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2010-11-30甄兰霞
甄兰霞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创新;改革;新课程;信息技术;自学能力;整合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新的挑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们只有重点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才能使信息技术跟上课改的脚步,并为其他科目的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宏伟夙愿。
下面我结合自已的教学实例谈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恰当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也不例外。
高一新学期第一课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在这一课里,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知识,教师简单的讲解,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完成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厌倦。因此,在讲授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让学生做一份关于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现状的调查。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调查,所以对信息的特征理解比较深刻,教师稍一点拨,学生便理解并记住了信息的几个特征。这是一种新的课堂导入教学尝试,这份调查问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是我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情况的摸底,为我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做好了准备。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手实际操作的,教师决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阐述的,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如:高一讲软件安装,完全可以弄一个小游戏,而且在教学网站上写上详细的安装说明,学生可以在兴趣和欲望的驱使下,通过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料,自己学习自己安装,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者和知识的知道者。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如此。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从原来的“DOS+WPS”到现在视窗化的“WINDOWS+WORD”取代。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四、教学中采用幽默风趣、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它需要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
《Windows98资源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文件夹是树枝,文件是树叶等,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五、在巩固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决定其教学过程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而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技能技巧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创造。如用Word设计他们心爱的贺卡、办班报、校报,用Excel做相关的数据处理,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创设新颖的课堂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5月
2 荣成四中 张红燕《新课改中,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2008年3月
3 黄甫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