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研究*
2010-12-22齐大路
林 辉,齐大路,朱 宏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108)
福建中医药大学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研究*
林 辉,齐大路,朱 宏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108)
野外生存训练可以强化学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开展了野外生存训练活动,开设了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阐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所具有的充足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生兴趣方面的优势条件;介绍了在野外生存训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设置.
福建中医药大学;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
前言
野外生存训练是指个人或团体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没有外界为其提供维持生命的物质及医疗的条件下,靠自身及团体的力量,保持和维持生命的能力.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是把体育课堂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使学生在与大自然界的接触中,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1].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科学锻炼以及应急救护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综观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在国外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瑞典、新西兰等)野外生存活动和课程开发的较早,并在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予以强调.如:日本把野外生存能力作为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建立专门的训练基地,积极采用诸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并且结合学校的一些专门活动 (如野营活动)来开展;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开设了野外生存课,该国维多利亚的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创新、冒险和挑战,培养学生在处理冒险和安全关系等方面的技能,其它国家都有所不同地提出野外户外课程的要求和规定,为学生展示自己和创造性的价值体现提供了机会.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实验研究,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已作为第一批实验学校,参加了2002年 7月由教育部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东北冒儿山、湖北神农架、浙江大明山三地开展了野外生存训练的实践活动.根据拓展体育课程和实验研究的需要,总课题组又扩大吸收了一批实验学校 (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杭州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等),使该课程的实验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新参加的实验学校,2003年都已经开设了定向越野与野外生存训练课程.
1 我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的意义
目前,海峡经济区建设已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才战略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战略.我校作为省属地方性医学院校与国内其它重点医学院校相比,本着“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原则,立足福建省中医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国际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为依据,为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2].目前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在国内一些专业院校进行了尝试性开设,但真正能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开设特色体育课程的学校很少.我校是省属中医药院校,具有非常显著的医学特色,医学中的应急救护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随着我国户外运动在高校及社会的普及,专业户外运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具有野外生存训练技能的专业医学人才无疑将会成为该就业领域中的热门人选,在中医药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拓宽了中医药学生的就业领域.
2 我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的优势
2.1 充足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校体育部大多为年轻教师,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工作热情极高,且具有开拓冒险精神,对野外生存运动颇有兴趣.其中多位老师曾经多次到兄弟院校跟踪学习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的开展,且正在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理论和实践的课题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胜任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另外,我校开设有护理学、骨伤科学及中药学等医学特色专业,且他们每学期都有实践活动,一则可以用实践检验理论,二则可以用理论服务实践,这些都与野外生存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
2.2 优越的地理环境
我校教学和工作中心已迁入新校区,地处旗山脚下,依山而建,风景秀美,山水怡人,校园内更有省内第一大人工湖——“宋慈湖”,与之相辉映的就是富有中医特色的中草药植物园——“时珍园”,二者隔路相望,以“保生桥”为纽带占据着大半校园,这些独特的自有资源为我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提供了内部地理资源.
另有,旗山,又名“翠旗山”,与我校为近邻,它处在福州盆地西部,脉延闽侯县南屿、上街两镇,东西宽约 5.4km,绵延 16km,主峰海拔 775m,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素有“三十六洞天,一百零八奇岩”之美誉,是人们揽胜探幽的好去处,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为我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提供了外部地理资源.
2.3 学生浓厚的兴趣
对我校 2009级骨伤、护理、针推等三个专业3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参与野外生存训练意愿的问卷调查,发放 300份,回收 300份,有效问卷 290份,有效回收率 96.7%.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调查结果见表 1.
表 1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参与野外生存训练意愿调查
从表 1可知,学生对野外生存训练的了解程度很低,对野外生存训练的基本技能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大部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但是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并愿意参加野外生存活动,他们认为野外生存活动不仅能够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还掌握了必要的生存生活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3 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问题防护
野外生存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比如山上路段陡峭,攀登时不慎滑倒受伤;遇上洪水暴发、山体滑坡,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毒蛇或猛兽的意外袭击;缺水、断粮、迷路等等.这些意外事故都会对野外生存训练这一全新课程内容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制约高校广泛开展该项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3].
为了防护野外生存训练活动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首先要向学生讲述野外生存训练活动过程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使学生高度重视,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2)要使学生掌握各种野外装备的使用方法,以及野外活动、遇险生存的基本常识、技能和方法;3)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性的锻炼,经常进行野外实战演练[4];4)条件允许的话,可建立野外生存训练教学基地,并把安全教学作为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环.
4 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的设置
4.1 教学目标
通过对野外生存训练的知识讲解与实践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应急救护的知识,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生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一般包括:1)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概论;2)野外活动常识和野外生存知识;3)野外生存训练安全意识与技能等;4)常见中草药的特性及用途.
实践课一般包括:1)指北针的应用;2)野外生存技能方法:判定方向,野外行走,使用绳索与绳结,野外饮食,迷失方向的处理;3)应急救护技能方法:主要是如何避免伤害,救护基本常识和方法,自救原则与方法,具体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治疗,烧伤与烫伤、中暑、大出血、骨折、蛇伤等突发性伤害的应急处理;4)根据地域特色,介绍并简单实践一些野外生存技能等.
4.3 组织形式
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授课地点分为校内 (专项教学场所)和校外 (天然野外).要在校内模拟操作,然后逐步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综合实践.具体如下:
1)理论部分
第一学期:野外生存训练基本知识介绍,野外安全知识学习 (2学时);
第二学期:应急救护方法 (2学时).
2)实践部分
第一学期:野外生存训练方法 (30学时),身体素质 (4学时);
第二学期:应急救护方法 (30学时),身体素质(4学时).
4.4 教学评价 (总分:100分)
第一学期:1)实践:攀岩,连接绳索,制作绳环,如何索结,如何捆绑,取水与净水,求救信号 80分;2)出勤情况:10分;3)身体素质:10分.
第二学期:1)实践: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治疗,烧伤与烫伤,中暑,大出血,骨折与搬运,蛇伤 70分;2)理论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野外生存方法和应急救护方法,10分 (结束考试);3)出勤情况:10分;4)身体素质:10分.
5 小结
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从观念上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体育课程资源,这将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1]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陈小蓉.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训练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梁传成.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3):56-58.
[4]邱海枝,李正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76-78.
The Study of Field Survival Tra ining in PE Course Opened b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L IN Hui,QIDa-lu,ZHU Hong
(PE Dep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an strengthen students’sports awareness,,promote their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Now some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have opened the item in sports cousre.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suffienct teaching staff,excellent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the students’high intrests in the course.It also points out some safety problem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o be paid an attention to.The course is carefully designed from teaching goal,content,organization for ms,and teaching assessment.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field survival training;PE course
G 807.01
A
1673-2103(2010)05-0132-04
2010-09-08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项目 (X2009036)
林辉 (1966-),男,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