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

2010-12-21詹秀华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独立学院创新

詹秀华

摘 要:大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而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师应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在选文、教法、内容等方面打破常规,努力创新,才能使大学语文教学收到实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14-02

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其次,大学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的母语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至关重大,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场竞争力和可持续的个人发展能力。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高校教育领域中诞生的新事物,国家教育部已明确规定其“七个独立”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强调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社会发展和提供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作为学习“短线专业”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具体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表现为:不读或很少阅读中外名著,情感内涵、审美层次、思考维度单调化,阅读趣味幼稚化等。

独立学院学生素质的特殊性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适用于一般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于独立学院。因此,探索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我们认为,为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母校课堂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应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在选文、教法、内容等方面打破常规,努力创新,才能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一、选文不拘一格

搞好语文教学,“教什么”是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问题上,我们应改变以前那种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根据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对选文的喜好上呈现三大特点:1)在时代上,对现当代作品的喜爱超过古代作品;2)在文体上,对小说、散文的喜爱超过诗歌;3)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上,喜爱富有艺术特色和个性突出的作家作品,排斥政治性强、说教味浓、缺少个人特色的作家作品。

这一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事实上,我国一些高校在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如,北大教师开设了“金庸武侠小说系列讲座”,场场爆满。陈洪教授主编《大学语言》教材时“充分考虑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着眼于当代性”。在选文时有意识淡化了文学作品的政治性,着力凸现作品的审美特性,出现了像余光中、王小波、张爱玲等当代作家作品,甚至把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这样的流行歌曲也加以选入。这些在以前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中不曾有过。

在选文上,我们采用两大标准:一是贴近学生,二是贴近时代。具体做法是:

第一,在精选部分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加大现当代作品的选文比重;第二,在现当代作品的选文中,加大小说、散文的选文比重;第三,在现当代作品的选文中,加大富有艺术特色和个性突出的作家作品如梁实秋、张爱玲、余光中、钱钟书、王小波等;第四,对长期教学实践证明不受学生欢迎的部分作品进行调整。

这里还涉及一个教材选本的问题。目前各地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数百种,表面看来找到适合独立学院的教材并非难事,但实际情况是,各种教材作品选目大同小异,差别只是个别篇目。大部分编者在选目上,力图稳妥,以从众为上策,关注与考虑学生学习兴趣过少。即便有少数几本在选文上较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但又多是针对重点或一般高等院校学生而编写的,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程度过深、难度过大,因此,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特别适合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选用我国高校目前较通用的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其中的选文灵活取舍,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课本上所没有的文本。

这一受到学生欢迎的做法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选文采用的原则是稳中求变,在关注学生课堂反映的基础上不断吐故纳新,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求新,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二、教法灵活多样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改进最关键的在于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式为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的双向互动方式。为此,我们在教法上努力创新,采用了以下多种方法:

1.提问法。成功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法在不存在学生字面阅读障碍的情况下都可以运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是学生提问环节,要求在学生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不懂或存疑处提出问题,由老师负责收集、筛选,并统一列在黑板上;接着请所有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到此为止实际上完成了一个学生互问的过程。其次是教师提问环节,教师围绕课文设计出具有发散性、开拓性的若干问题,由学生作答。提问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高,师生互动性强,但对教师的现场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诵读法。此法特别适用于诗歌。传统的诗歌教学,常常止于书面讲解:从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到诗人的生平简介,再到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等。这样讲解,学生对诗作仅仅有了理性抽象的理解,但不能真正从内心感受到诗的魅力,更谈不上激起对它的共鸣。其实,对于诗歌类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的做法莫过于声情并茂地诵读。真正的诗是无法言说的,对这样的诗,一千句无力的解说比不上一遍深情的诵读。诵读法可采取老师示范性诵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的方式。后者又可采取个别诵读、分组诵读或集体诵读等方式。

3.互文解读法。互文性解读,是现代语言学和西方解构主义文学的一种解读观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作品的相互影响性”,即读者与作者的想象观点和审美情趣都受到他们读过的作品的影响,对任何作品的创作与理解都离不开其他作品。因此,对文本不应只作孤立解读,而应把它置于众多的相关性文本群中,这样才能实现对该文本的深度解读。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课时有限,短的32课时,长的也不过48课时,有限的课时使得讲解课文的数量不可能太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数量有限的课文讲解中不光对课文本身要讲深讲透,同时还要对它作适当的引申,以此来增加课堂内容的厚实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互文解读法就是可起到上述作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操作要点是,以课文为基准,引入与之内容相似、相异或同中有异的其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参照对比中达到对课文本身的深入解读。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三封信)一文时,引入了贾平凹的《祭父》,引导学生从文中两位父亲的社会身份、父爱表达方式、父子关系、教子理念、对孩子的要求、给孩子留下的财富等多方面加以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位艺术家父亲的傅雷,在20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着与中国其他父亲截然不同的另类的、超前的教子观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引导学生感悟到在中国大地上还生生不息地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农业型、传统型的父亲,并进而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命状况进行更深一层思考的问题。

在文本引入过程中,只要内容上有可比较性,可大胆打破文本之间的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和文体差异。如笔者在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時,就引入了与十娘同样具有刚烈个性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尤三姐,在讲解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时,引入了相异度甚大的当代作家韩少功反思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散文《月夜》,在讲授钱钟书的《围城》中的人物形象时,将其中的苏文纨与法国梅里美笔下的卡门进行比较,对二者同中有异的人物描写方法作了剖析。这些做法既增加了学生的新奇感,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并最终加深了对课文本身的理解。

此外,还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美感的艺术感染法,在此限于篇幅,不再细述。

三、观点、视角独具一格

徐中玉教授曾经指出:“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之不同,是在其研究性、深入性和创新性上。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教育量的补充,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面更大,对问题讨论更深入,观点更自由也应当更有价值。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起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应当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学术背景和个人兴趣,展示自己对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使大学语文课堂焕发独特的个人学术魅力。

教师要大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学术上的独特见解。例如一位教师在分析陶渊明诗歌作品时,不是一味重复沿袭陶渊明高洁率真、厌倦官场、喜好田园生活的传统观念,而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明陶渊明的隐者情怀,具体分析了他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在非仕即农的尴尬处境之下的矛盾心态,长叹辞官而去的无奈与难堪,进而分析了他那些乐山乐水乐田园的诗作背后隐藏着的不为今人熟悉的充满无奈、失落和自怜的诗句,指出了当今流行的陶渊明喜好隐居之说的牵强性,进而比较了后来的王维、苏轼、陆游等人写作田园诗的不同心态。这样大胆创新、步步深入地分析,既肯定了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历史意义,也消除了陶渊明诗作解读上的流行误区,同时也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文人有一个以点带面的理解。应该说这样讲不是更复杂而是更清晰,学生所获也更多,更容易受到思想的启发。

大学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提升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邱丽梅.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

[2]姜丽娟.试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10,(5).

[3]李瑞山.大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独立学院创新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