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会不会成为患怪病的罪魁祸首?

2010-12-16谭敦民

科学养生 2010年12期
关键词:反式饮料食用

谭敦民

近期,食品安全方面的警示不断:“五常香米”被加了料、长江中发现了有毒的鱼类、南京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含有强致癌物苯并芘的茶油以及含有肝炎病毒矿泉水……有人气愤地说,中国好多食品简直不是给人吃的。当不少人考虑购买什么保健品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过病从口入?今日吃的食品、保健品,会不会是若干年后罹患各种怪病的罪魁祸首?看似普通的饮食中究竟潜藏着多大的风险呢?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营养学会的专家。

让我们看一下食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

野生的鱼该不该吃

长江中鱼类被外国专家和媒体曝光有毒,长江的毒鱼是因为水质污染的结果。滔滔长江尚且如此,其他江河如何呢?难以想像。要不要吃野生的鱼,值得商榷。吃鱼还是吃养殖的吧,尽管养殖的会使用含有激素的饲料,但是含有毒素毕竟少一些吧。不过,吃鱼最好吃本地产的。为什么呢?新鲜鱼常温下高密度运输的存活时间是8小时。跨地域运输的时间少说要3小时,鱼市清早开市至少也得卖一天吧,怎么算都无法控制在8小时之内。消费者是不会去买死鱼的。怎么办呢?只能加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是种工业染料,还可以用来炼铜,杀菌效果很好,又便宜,但对人体有致癌作用。长途运输往鱼罐车水中投放孔雀石绿,基本上是行业的潜规则。所以,最好吃本地的鱼,越近越好。外地的水产品还是买冷冻的吧。

慎食小龙虾、青蛙和黄鳝

近期,南京陆续30多人食用小龙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引起市民不小的恐慌,武汉、宁波、扬州也出现类似病例。据说,小龙虾被严重污染。农药的大量普及使用,造成了环境灾害,长江中的毒鱼与此有绝大关系。在水域中,青蛙的食量甚大,体内聚集的农药也相应地比其他动物要多,所以必然是毒青蛙。用避孕药催熟黄鳝多次见诸报端,不少人都知道。据说,有个厂商找到大学食品系,说要一起研究“避孕药催熟的代用方法” 。老天啊,避孕药催熟现在俨然成为养殖工艺流程的一部分了,真的好吓人啊!

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难以泡掉

海南毒豇豆事件以后,人们对蔬菜问题越来越关注。据了解,叶菜的农药残留最多,哈尔滨一次检查,韭菜居然100%农药残留超标。有人认为菜叶上的农药残留,用水泡一泡就没事儿了。有的“专家”甚至在报章上撰文介绍这一“方法”。真的是这样吗?错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不是水溶性的,是脂溶性的,农药像油一样粘在叶片上!怎么可能用水泡就没事儿了呢?据报载,有的农民吃了自己的种的菜中了毒,原因是自己的无知:觉得喷了农药以后,下点雨,有点露水,农药就失效了,就可以吃了,结果中了毒去医院洗胃。按照基本操作规程,蔬菜收获前一个月是不应该打农药的,因为残留农药挥发不完。可是有的农民以为不是自己吃,无所谓……

少吃贝类

南方一些地区尤其是广州流行吃生蚝。贝类大部分长在浅海或者江河水域,以水和泥沙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如今,江河湖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元素汞、铅、镍、铬等等是主要污染物,这些重金属元素就沉积在泥沙里,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微生物。这些东西在贝类体内不可能不积聚。在加工过程中,贝类因为有壳的缘故很难达到食品安全要求的温度。餐馆里大多随便颠两下就出锅了。吃了不仅可能拉肚子,还会吃进不少重金属毒素,所以吃海鲜少吃点贝类吧。

令人忧心的面粉和“过桥米线”

很多人可能还会记得前几年发现面粉中掺杂“吊白块”事件,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据了解,吊白块学名叫做次硫酸钠甲醛,属于工业用漂白剂。有时会发现被违规添加到腐竹、粉丝、面粉等食物中,目的是增白、保鲜、防腐和增加口感,但是,吊白块属于有毒的化工物质,长期食用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视力下降等症状。经过严管,“吊白块”问题少多了。

如今,流入东北的过桥米线有点变味了,网上盛传“一碗米线等于六个塑料袋”的信息。米线与塑料袋风马牛不相及,是怎么回事儿呢?据业内人士披露,为了“筋道”、防腐,米线、冷面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物质是普遍做法。如果使用正宗的食品添加剂,那也无可厚非。那么他们添加的是什么呢?沈阳业内人士私下透露:本地米线添加的主要成分是硼酸、硼粉等等。有的企业为了米线颜色更鲜亮,甚至还添加“吊白块”等,令人震惊!吊白块和硼酸均属于工业原料,其成分与“合成塑料”的成分类似,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于食品的,也根本不属于什么食品添加剂。这就为什么有人说“一碗米线等于六个塑料袋”了。硼酸也是比较常用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洗衣粉或肥皂,放入食品中的作用也是增筋,长期食用会产生发热、休克、紫绀、头痛、眩晕、昏迷、腹泻、恶心与呕吐、便血、腹痛等症状。这些工业原料严禁用于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服用化工合成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长期食用还可能使人罹患癌症。

小心大排档用泔水油

街头大排档价格便宜,很受普通百姓欢迎。如今食物价格涨的这么厉害,大排档凭什么价格便宜?据业内人士披露,很多大排档大量使用泔水油。什么是泔水油,就是饭店的地沟油加工提炼出来的油。这种毒油吃的时候一般吃不出来,但是后果不堪设想。据了解,泔水油有很系统的销售网络,有负责收运的,有负责加工的,有负责销售的,有负责打点检验部门的,说起来令人后怕。

蛋糕中大量使用的是反式脂肪

奶油点心大都使用的是人造奶油。人造奶油学名是氢化油,它是反式脂肪的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研究显示,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饮食与心脏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等有直接关联,每天摄入反式脂肪5克,心脏病的发病几率会增加25%。2007年,纽约市规定:所有的速食店都不允许再使用反式脂肪,否则将被罚款。现在越来越多的蛋糕店标榜使用天然奶油。在我国,反式脂肪现在已经渗透到食品加工的各个角落,油炸食品、蛋糕、饼干、小食品等等,几乎用的都是反式脂肪。因为它不仅便宜,而且烹调后又起酥又不容易变质。

伴侣咖啡中的“伴侣”也是反式脂肪。伴侣可以使咖啡变得细滑香浓,但很少人去探究伴侣到底是什么。去看“伴侣”那小得不能再小的标签,成分那一栏写着“氢化植物油” ,喝咖啡每天一小匙“伴侣”,就是一小匙反式脂肪。据了解,食用一次反式脂肪的奶油蛋糕,人体25天都排泄不完,经常坚持吃的话,那心脑血管病能不跟上来吗?

一言难尽的保健品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一向是鱼龙混杂,中国保健协会曾经披露:在市面流通的6000多种保健品中,有5000多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例之大,令人吃惊!很多著名品牌都被国家权威部门点名,被媒体曝光,比如巨能钙、脑白金、脑灵素口服液、富硒灵芝宝等等。但是,没太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多曝光产品依然大打广告,依然在销售,且鲜有人管理。

再说说热销一时的美国安利产品。安利的产品都是“直销”,笔者也分不清与传销有什么区别,就知道海贵了。说是加工工艺如何先进,纯度如何如何,还喜欢一套套地让你买。其实,老外的好多产品也不过是概念炒作,有好多是在国内委托加工的。用常见的番茄为例剖析一下吧。安利有番茄系列的产品,又是番茄红素又是果胶、又是纤维素。把番茄买来,皮归皮,肉归肉,用皮去提取番茄红素,肉去做果胶、纤维素……于是,就有了高纯度的几百块一瓶的番茄红素、果胶和纤维素。安利的专业营养师会“建议你一起服用,效果更佳”。于是你花几百块钱,做了一件大好事儿,让失散了多年的果皮和果肉团聚在你的肚皮里……这和花一两块钱,买几个西红柿吃进肚里效果几乎一样,营养也相差无几,也许口味还更好一点呢。哈,你说这样做是不是一个典型的冤大头?但是好多国人傻乎乎地乐此不疲。

还有蛋白粉,不过是大豆蛋白,直接吃黄豆或豆制品就成了,何必花冤大头钱买什么蛋白粉呢?保健品大忽悠的问题太多了,一时半会说不完。

令人不无担忧的饮料

近期爆出,大城市深受儿童、青少年喜爱的最流行的“鲜榨果汁”、“珍珠奶茶”等等,有很多根本不含有真正意义的“果”、“茶”、“奶”,而是由色素、奶精等添加剂加白水勾兑而成的,属于真正的“垃圾食品”。

据了解,食用色素、甜味剂是一般饮料的主打成分。检测人员说,食用色素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而添加的。国家对食用色素的添加比例有严格标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色泽非常鲜艳的饮料,很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色素,食用后人体可能产生不适,长期食用还可能致癌。

果汁大都含有防腐剂,因为果汁的特殊性见光就开始变质,所以要喝好果汁就要尽量买大品牌的,最好一次性喝完。如果有条件,可以自己榨果汁喝。西红柿榨汁不要买那种屁股突出来的,因为有的是打激素成那样的,同样的道理,也不要买畸形的很大的草莓。

最好不喝乳品饮料,因为这类饮料基本是水兑出来的,乳品饮料在标签上会有标识,有的“饮料”两字可能印得很小。当年,“娃哈哈AD钙奶饮料”,就是把“饮料”俩字印的很小,许多家长把它当作奶来喂养儿童,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把“娃哈哈”告上了法庭。有些乳品饮料几乎不含有奶的成分,香味来自奶味香精,浓度来自增稠剂、淀粉或胶体。

除了上面点到的这些以外,还有不少垃圾食品、问题食品,比如加工食品大都是垃圾食品,如罐头、香肠、熏酱食品、烧烤食品、饼干、面包以及各种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食品,潜藏着不少隐患,能不吃尽量不吃或者少吃。专家指出,有条件最好吃有机产品或者绿色食品,这些食品是无公害食品,吃起来相对安全得多。编辑/谭明

xinxin6626@sina.com

猜你喜欢

反式饮料食用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分发饮料
少喝饮料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