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日语依赖表现分析的日语教育探析

2010-12-12金美林

关键词:偏误表现形式教科书

金美林

(浙江树人大学 语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基于日语依赖表现分析的日语教育探析

金美林

(浙江树人大学 语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本文考察以大学日语教科书为目标的依赖表现“~てください(请~)”的用法,指出以大学日语教科书为目标的“~てください(请~)”的用法与以提高国际化能力为目标的日语教育不相适应。同时,基于对日语依赖表现的分析,对日语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才,本文主张首先要完善日语教材,提高日语教师对日语依赖表现的认知度。其次主张根据日本文化的特征教师必须有系统地传授不同层次的依赖表现形式。

依赖表现;负迁移;认知度;系统性

从九十年代开始,“因社会的多语言和多文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日语教育中也出现了新的范例①”[1]141,培养国际化能力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但是,培养国际化能力的教育,一般作为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来认识,在日语语法教学领域中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一现象,以大学的日语教科书,对于日语依赖表现的教师的认知度为例就可以说明。

考察大学日语专业使用的日语教科书②,就会知道依赖表现“~てください(请~)”的用法出现在初级日语教科书中。到中、高级日语阶段,教科书上不断出现表示同类意思的不同表现形式,但这些中、高级日语教科书却再也没有说明那些不同表现形式的区别和用法。这样,三、四年级日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接触了很多日语依赖表现形式,但学生印象最深的内容仍是初级日语教科书上的初步简单的说明。

除了大学日语教科书上的这些弊端之外,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日语教材的问题点,没有重视学生的依赖表现的偏误现象,所以,大学四年级学生在作文、邮件等文章中大量产出依赖表现的偏误现象③。

(1)先生、○○です。添付ファイルの資料を見てください。

(汉语译文:老师,我是某某。请看附件里的资料。)

(2)先生、メールを受け取れば、「受け取りました」と返事してください。

(汉语译文:老师,收到邮件后,请回复‘已收到’。)

(3)卒論の大綱はもう修正しました。お読みになってください。

(汉语译文:毕业论文的大纲已修改好了,请您看一下。)

(4)先生はこれを御覧ください、そしてご遠慮なく欠けていることをおっしゃってください。

(汉语译文:老师请看这个,看完之后不要客气指出不足的内容。)

以上的(1)(2)(3)(4)例句,虽然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也不产生内容上的误解。换言之,只要从考虑传达意思的角度来看,这些依赖表现不属于病句。但是,这些依赖表现会给对方带来像“自大”“被命令”似的不快感等;从被依赖者受到的印象来看,这些依赖表现可以说是病句。

目前,众多学者对日语的依赖表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浦谷、川口、坂本[2]和《日本語教育指導参考書》[3]等。根据浦谷、川口、坂本考察,日语的依赖表现根据“自己和对方”、“话题人物”、“口头语和书面语”等内容的不同,所选择的依赖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这些研究成果既没有反映在日语教科书上,更没有反映在日语教学课堂上。可见,最新研究成果和日语教育仍有一段距离。

立足于依赖表现研究成果没有反映在日语教育中的现状,本文以日语依赖表现的视点来思考提高国际化能力作为目标的日语教育,对日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本文对日语依赖表现的先行研究略做述评(第一部分);其次,分析引起依赖表现偏误的根源(第二部分);最后,对以提高国际化能力为目标的日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第三部分)。

一、关于日语依赖表现的先行研究

这里主要介绍不同层次日语依赖表现的使用区别,以此作为分析依赖表现的偏误现象(第二部分)以及对日语教育提出建议的理论性依据(第三部分)。

浦谷·川口·坂本认为,所谓依赖表现就是“相手の行動によって、自分の利益になることを叶えようとするための表現である”(通过对方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表达方式)。他们指出,日语的依赖表现要根据“自己和对方”、“话题人物”等人际关系、“严肃和谦虚”等场合以及“口头语和书面语”等表现形态的不同,使用不同层次的依赖表现。本文主要着眼于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快感的依赖表现,重点考察由“人际关系”来决定的两种依赖表现。

(一)依赖表现1:“~てください(请~)”

浦谷·川口·坂本认为,行动的决定权在于自己的时候使用的日语依赖表现有“~てください(请~)”,它是具有“指示、命令”意思的表现形式。因此,使用“~てください(请~)”时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对长辈、上司做出“指示、命令”的时候,要考虑其他敬语表达方式并注意其使用。

1.面向家人或是关系特别好的同辈、晚辈、部下不使用“~てください(请~)”而使用“~なさい(不加‘请’的动词的命令型)”。

2.面向关系不是很好的同辈,尤其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初次见面的人,可以使用“~てください(请~)”。

3.与年龄无关,面向老师、上司不应该使用“~てください(请~)”,而应该使用依赖表现“~ていただけますか(您能不能~,您可不可以~)”。

如上所述,通过对方的行动,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时,日语要根据对方的级别或是选择靠近“指示、命令”的依赖表现形式,或是选择靠近“询问对方意向”的依赖表现形式。

(二)依赖表现2:“~てもらえますか(请~)”

浦谷·川口·坂本认为,行动的决定权在于对方的时候使用的日语依赖表现“~

てもらえますか(请~)”是具有“询问对方意向”的意思的表现形式。“~てもらえますか(请~)”之类的依赖表现形式根据对方的级别、依赖的内容来决定其使用。

1.面向家人或是关系好的同辈、晚辈、部下使用“~してもらえる(你能不能~,你可不可以~)”的表现形式。

2.面向关系不是很好的同辈,特别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初次见面的人使用“~してもらえますか(你(您)能不能~,你(您)可不可以~)”的表现形式。

3.面向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的老师、上司使用“~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か(您能不能~,您可不可~)”表现形式。

4.面向年龄差距较大的老师、上司使用“~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でしょうか(您能不能~,您可不可以~)”的表现形式。

选择依赖表现形式时,依赖的内容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向晚辈依赖并给对方比较重的负担时,一般不使用‘~なさい’等表示‘指示,命令’的表现形式,而是使用“~してもらえるか(你能不能~,你可不可以~)”等表示‘询问对方意向’的依赖表现形式。

二、对依赖表现偏误的考察

学习者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早已学过最基本的依赖表现形式“~てください(请~)”的用法,从学初级日语开始到学高级日语期间,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接触不同层次的依赖表现形式。但到四年级以后很多学生仍然没有正确掌握它的用法。

(5)先生、メールを受け取れば、「受け取りました」と返事してください。(=(2))

(汉语译文:老师,收到邮件后,请回复“已收到”。)

(6)卒論の大綱はもう修正しました。お読みになってください。(=(3))

(汉语译文:毕业论文的大纲已修改好了,请您看一下。)

收到学生发来的如(5)(6)之类的邮件,教师会产生自己受到命令似的感觉。如果对方是一个公司的社长或是营业员,那么他若给客户带去不快感,也许有失去重要客户的危险。

依赖表现是最基本的人类交际方式之一。依赖表现是交际中产生失误危险性较高的言语行为。下面通过大学四年级学生常见的依赖表现偏误现象,考察大学日语教材的和日语教师对依赖表现偏误的认知度。

(一)对日语教科书中的“~てください(请~)”的考察

分析大学日语教科书,我们就会发现依赖表现“~てください(请~)”作为最基本的依赖表现形式出现在初级日语第一册里,而且每种教科书的“~てください(请~)”的解释也有所不同。

1.《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语 初级上》[4]第十四课的解释如下:

“请求某人做某事时使用‘动词て形+ください’”

2.《高等学校教材 新编日语 基础日语 第一册》[5]第九课的解释是:

“‘~てください(请~)’是表示向对方提出要求,或者做什么事情的表现形式。”

3.《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第一册 综合日语》[6]的解释如下:

“‘~てください’接在动词连用形‘Vて’的后面,构成动词的祈求形式,用于请求句,表示请求对方做某事,相当于汉语的‘请~’‘~吧’等。‘Vてください’一般不能对长辈者或上级使用。”

考察以上所举的教科书对依赖表现的解释,可以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特征。

(7)“~てください”是作为依赖表现,表达让对方做某种事情时使用。

(8)“~てください”相当于汉语的“请~”。

(9)(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教科书里提到)“~てください”不能对长辈者或上级使用。

因母语的正迁移④的作用,学生很容易掌握特征(7)和(8)。关于特征(9),一部分学生虽然初步认识到“~てください”“不能对长辈者或上级使用”,但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其理由。

要正确掌握“~てください”的用法,我们就必须理解各层次的依赖表现的用法。但大部分的大学日语教科书没有系统地解释各层次的日语依赖表现形式。因此,很多大学四年级学生对日语依赖表现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的水平。这说明教科书上的“~てください”主要停留在掌握“动词+て”的语法上,而没有被运用在进行顺利圆满的交际上。换言之,大学日语教科书所设定的关于依赖表现用法的目标,不符合以提高国际化交往能力为目标的日语教育的要求。

(二)日语的依赖表现“~てください”和汉语的依赖表现“请~”的对比

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也导致了依赖表现的偏误现象。笔者以下考察日语的“~てください”和汉语的“请~”的类似点和不同点,指出所谓“‘~てください’相当于汉语的‘请~’”这一解释的缺陷。

1.日语的“~てください”和汉语的“请~”的类似点

浦谷·川口·坂本指出:日语的“~てください”是对不熟悉的同辈,特别是没有利害关系的初次见面的人使用的。众所周知,汉语的“请~”也是对不熟悉的同辈,初次见面的人使用的。对不熟悉的同辈和第一次见面的人都可以使用“~てください”和“请~”,换句话说,“~てください”和“请~”都在表示“谦恭,郑重”的意思。

有求于家人或是很亲近的同辈、后辈、部下时,日语不使用“~てください”,同样汉语中有求于家人或是同辈、后辈、部下时也不使用“请~”。这正是日语的“~てください”和汉语的“请~”都表示“谦恭,郑重”的意思的又一个有力根据。

2.日语的“~てください”和汉语的“请~”的不同点

先行研究指出,因日语的“~てください”是具有“命令、指示”等意思的依赖表现形式,所以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对上司、老师都不能使用。与日语“~てください”比较,汉语的“请~”则不具有“命令、指示”等意思,所以不管年龄的差距,对上司、对老师都可以使用。

日语中,当对方级别较高而且依赖内容的当然性较低的场合,使用“~てくれるとありがたいですが”、“~てもらえるとありがたいですが”、“~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ていただけないでしょうか”等高层次的依赖表现形式。但是,相当于这些高层次依赖表现形式的“如您能~不胜光荣”等汉语的依赖表现形式几乎只用在郑重的书面语中,而且汉语中对方级别较高,而且依赖内容的当然性较低的场合也可以使用“请~”。

(10)老师,同意他来直接拜托您的话,请您直接和院长和班主任讲。

以下的表格一是以上所述的“~てください”和“请~”的类似点和不同点。

表1 日语的“~てください”和汉语的“请~”的类似点和不同点

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てください”时引起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的内容的不同。学生面对“家人、熟悉的同辈、后辈、部下”以及“不熟悉的同辈、后辈、部下、尤其是对没有利害关系的初次见面的人”使用“~てください”时,母语的“请~”起着正迁移作用。而学生面对“没有年龄差距的上司、老师”和“有年龄差距的上司、老师”使用“~てください”时,或是根据依赖内容的当然性的程度来选择日语依赖表现形式时,母语的“请~”起着负迁移作用。

表2 “请~”的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的内容

像对老师使用“~てください”的偏误例子(1)(2)(3)(4)一样,学生使用中的偏误例子大部分就是母语“请~”引诱的负迁移作用所引起的现象。

(三)关于“~てください”的日语教师的认知度

本文在第二部分里所提及的日语教材的缺陷以及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等,都是引起学生依赖表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但引起偏误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些,日语教师对“~てください”使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也是其原因之一。其根据有以下三点:

1.教师没有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有计划性地传授日语依赖表现

从学生的依赖表现偏误现象来看,大部分的偏误是由母语的干扰而引起的偏误。很多学生认为日语的“~てください”等于汉语的“请~”。

为了调查学生对日语依赖表现的理解,笔者2009年11月以杭州市内的两所大学本科日语专业98名四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68%的学生没有选择“‘~てください’不能对长辈者和上司使用”的选项。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其内容或是已遗忘了其内容。

2.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最新科研成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98名学生中,93%的学生没有选择“依赖内容的当然性程度影响着日语的依赖表现形式”的选项。学生虽然在中、高级日语中学到了“~てくれるとありがたいですが”、“~てもらえるとありがたいですが”、“~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ていただけないでしょうか”等不同层次的依赖表现形式,但他们没有掌握这些不同层次的依赖表现形式会受到依赖内容当然性的影响。

3.教师的科研偏重于语法和表达方式

我国的日语教育偏向于以正确掌握语法、掌握符合说话对象和语境的日语表达方式的研究,而对那些因不同文化产生的构思如何反映在语言现象、包括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上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对不同文化背景所引起的依赖内容的当然性的区别,尚待深入研究。

三、对日语教育的建议

鉴于以上对日语依赖表现的考察,笔者对我国的日语教育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完善日语教材

随着高校日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日语教材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日语教材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便是其缩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日语教材不断接近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但我们也要看到,很多教材都以文章的多样化而给人以时代感,显示其实用性,却忽略了语言运用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系。

语言运用不仅需要语法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文化方面的知识。日语教材除了选用多样化的文章之外,还必须要注重语法解释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那些使用频度较高,表现形式也较丰富的日语的依赖表现,敬语表现[7]15,谢绝表现[8]171等表现形式,要从中日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的解释,以减少交际失误。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充分把握教材。不仅要把握自己教的教材,还需要掌握每课内容的系统性。如果发现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就要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补充。

与教科书传授相对固定的知识相比,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是具有灵活性的,可以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吸取到教学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堪称“活的教科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科书内容的最新的科研成果,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充分地活用在教育实践中,以达到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语言的目标。

除了要努力把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传授新的科研成果之外,教师还必须注重纠正学生的偏误现象。大学四年级学生对“~てください”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的水平,这一事实说明日语教师并没有注重及时纠正学生的偏误现象。要使学生掌握好“~てください”的正确用法,教师需要预先设定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教学策略和程序,有计划地传授系统性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际失误。

本文基于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日语依赖表现偏误现象,考察了日语教科书的缺陷,分析了日语依赖表现“~てください”和汉语依赖表现“请~”的类似点和不同点,指出现有日语教科书关于日语依赖表现用法的知识内容适应不了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日语人才的需要,希冀引起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界的重视并加以改善。

注释:

① 日语原文如下:“社会の多言語·多文化が進み、日本語教育においても新しいパラダイムが姿を表した。”(论文里的中文是笔者的译文)。

② 这里指的是《新版中日交流 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高等学校教材 新编日语 基础日语 第一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册 综合日语》等教科书。

③ 本文举出的例子是从国内3所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延边大学)日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邮件里收集到的例子。

④ 迁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对后者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叫做正迁移。反之叫做负迁移。

[1] [日]尾崎明人.地域の日本語学習支援と日本語教育―多文化社会日本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のパラダイム[C].国立国語研究所日本語教育センター,2001:141-153.

[2] [日]浦谷宏·川口義一·坂本恵.依頼表現の分析と記述―待遇表現教育への応用に向けて―[C].早稲田大学,1993(5):52-69.

[3] [日]文化庁.日本語教育指導参考2待遇表現[M].大蔵省印刷局,1987.

[4]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孙宗光.高等学校教材 新编日语 基础日语 第一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 彭广陆·守屋三千代.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册 综合日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日]浦谷宏·川口義一·坂本恵.敬語表現[M].大修館書店,1998.

[8] [日]迫田久美子.日本語教育にいかす第二言語習得研究[M].アルク,2002.

Explore on Japanese Teaching based on aSentence Pattern Expressing Requests

JIN Meilin

(Language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By analyzing usages of a sentence pattern expressing requests in Japanese textbooks for Chines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usages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are not properly taught. Thus, it is unbeneficial to cultivate qualified Japanese talents. Therefo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Japanese textbooks must be improved and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usages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and must teach different forms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culture.

sentence pattern expressing requests; negative transfer; degree of attention; systematic

2010-05-10

金美林(1963- ),女,吉林龙井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学。

G640;H369

A

1671-2714(2010)06-0078-06

(责任编辑卞崇道)

猜你喜欢

偏误表现形式教科书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