理念、新型交易、经营方式,加快中国茶都改造升级。通过整合网络交易资源,开设“中国茶都网上交易中心”,探索筹建茶叶国际拍卖市场,加快市场形态从有形市场为主向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重转变。
在铁观音的生产经营企业方面,营销由个体、独立销售向加盟连锁经营转变;由无牌散杂销售转向品牌包装销售;要由纯粹卖茶向卖后延伸服务、卖文化转变;由在有形茶店售茶向实体茶店内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复合业态转变,以不断提升市场的覆盖率,增强铁观音产品的市场渗透力,最终提高铁观音产品的竞争力。
2.发展铁观音产业集群,发挥大企业集团作用
在安溪铁观音的发展上,应当整合铁观音茶生产资源,实施铁观音茶产业集群形象工程,并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将 CIS导入到安溪铁观音茶产业集群,设置铁观音茶市场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认证,规范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基本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形成产业效应。形成的铁观音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从专业化分工角度使不同的企业专注于不同的技术,并令铁观音企业在集群内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化合作和竞争关系、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多样化的产品,为建立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基础便利条件。
同时由当地政府牵头,以庞大的茶园生产基地为基础,整合当地小规模、浪费资源、低效益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力量改善当地的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并利用区域内规模化产销的产业集群模式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辐射安溪县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农机、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进而形成完整而庞大的铁观音产业集群。
3.加强品牌建设,扩大茶文化宣传
品牌是致胜之本。在铁观音品牌的创建上,政府应推动安溪铁观音集体品牌与企业个性品牌有机结合、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安溪铁观音”品牌效应,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牌聚资,以牌扩业,发展壮大铁观音茶业。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制定和实施品牌梯队培育战略规划,引导企业积极开展 ISO9000、ISO14000、QS、有机茶、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持续扶持企业上市,目前已有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有限公司两大茶叶龙头企业,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第二,实施茶叶品牌推荐制度,组织开展针对各种侵权行为、滥用规范标识、假冒伪劣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县茶叶协会以及县内外茶叶协会分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诚信经营。
第三,整合和发挥各级政府、新闻媒体、涉茶机构等方面力量,持续开展有特色、有影响、大中小型相结合的事件营销活动,进一步形成大宣传、大推介的格局,不断巩固提高安溪铁观音的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四,加快中国茶都转型升级,在大坪、西坪、虎邱、金谷、蓬莱、感德等茶文化旅游点建立茶文化旅游服务机构,充实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茶产业向茶休闲、茶养生、茶旅游等领域拓展,使之真正成为中国一流、名副其实,集贸易市场、旅游休闲、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茶都。
4.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管理
在政府惠农政策方面,安溪县政府应加强扶持,全面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安溪在首次被列入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县后,政府应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努力提高茶农的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据统计 2008年安溪县共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528.834万元,补贴农机具 4525台套。
在规范铁观音销售市场方面,政府可借鉴法国红酒产区行销制度。法国葡萄酒法定评级规定严格,政府要求葡萄酒等级必须明示于葡萄酒瓶上,由低至高共分为四种:佐餐酒 (W ine of Table);小产区酒 (W ine of Country);法定产区酒 (Name ofOrigin Controlled);高级酒。由于铁观音同葡萄酒在品质的鉴定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可借鉴法国红酒的产区行销制度,在包装上明示等级标准,同时制定和实施品牌梯队培育战略规划,引导企业积极开展 ISO9000、ISO1400、QS、有机茶、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严格执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安溪铁观音商标专用权许可使用力度,加强对获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在茶叶企业中推行安溪铁观音进货、加工、销售台账制度,逐步建立货源可追溯机制;全面推行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质量等级体系。
铁观音作为安溪的支柱产业,关系一方民生。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强安溪铁观音产业竞争优势,发展铁观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发展安溪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
[1]陈东灵,苏朝晖.安溪铁观音在闽南地区消费现状的市场调研[J].中国茶叶,2008(7).
[2]陈铭勋,谢文哲.转型升级再举——安溪茶产业迈入循环经济快车道[J].发展经济,2009(4).
[3]吴剑宝.安溪铁观音品牌消费正当时 [J].区域经济,2008(9).
[4]陈东灵,苏朝晖.安溪铁观音泉州地区分销商的市场调查研究[J].茶叶,2008(3).
[5]陈东灵,苏朝晖.安溪铁观音生产商市场调研与研究[J].中国茶叶,2008(9).
[6]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陈海翔.安溪县茶产业调研报告[M].产业经济,2007(3).
[8]王德章,王炜.发展产业集群提高绿色食品竞争力[J].农业经济,2008(10).
[9]Nicolas Papadopoulos.Place branding:Evolution,meaning and implications[J].Place Branding,2004(1).
[10]Creenagh Lodge.How has place branding developed during the year thatplace branding has been in publication?[J].Place Branding,2005(2).
F127
B
1002-2880(2010)09-0054-04
(责任编辑:马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