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善:文明硕果满枝头
——写在自治区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之际

2010-12-01文/王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阿拉善文明群众

文/王 辉

阿拉善:文明硕果满枝头
——写在自治区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之际

文/王 辉

几乎所有到过阿拉善的人都会发出惊人相似的赞语:阿拉善太美了!这里有质朴文明的各族人民、绚丽斑斓的苍茫戈壁和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还有那清澈深邃的蓝天白云,整洁精巧的园区城镇......由此,外地的人们开始懂得了“走进阿拉善,就走不出阿拉善”的真正涵义与无尽情愫。尤其是当你走进坐落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的庆华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矗立在腾格里沙漠中的精细化工园区时,你更会由衷地看到工业文明理念和生态治理新思维正在那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阿拉善始终是一块充满生机与魅力的地方。

近些年来,阿拉善盟委、行署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创造了提振经济的新业绩。与此同时,切实把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养作为战略任务,不断探索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体制与机制,丰富文明创建的载体与形式,坚持“以会促创”,全面提升了公民综合素质和地区形象,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北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主线和永恒主题在于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科学、先进、时尚和进取的理念去把握时代精神,凝聚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赢。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在于调动、发挥和保护全社会共同促进改革发展、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于塑造一个追求卓越品质、唱响文明时尚、弘扬时代新风的良好社会环境。

坚实的物质条件始终是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的重要保障。综合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人的精神满足和文明素养程度同样是实力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阿拉善盟委、行署不断刷新发展视野,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手段,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进程,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两带一区”进程,尤其是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运用文明先进的理念、科学创新的思想去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与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的辩证关系,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5.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2.3%。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42.6亿元,年均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 598亿元,年均增长21.3%。盐化工、煤化工、金属矿产采选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6.4%。城镇化率提高至75.7%。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明显提高,临策、天策铁路建成通车。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局部好转,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720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4%,禁牧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11元,年均增长16.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36元,年均增长15%。对外开放战略迈出新步伐,与蒙古国在煤炭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策克口岸实现中蒙双边性常年开通,通关能力明显增强,口岸过货量达到866万吨,为2005年的4.7倍。乌力吉口岸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正是具备了这样一种实力和基础,盟委、行署才具有了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解决发展中各种问题与矛盾的前提与条件。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程坚持和体现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践行福祉社会的服务理念,是阿拉善盟实现文明创建协调并进的根本经验。发展水平是执政能力的直观体现和重要检验。而如何让广大群众尽享改革发展和文明创建成果,则是对执政理念和践行宗旨能力的严峻考验与衡量尺度。这些年来,全盟坚持不懈地重抓文明创建,最大程度地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要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文明创建才会具有生命力,也才能最广泛地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盟委、行署不断加大富民工程的实施力度,持之以恒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落实一系列惠民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运用公平竞争和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稳妥有效地解决了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诸多困难与问题,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真切体会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巨大变化,幸福指数得以明显提升。无论是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力实施,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的大幅提升,还是最低社会保障资金的连续提标扩面,城乡居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城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为广大城乡居民建立了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阶段性目标已经成为现实。尤为重要的是:中央和自治区加快西部发展优惠政策的出台和一批重大战略工程的有力推进,广大群众将会得到更多的福祉。各种强有力的惠民举措和挂满枝头的丰硕果实,使全社会进一步增强了珍视改革发展成果、争取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胜信心。

精神文明建设的魅力与功效在于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恪守法制精神和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与不懈追求共同打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坚持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深入持久地重抓干部素质教育,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是阿拉善盟精神文明创建的最大着力点。盟委、行署十分注重干部素质的提高,扎实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实践宗旨的能力不断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超前思维、勇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已经成为全盟各级干部的共同追求。坚持以提高行政服务和管理水平为重点,扎实推进廉政勤政建设,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能。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行阳光政务,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把建设“诚信政府”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促进了政府在决策和履行服务管理职能中严守契约、兑现承诺,提高了公信力和透明度。

法制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和重要表征。一个地区只有在法治的阳光下去规划发展蓝图、运用法治的思维去推进富民事业、着力打造符合法治精神的生活秩序,这个地区才真正开始步入文明与康庄共进双赢的发展境界。这些年来,通过大规模、高质量、持久多样的普法宣传和廉政教育培训活动,全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廉洁从政的水平、各级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显著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广大干部和居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自身成长和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时尚选择。

坚持以情感人、环境育人,发挥人文优势,彰显人文精神,努力构建身心和谐的 家园,是阿拉善盟精神文明创建的最大亮点

群众是文明共建的主体。盟委、行署始终坚持在满足群众中激励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在帮助群众中教育群众的原则,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扩大社会参与覆盖面,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安全有序的人文环境,使群众在参与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启迪思想、接受教育、提升境界,得到实惠。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始终引领社会风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盟委、行署不断完善青少年教育体系,通过主题教育、环境整治、基础建设等手段和途径,整合社会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多年来,阿拉善各族群众在包容中嬗变扬弃,在交融中互促发展,建立起了手足般的深厚真挚和无法割裂的情感。各民族水乳交融,共同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谱写了“谁也离不开谁”和军警民一家亲的动人诗篇。正是由这种精神所形成的氛围和力量,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才得以浇铸甘于舍小家顾大局,无私奉献国家航天事业的时代金樽,才能够以大无畏的气魄和心系国家的情愫,化立地劣势为神圣使命,戍守边关,建设家园,服从和服务“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才涌现出额济纳旗三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旗、六次荣获全区“双拥模范旗”和阿左旗第五次、阿右旗第四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内蒙古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旗”的先进典型。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效保障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载体,培育创建特色,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在创建中发展、在共享中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定期在各旗(区)轮流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05年,吉兰泰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巴彦浩特镇、额肯呼都格镇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09年,阿拉善右旗获得全区文明旗(县)城称号,额济纳旗获得全区文明工作先进旗(县)城称号,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被评为全区文明村镇,阿左旗巴彦浩特镇获得全国第二批文明村镇,巴彦霍德嘎查获第四届全国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薛永庚、聂成元等全区十佳道德模范和全国、全区劳模达能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贾喜臣、全国治沙英雄李德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大力颂扬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了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自1996年以来,全盟每年都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大型文化经贸活动。尤其是颇具影响力的奇石文化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金秋胡杨节大型活动,锻炼了干部队伍,凝聚了居民群众的向心力。尤其是成功举办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一首歌”——走进额济纳、“驼乡欢歌神州情”阿拉善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等重大活动,使阿拉善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新建了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电视进万家”、“万村书库”等文化工程,《阿拉善往事》等文化作品受到普遍好评,《广宗寺佛乐》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进一步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评定了诚信行业示范点、诚信单位示范点、诚信商店(场)示范点和诚信家庭示范点。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和谐机关、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尤其是全盟不断加大民族文化建设力度,着力丰富群众文化,坚持用浓厚的文化气息强化文明创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传承时代精神。满眼的绿色尽染梦想,充满希望的未来正在拓展。

全面实施重点城乡生态治理工作,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城乡更加洁净。在因地制宜对各镇区沿山沿湖沿河地段进行生态开发保护方面,巴彦浩特营盘山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盟府建设水平。额旗投资两千多万元实施的东归印象、居延文化和沙漠地质公园建设项目,融文化建设与生态环保概念为一体,进一步充实了文明城镇创建的内涵。采取专业团体和业余演出相结合、引进外来演出剧团补充交流的形式,全盟推出各具特色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建设红红火火,社区秧歌队、舞蹈队、拳操队、秦腔剧社、二人台剧社、社区歌咏队等团体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日益丰富多彩、如火如荼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集中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品味。“居民大讲堂”使群众从身边的实例里领悟了真切的感动。“书香阿拉善”吹拂着阵阵甘醇与温馨。祥和诠释辉煌,更蕴育憧憬。昔日“塞外京城”如今呈现出一派现代都市气度与强劲生机。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文明是一种理念和境界,更是一种力量和财富。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效平台和载体,就能不断取得精神文明创建的新成绩。多年来,盟委、行署不断探索和丰富文明创建手段,实行文明单位星级管理,着力在巩固成绩中提升创建质量。全盟坚持开展先进典型的评选和宣传活动,切实使评选先进、宣传典型的过程变成提高居民素质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阿拉善已经打造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的可喜局面。广大居民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公德意识明显增强,良好的素质真正成为促进全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力。人们在和谐互助中传递着文明,用爱心回馈着自己的家乡,使城乡处处竞相绽放文明的花朵,飘逸着爱的暖流,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清劲足的大好局面。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多彩的阿拉善继续在科学发展的宽阔道路上创造奇迹,厚重的阿拉善在以文明创建的新业绩昭示着这片土地的辉煌未来。

(作者系阿拉善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猜你喜欢

阿拉善文明群众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漫说文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对不文明说“不”
阿拉善的西夏建筑遗址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狭义)的形成时代
徘徊(选自音乐剧《阿拉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