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会”平台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考
2010-12-07邱海洪王俊云陶晓斌
邱海洪,王俊云,陶晓斌
(1.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衡阳 421008;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体部,湖南衡阳 421005)
“武林大会”平台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考
邱海洪1,王俊云1,陶晓斌2
(1.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衡阳 421008;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体部,湖南衡阳 42100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探讨在“武林大会”这个良好平台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
“武林大会”;媒介;传统武术
Abstract:With literature,data and logical analysis,in ter ms of culture,sports science,communication science,sociology and many other perspectives,it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context,to explore the"martial artsof the GeneralAssembly",which is a good platfor m for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martial arts of the GeneralAssembly”;media;traditionalWushu
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华夏民族生活范式的表现形式维系着民族的情感,体味着民族的风俗、伦理,构筑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多彩生活,它能使人进入一种高远的境界,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1]。近代以来随着封建中国的落后、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势入侵,传统武术受到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巨大冲击,其文化流失非常严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惑,很多本应属于传统武术精华的劲力和技击韵味正被淡化或遗弃,已经处在社会文化的边缘地带。保护传统武术文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维系民族文化命脉、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文化空间;有利于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2]。国家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应该承担起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发展、贡献给世界的责任和义务,CCTV—5“武林大会”栏目的开播无疑是对这种责任的承担。中央电视台对传统武术的关注反映出国家对传统武术的重视,同时国家主流媒体的宣传将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 传统武术文化应成为我国媒介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
西方国家出于文化的同根性,而把它们的文化安全作为战略来考虑,早在 1994年底,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四国领导人会晤时就明确地表明:要通过文化复兴而继承的和罗马的共同欧洲文化遗产,到我们 21世纪的共同价值观、信仰和文明的认同与联盟,“文化安全”是他们组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3]。文化是一个国家国民自信心的源泉,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由于文化系统中技术层面的发展,体育文化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广泛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拓展了传播体育信息的受众领域。现代传媒的诸多优势已经进入当代体育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体育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
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强势文化的竞技体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和传播着,它全面改写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存在,吞噬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记忆,已经取代了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主导地位。奥林匹克理念和精神的普及性和辐射性使得国人逐渐对传统武术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产生了隔阂。在电视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的现状下,如果我们不珍惜民族文化资源,任其自然损耗与流失,坐视外来电视文化占领我们的精神阵地,将会导致民族自信的丧失和民族精神的消亡。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农业社会为文化背景,凝结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民族的智慧和文化。长期以来,在培养各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的社会行为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是中国人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外国人观察中国、体验中国的一个重要视域,可以说传统武术就是中华民族、中国人的象征。诚如阮纪正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懂武术,无以知中国人”、“不懂中国人,无以知武术”[4]。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西方现代体育的冲击,传统武术一面沿袭着传统,一面向往着未来;一面萌动着“现代转型”意识,一面依托着民族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交织着文化错位、心态失衡的情绪焦虑,感受着价值分裂、认同丧失的本体困惑、承受着无可回避的理想冲突与意义失落的精神迷茫[5]。媒体的政策是平衡体育文化多样性与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在融入世界体育发展潮流的同时,又能够不露痕迹的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尽可能的展现给世界。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来说,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技术模型来说,它又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为保持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典型的意义。我国媒介不应该放弃传统武术这块极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应该将传统武术的宣传报道纳入日常的“议程设置”中[6]。我国媒介应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只将目光锁定在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上,那样我国必将丧失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武技,其结果不仅仅是毁灭古代先人创造的传统武术文化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彻底沦为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附属品,更重要的是它将切断我们与古代历史的联系,削弱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的文化竞争力,进而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难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复兴。
2 “武林大会”应担负起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重任
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电视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它还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保护民族文化独立性和特殊性的重要工具。文化需要坚守更需要继承和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中不少发展中国家为各自的传统文化保护与发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代表,其形式丰富、内涵深厚,但近代以来由于缺乏媒介的力量以及文化上的自信与自觉,已经被扁平化地呈现在世界面前。面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被边缘化,我们应当有忧患意识去主动进取创造出自己的携带中国文化的武技声音。现代体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拥有自己文化上的媒介声音至关重要,不能拥有自己的关于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媒介言说方式,将意味着丧失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媒介丧失话语就等于民族文化丧失权力”[7]。媒介话语作为一种言说方式,其背后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思维方式、价值尺度与权利关系。一切传播都是为了效果,不产生效果任何传播都没有意义,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我国的媒介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特别是对传统武术,从而导致传统武术在体育全球化传播的大潮中由于呼声不够而被淹没。“武林大会”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推出的民族体育赛事栏目,它无疑要主动承担起宣传中国传统武术的重任,通过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之声[8]。传播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文化单元的中心,人们开始对民族体育、传统武术格外关注是因为人们过去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在寻找自救,寻找一种“身份”和存在价值。在全球化媒体和体育文化的挑战面前,中国媒体应该认识到大一统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不能代表世界体育文化,世界体育文化是没有锚地的多元文化,只有在媒体上能够听到各种不同体育文化的声音,体育的世界才是一个平等的乐园[9]。
2008年武术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是中国武术与世界接轨迈出的一大步,但它和中国传统武术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到底能有多大的贡献,仍有待于关注。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武术会随着北京奥运大幕的拉开而被全球关注,中国武术也会因世界媒介的深入演绎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中国武术或许因此而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武林大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为中国传统武术争取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关注力度和深度,深入挖掘蕴含在传统武术机体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寻找有效途径向世人展示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为传统武术的发展积攒人气。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对政策的调整和体育资源的调配,逐渐加大对传统武术传播的支持力度,实现传统武术与传媒的有机结合。
3 “武林大会”在推广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注意事项
传统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核心的身体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林大会”展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魅力,有利于全面继承传统武术,促进武术的和谐发展。作为国家级媒体推出的传统武术比赛栏目它引导着亿万观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擂台赛在体现传统武术“打”的同时,应加强对比赛的文化包装,将拳种历史、武术礼仪、武德教育等内容融入节目制作之中,彰显传统武术的民族特色,形成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的比武模式。散打运动开展的初衷,是为了全面继承传统武术丰富的技法,但在西化模式的束缚之下,技法过于单一,“武林大会”不能重蹈散打的旧辙,应进一步完善竞赛规则,引导选手挖掘、使用本拳种的技击方法。拳种是传统武术的载体,门派是拳种成熟的标志,在组建拳种培训基地的基础上,成立拳种俱乐部,打破拳种内各流派之间的畛域;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选手,提高赛事质量;选派优秀选手到高校深造,提高选手的竞技水平和文化素养;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从而达到展现不同拳种的风格特色,实现振兴传统武术的目标。[10]百余年来,传统武术现代化是以西方体育为范式而进行的,西化模式既加快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但也将其带入另一个现代化的困境。传统武术现代化必须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新的未来。对“西化”模式的检讨与文化寻根意识的增强,引发了人们对“本土化”模式的关注与探索。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有从问题意识出发,才可增加和提高“武林大会”对传统武术传播的价值和功劳。
“武林大会”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宗旨是无可厚非,但长期展示出来的技击、搏杀的价值取向和坚持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传播,必然会对青少年形成一种“传统武术是用来打人的一种技术”的错误认识。诚若如此,“武林大会”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初衷就不能得到实现。以传播不同拳种流派文化的“武林大会”更应该把这个平台上展示什么、弘扬什么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注重一些历史的追溯、流派先辈们爱国主义故事的讲述、技术风格的展示为传播的主要内容。我们能否简单地套用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研究的理论来衡量和预测传统武术的走向呢?这是我们在赞叹“武林大会”取得成就的同时所必需保留的一丝担忧。传统武术文化有着自身的特点,最佳的传播效果不是表现在外在的技击形式上,它是一个典型的过程传播,是一个需要传播主体和客体共同在这一过程中感受、领略、体悟,才可全面获得其要义的过程文化。“武林大会”要从更宽广的精神层面去挖掘传统武术,在传播中加大文化这个变量,充分利用央视的巨大传播资源去挖掘、阐释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物质文明的发展,造就了西方文化的霸权,伴随着人类对生命精神的关注,传统武术必将迎来新的腾飞,传统武术在“武林大会”这个平台上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1]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27(7):26-29.
[2]王震.全球化语境中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5):83-85.
[3]郭志禹,郭守靖.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策略构想[J].体育科学,2006,(10):25-27.
[4]王岗,郭志禹.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56-58.
[5]吴松,王岗.中国武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之争[J].体育学刊,2007,14(9):71-74.
[6]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78-81.
[7]周伟良.师徒 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673-675.
[8]王岗,张大志.媒介的嬗变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34-39.
[9]邱海洪.“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还原与发展作用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4):48-49.
[10]武展,王国凡.《武林大会》对传统武术发展的若干启示[J].中华武术,2008,(5):70-71.
"Wulin Congress"platform,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QIU Hai-hong1,WANG Jun-yun1,TAO Xiao-bin2
(1.Departm 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gyang Nor m al College,Hengyang421008;2.Hunan Environmental B io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ngyang421005,China)
G852
A
1009-9840(2010)01-0056-03
2009-11-10
邱海洪 (1982- ),男,湖南永兴人,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