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努力提升装备动员建设质量

2010-12-18山东省军区司令部王建阳王亚军张艳丽

国防 2010年3期
关键词:战区动员预案

■ 山东省军区司令部 王建阳 王亚军 张艳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战争形态的演变以及军队职能使命的拓展,装备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新形势下,认真贯彻胡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装备动员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装备动员建设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装备动员领域广泛、门类繁多,必须正确理解担负任务,准确把握动员需求

装备动员范围涉及军地多个系统,动员内容涉及工业、科技、信息、能源和技术保障力量等多个领域。在将各种资源由平时转入应急或应战状态进行统一调配运用过程中,军地双方必须坚持以应战应急需要为牵引,以动员保障内容对接为前提,准确把握“供需一致”的结合点,做到动员任务明确、动员需求精准、动员对象具体。

要立足现有动员潜力,搞清楚“有什么”的问题。

装备动员潜力蕴藏在民用领域,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积累,具有阶段性、社会性和军民兼容性特征。动员部门应本着“依据需求确定内容”的原则,按照动员潜力调查的方法、程序,结合担负任务,周密扎实地开展装备动员潜力调查。调查重点主要有:军工企业和可转军用装备生产的民用企业数量、质量、分布、产品种类及最高生产量;相关军事装备科研和生产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结构、素质和分布情况;高新技术企业转产军用装备的能力;原材料、能源、物资、设施(设备)的供应量、供应方式和储备量等。同时,要对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军工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主要科技设备、科技产品和科研成果等情况搞好针对性调查和分类统计,科学分析研究,为改进装备动员准备工作、合理拟制动员计划预案提供依据。

要着眼平战任务需求,搞清楚“需要什么”的问题。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装备动员工作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动员需求提报机制,规范军队提报、汇总、论证动员需求的方法程序。军队装备职能部门应依据平战任务,按照作战方向、作战样式、作战对象和遂行应急任务的性质,合理预测和确定基本需求,由团以上装备部门逐级汇总上报战区装备部,由战区装备部门汇总、审核并上报。需求的主要内容包括:预定作战区域、作战目标、可能遂行的应战应急任务、保障预案及预定动员装备的类型、规格、数量,技术保障队伍的专业种类、数量规模等。需要战区范围内保障的,由战区装备部提交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由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协调省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保障落实;跨区遂行任务所需保障,由战区装备部上报总装备部和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协调解决。

要依据上级赋予任务,搞清楚“保障谁”的问题。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应急行动任务,具有突发性强、参与力量多元、保障任务繁重、不确定因素大等特点,部队、军兵种、武警和后备力量,可能是联合行动,也可能是单独遂行任务;可能是在战区内遂行任务,也可能是跨战区遂行任务。这就要求动员部门平时准备要充分,工作职能要明确,情况掌握要翔实,切实了解部队、军兵种、武警和后备力量担负的任务,清楚哪些地区有动员任务,清楚装备动员保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域,清楚自己的保障任务和具体保障对象。

二、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繁重、突发性强,必须坚持预有准备,合理制定动员计划预案

装备动员计划预案是做好平时装备动员准备和实施应战应急装备动员的基本依据,是提高装备动员平战转换能力的重要基础。制订计划预案应着眼应战应急需要,紧贴任务,超前预测,多手准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反应,实现部队需求、动员指挥和保障行动一体联动。

要体现军地衔接的一致性。装备动员计划预案的制定,应坚持“五个纳入”,即纳入军事斗争准备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军地双方年度工作安排、纳入军地相关部门职责范围、纳入企业行业系统生产工作计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军地双方应正确理解上级意图,依据担负任务,合理确定动员目标,详细分解动员任务。要结合军地实际,分部门、按业务、按系统(行业)逐级拟制动员计划和预案,确保符合地方装备动员潜力实际,满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军地双方的计划预案要及时组织“对表”,适时进行调整:军队每年修订作战计划和方案时,应将调整变更内容及时通报动员部门;动员部门要及时向军队通报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装备动员潜力变化情况,确保装备动员计划预案军地一致、衔接紧密。

要突出计划预案的超前性。制订动员计划时,应重点对本年度或近几年装备动员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在类别上可按长期、中期、短期和应急四大类分别制定,在时间上可按三年、五年甚至更长阶段统筹制定,主要包括拟定动员准备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等内容,并对各项任务加以合理安排。动员计划制订后,应根据现阶段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着眼未来形势任务发展,制定相应的装备动员预案。要依据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和本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汛、防火、海上救援、核应急、特大安全事故、维稳处突等装备动员应急预案,对装备物资和器材设备征用、专业技术力量征召、军地企业装备生产以及交通运输、通信联络、安全保障等予以详细明确,做到一种任务多种预案、一种预案多种设想、一种情况多种处置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应战应急对装备的需要和部队遂行任务的实际。

要注重计划预案的合理性。制订计划预案时,在目标任务的确立上,要坚持从全局出发,正确理解任务,明确目标内容,层层细化和分解任务,搞好定性、定量分析,既要考虑应战应急需要又要照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当前动员需要又要兼顾后续动员需要;在动员对象的确定上,应依据当地装备动员潜力现状,紧密结合担负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行业和系统优势,优化配置,按需纳入,军地双方按职责分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确定,确保动员保障方案与应战应急任务相互衔接、切实可行。计划预案草案形成后,要组织军地相关部门集中会审和论证,条件允许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评估系统进行模拟评估,按程序上报审批、备案,并结合演练和遂行任务予以修订完善。

三、装备技术保障队伍专业性强、科技素质要求高,必须坚持建用一致,努力打牢遂行任务基础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被广泛运用到战场,知识和智力支撑已上升到重要位置。我军近年来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中,一些民用高新技术装备在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中使用频率大幅上升。这些都说明,必须建立一支与担负任务相一致、与装备动员潜力相匹配的技术型、专家型专业保障队伍,确保在遂行应战应急任务中发挥“人装结合”的最大效应。

要合理确定组建规模。要遵循“平战结合、按需组建,突出重点、适量储备,便于组织、便于保障”的原则,充分利用企业(行业)民兵组织健全、制度落实的优势,统筹规划,科学组建装备技术保障队伍。对专业技术相同的民兵保障分队,应保持现有基础和编制规模,不要另行组建,避免重复编组和浪费人力资源;对拥有较强民转军能力的民营和军工企业,如通信、侦察、光学、电子、气象和测绘设备等专业技术力量,要重点组建;对军地企业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要单独组建。一般专业可编分队(连)规模,重要专业可编排(班)规模,特殊专业可采取抽编方式;对一些年龄大、资历深的专家学者,可采取地域、系统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松散型”的“科技顾问”、“专家小组”,确保应战应急装备保障各类专业和岗位需要。

要按需确定编组专业。近期几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表明,作战样式已由传统的地面攻防向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扩展,参战力量由传统的单一军兵种向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扩展,动员保障也由仅向陆军提供专业保障力量向为诸军兵种提供专业保障力量扩展。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征召了20余万后备役人员,大多数是专业技术兵;英军征用的3万名预备役人员,几乎全部是飞机驾驶、机械、工程、维修、医务等专业技术兵。由此可见,战争的信息技术含量越高、参战军兵种越多,对专业技术保障力量需求就越大。为此,必须坚持“任务牵引、按需定编、质量至上”原则,着眼重点方向、重要任务,依据动员力量平时分布和整体素质状况,对装备专业保障队伍编组种类和专业进行科学统筹、合理区分,做到“需要什么分队就建什么分队,缺什么专业就补什么专业”,既要保证一般专业保障力量动员,又要满足高新技术装备操作维修人员和部队急需特殊专业人员动员,确保组建的保障队伍与部队需求相一致、与担负任务相一致。

要加大配套建设力度。在加强技术保障队伍组织建设、落实工作制度、强化人员管理的同时,要统筹抓好战备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制度规范、设施配套、工作落实。在战备制度建设方面,要落实战备教育制度,建立战备值班制度,制定快速动员集结方案,定期组织战备演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有固定的队(连)部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张挂各类图表,完善各类资料,建立装备动员潜力数据库。在战备物资器材储备建设方面,要有专门的战备物资器材库,配备必要的战备物资器材,实行服装、个人装具、野外生活用品和专用装备(器材)等由部队负责保障,运输工具、机械配件、修理机(工)具等通用装备器材等由编组单位负责保障,达到便于训练生活、便于遂行任务的要求。

四、装备动员组织协调复杂、行动控制困难,必须改进指挥手段,切实提高组织指挥质效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应急行动任务强度高、节奏快、装备物资消耗量大,对装备动员保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构建符合应战应急特点、适应军地一体化保障要求的装备动员指挥体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改进指挥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军地双方的战场感知、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实时控制和精确保障能力。

要构建军地一体的装备动员联合指挥机构。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一体化联合动员,一体化联合动员需要一体化联合指挥。当前,应着眼现有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军地一体的联合动员指挥机构。首先,国家(总部)、战区、省、市、县(市、区)五个层面应设立装备动员办公室,作为经动部门的内设机构(不含战区级),吸纳军地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实行军地合署办公,负责领导、检查和监督本级装备动员各项工作。其次,要进一步理顺装备动员工作的领导指挥关系,将省级党政主要领导纳入战区联合指挥机构领导成员,设立国防动员指挥席位;省级装备动员指挥机构纳入省联指,设立装备动员指挥席位;市、县(市、区)级装备动员指挥机构分别在本级联指设立席位,与其他相关专业动员办公室共同负责装备动员保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逐步形成国家(总部)、战区、省、市、县(市、区)“五位一体”的装备动员组织指挥体系,为实现装备动员指挥协同和保障行动对接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

要建立快捷顺畅的装备动员信息指挥平台。信息化条件下动员组织指挥已日趋网络化、智能化,指挥人员可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设备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短时间内获取(处理)信息、备选动员预案和辅助决策,及时定下动员决心,协调控制保障行动。当前,应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需要,大力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指挥建设,由国家相关部门和总装备部共同研发国防动员信息指挥系统,包括经动、交战、科技、装备等子系统,以动员潜力、动员计划方案、动员组织实施、辅助决策为重点,以军地现有信息网络为依托,以装备动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整合省军区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建立国家(总部)、战区、省军区(省政府)和市(县、市、区)四个层面的装备动员信息指挥系统;企业和行业系统、重点动员目标、重要装备储备区也要统一建立对上网络,确保军地兼容、资源共享,并逐步向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功能拓展,提高装备动员的速度和精度。

要运用扁平高效的动员指挥方式。传统的动员组织指挥具有“树状”结构特点,虽然满足了上情下达、逐个环节递进的需要,但还存在指挥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增多、动员时效性差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指挥领域的运用和国防动员体制的调整改革,装备动员组织指挥向“扁平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改进动员指挥方式,实现“横长纵短”的扁平化指挥。一方面,要依靠动员组织机构的“扁平”,在现行动员组织指挥体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大指挥层次的跨度,当前可考虑针对地方推行省管县的实际,将市、县级作为一个指挥层面,省级装备动员指挥机构可直接对市、县级装备动员指挥机构实施统一指挥;另一方面,要依靠装备动员信息化指挥系统网络,与下级动员指挥机构、重点动员目标、重要装备储备区等进行网络节点连接,必要时可直接对保障单元实施越级指挥,以优化信息流程、减少指挥层次,实现组织指挥和保障行动一体联动,确保装备动员快速、及时、高效。

猜你喜欢

战区动员预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西部战区战歌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