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技文化之旅
2010-12-07王亚冬
□ 王亚冬
航天员阿列克桑德洛夫在本次活动的胸卡上签名
在光洁如新的训练舱前,我们联想着飞天的胜景;
在庞大壮观的离心机下,我们感受着飞天的艰辛;
在饱经沧桑的文物旁,我们注视着历史的斑驳;
在功勋航天员的讲述中,我们聆听最真实的心声;
在寂静而繁忙的指挥大厅内,我们见证科技的力量。
在古老寂静的教堂内,我们沐浴着神圣的光芒;
在雄伟宽阔的红场上,我们感受着大国的巍峨;
在庄严肃穆的列宁墓,我们瞻仰革命先辈的气魄;
在壮观华丽的夏宫里,我们目睹皇室的礼遇;
在陈旧斑驳的战舰上,我们追忆革命的瞬间;
在古风典雅的大街上,我们触摸文化的脉搏。
在妆饰一新的广场上,我们传递着友谊的讯息;
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我们歌颂着伟大的友谊;
在环境优美的使馆内,我们呼吸友谊的芬芳;
在鸟语花香的营地中,我们的欢声共同交织;
在波光粼粼的河川上,我们的旗帜一同飞扬。
这是北京景山学校的赵汉青同学参加完在俄罗斯举办的“中俄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后所写的活动感受。
2010年是俄罗斯的“汉语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中俄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于2010年7月12日至21日在俄罗斯举行,活动旨在通过科技文化交流,让中俄两国的青少年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世代友好。
此次出访的青少年共22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河南等地,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代表着中国青少年,作为这个活动的小使者,去完成国家赋予的与俄罗斯青少年们一起学习、交流的使命。
俄罗斯是一个航天大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参观航天设施是这次出访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距莫斯科不远有一座不大的城市,在世界上它很著名,那里是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摇篮,那里有世界航天员训练的家园——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这座城市就是星城。
工作人员介绍各种航天设施的功用
参观离心机
来自中国的青少年们走进了星城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盛情地接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并引导青少年们观看了“和平”号空间站模拟舱、离心机、失重训练的水槽和空间站模拟器等航天员训练设施,同时为青少年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各项航天设施的功用。青少年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仔细观察了航天设施。
中心还特别安排了俄罗斯现役航天员亚历山大·阿列克桑德洛夫与青少年们见面。阿列克桑德洛夫曾两次进入太空:第一次是1983年6月27日乘“联盟”T9飞船升空,在“礼炮”7号空间站上工作了149天,同年11月23日返回;第二次是1987年7月22日乘“联盟TM”3飞船升空,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了160天,同年12月29日返回。两次飞行时长共计309天18小时3分钟。
阿列克桑德洛夫次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远道而来的青少年们讲解了俄罗斯及世界航天的发展史,以及在空间合作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当他得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的儿子就在青少年当中时,他非常高兴,热情地向他问候,并鼓励他争取成为第二代航天员。
阿列克桑德洛夫风趣、生动的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他提问,阿列克桑德洛夫热情地逐一为大家进行了解答。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还代表中国宇航学会向阿列克桑德洛夫赠送了纪念品。
对于一个普通的青少年来说,要想进入俄罗斯的飞控中心参观,应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这次却有机会让大家一睹它的“芳容”。
因为没有发射任务,飞行指挥控制大厅里宁静无人,讲解人员向青少年们介绍了指控大厅和发射时的指控情况后,青少年们又走进了空间站的指控大厅。这里的地面指挥人员正忙碌着,他们在仔细观察着空间站上的情况,与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进行着联络和沟通,工作紧张而有序。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参观时间恰好是航天员起床的时间,由于不便开通视频影像,所以我们未能通过大厅的显示屏看到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工作状态。
短短十天的俄罗斯科技文化之旅结束了,在活动中,青少年们开拓了视野、充盈了思想、收获了友谊、播种了希望。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国际空间站上将会有参加这次交流活动的中俄青少年……(照片提供:龚金玉、王亚冬)
在莫斯科州纳罗·福明斯基市与当地青少年交流、联欢并合影留念
工作人员介绍航天服及发射座椅
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左二)为参加本次活动的青少年颁发证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航天员阿列克桑德洛夫为青少年们讲解俄罗斯及世界航天的发展史
航天员阿列克桑德洛夫为青少年们签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