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FA生效 两岸经济发展再进一步 “五都”选举难测 影响岛内政局未来走向

2010-11-27李立

黄埔 2010年6期
关键词:郝龙斌苏贞昌选情

■ 李立

9月1 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岸经济发展将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为了年底的“五都”选举,蓝绿厮杀激烈。随着选举的日益临近,选情逐日加温。但不管结果如何,“五都”选举都将影响岛内政局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ECFA生效 两岸经济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9月11日上午,海基会通知海协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与“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台方已完成相关程序。海协会下午随即函复通知,双方同意9月12日生效实施。

历尽波折 ECFA 协议终于生效

对于ECFA 的正式生效。商务部发言人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协议正式生效。商务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将积极落实好协议内容,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早期收获的实施,相信协议的实施,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ECFA 是两会自2008年恢复制度性协商以来,范围最广泛、时程最紧凑的协商。两岸在半年之内达成协议,相对于香港与大陆历经一年半始签订CEPA,不但时间较短,大陆提供早收清单的项目也较多。

然而在谈判过程中,民进党极尽所能的丑化抹黑,非但将大陆的让利,贬为“裹着糖衣的毒药”,声称会造成台湾贫富差距更加恶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更将ECFA 视为大陆并吞台湾的第一步。在绿色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的确有许多民众受到误导。不过,随着ECFA 内容的逐渐披露,充分证明ECFA 对台湾利多于弊,得多于失,支持ECFA的主张逐渐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表示,ECFA 及其相关协议的签署,影响是今天我们还不能想象的,是非常巨大的影响。ECFA 的签署是为了“两岸经济发展的‘饼’共同做大”,让两岸企业与同胞能够共同分享。从台湾GDP最近的表现看,ECFA签署之后,先期的效果已经出现。过去几年台湾GDP一直是负增长,今年以来,尤其最近,台湾经济可以说是在快速发展之中。ECFA 签署之后使两岸合作更为密切,为两岸经贸关系开拓了共同发展、合作繁荣的新里程碑。两岸未来还要协商许多后续协议,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等,将ECFA 的实质效益扩大。两岸在累积互信的基础上,务实推进后续各项协商,让两岸ECFA带来的利益能落实到经济、企业和所有同胞身上,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CFA 生效之日正是两岸签订金门协议20周年,当年能够突破两岸事务性协商,正是秉持现在“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精神。有鉴于此,虽然我们深知ECFA 生效之后,还有许多棘手问题有待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也尚未组成,但我们深信,只要能够“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则必然能够共创双赢。

两岸携手 共创中长期双赢

ECFA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由此站上新的起点,跨入了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ECFA 新时代”。预计ECFA 早收清单将于明年1月1日起付诸实施,届时列入清单的约800 项产品将逐步开始降税。

台当局发言人罗智强表示,虽然ECFA 并非台湾经济的万灵丹,却是不可或缺的补药,两岸经济协议生效后,随着各项经济效果的逐步显现,将更凸显在蔡英文领导下的民进党仍坚持的“锁台”路线的荒谬窘迫以及对台湾的严重贻害。

ECFA 也是打破民进党8年“锁台”政策,让台湾经济不再陷入空转的重要里程碑,是台湾突破经济孤立的一大步,让台湾走出经济被边缘化的威胁。同时,象征两岸经贸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可以在制度化的架构下,为台湾创造更多商机且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也是加速亚洲经济整合的一大步,今后台湾的价值会受到亚太地区与国际社会更大的重视。

经济专家分析认为,ECFA 将为台湾经济带来多重利好,如大陆将对台逐步实施500多项产品零关税及数十项服务市场开放,这将有效增加台湾产品对大陆出口以及台商对大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岛内的投资与需求,促进相关产业与总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早收计划在相当比例上涉及传统产业,对台湾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将大有裨益。同时,ECFA的实施将会带动对台投资热的出现,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区域定位,对台湾的服务业而言将可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应该说,ECFA后,两岸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迄今为止,仅台商在大陆投资就达8万余项,对大陆的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技术的进步、就业率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大陆发展了,两岸都要从历史的、长远的角度看两岸关系,看双方长期的互惠互利关系。从全球经济走向、两岸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两岸经济合作趋势看,ECFA 又为两岸提供了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新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陆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也进一步增强。而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撑是,大陆的内需市场由此将展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伸展,大陆将由“世界工厂”迈入“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并列的新阶段,大陆的消费市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亦会产生巨大的利益空间,而这些为两岸经济合作开辟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合作天地,如果说两岸过往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的经济合作,那未来的合作则更多是面向大陆或两岸市场的“内向型”的经济合作,这对台湾企业、台湾经济乃至两岸而言都是个全新的课题,两岸若能抓住此次机遇,不仅两岸经济合作能再上层楼,出现全新的境界,也能使台湾经济再上层楼。

任重道远 后ECFA 时代犹待努力

ECFA 是一个框架性协议,协议生效后,两岸双方还须在6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以及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等问题展开磋商,逐一签署单项协议。

相较于框架协议,单项协议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具体,商谈难度也可能更大,这就需要双方继续秉持“平等协商、互利双赢、彼此照顾对方关切”的原则,用更大的智慧、更开阔的胸襟、更务实的态度共同推进后续商谈,从而使两岸经济优势整合发挥出更好效果,切实造福两岸同胞。

ECFA 正式生效,台湾主流媒体均对此事予以热烈关注。岛内媒体表示,“ECFA 是台湾突破经济孤立的一大步”、它“象征两岸经贸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

《联合报》刊出题为“ECFA今生效,两岸展新页”的报道,认为ECFA 是两岸共创双赢的大好结局;台湾《经济日报》社论则呼吁加速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以落实ECFA。社论指出,“经合会”的功能相当宽广,有跨平台整合的急迫性。过去两年两岸关系迅速解冻,在ECFA 生效前,已签订多项涉及经贸议题的个别协议。两岸均能共享的平台整合利益,意味着未来有必要更清楚地勾勒出两岸协商的层级化架构。

ECFA 要走的路还很长。正如参与ECFA 协商并签署的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所说,“我们向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五都”选举扑朔迷离岛内政局走向何方

这次“五都”选举是台湾自1996年实现直选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地方性准“大选”。岛内舆论认为,“五都”选举结果将牵动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变化,不仅影响台湾未来政局,更是2012年“大选”的前哨战。

“五都”选举有惊有险 扑朔迷离

台湾“五都”选举的选前执政现状是“绿二蓝三”或“北蓝南绿”。从政党条件看,两党互有优劣。过去2年来的态势是“绿长蓝消”、“绿攻蓝守”,民进党气势高过国民党。但总体实力上仍是“蓝大绿小”格局,国民党握有执政资源优势。从大环境来看,过去2年的态势并不利于执政党。但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双英辩”后,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从谷底逐渐攀升,转好趋势愈加明显。而且,台湾经济发展向好,其经济增长率创台湾近20年来之最高纪录。

所以,从外因来看,“五都”选举对国民党候选人有利,能否胜选,端看各位候选人自身的实力了。

民进党在南部两都高雄市与台南市优势很大,其远大于蓝营的基本盘比较稳固,是绿营的传统票仓,国民党难以撼动。即便受到高雄县长杨秋兴脱党参选和近期台风来袭造成高雄淹水事件的冲击,民进党在南二都的候选人的民调支持度仍处于稳定领先状态,胜选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不过,唯一有变量的是脱党参选的杨秋兴,是否能在冲刺阶段拉高支持度,与陈菊进行“秋菊对决”,然后把黄昭顺边缘化,造成 “弃黄保杨”效应?也未可知。

国民党在台中市优势明显,而且选民的政治倾向不明显,主要是看候选人的施政成绩。胡志强在台中市耕耘多年,施政成绩亮眼,受到台中市民的肯定。即便台中市出现的社会治安事件影响胡志强的选情,但民调显示,胡志强仍远超民进党候选人苏嘉全。TVBS2010年8月25日至27日的民调显示,预估投票率为65%,胡志强支持度为51%,苏嘉全支持度为30%。所以,民进党赢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绿营看来,苏嘉全一天跑10个地方,握手2000人,大台中的选区已亲自拜访过半,而胡志强一天只跑3 场活动,握手600 人,台中县民多半不认识胡志强;而且,民进党在台中县执政,2004年蓝营“连宋配”在台中县是输盘,台中县派系对胡志强也不太买账,再加之治安事件的冲击,所以,苏嘉全的行情由低走高,出现翻盘也不无可能。胡志强最近的民调与苏嘉全日渐拉近,胡都发出了“空袭警报”。马英九也为胡志强站台而喊出“告急牌”,显示台中市尚未脱离险境,但论实力与地缘,胡志强仍有胜算空间。

至于北部两都,国民党的优势并不明显。经过一番拉锯战以后,朱立伦最近民调与蔡英文的差距拉大到10%以上,也就是有了“安全距离”,只要不发生擦枪走火的“奥步”,朱立伦胜选几率较大。而郝龙斌历经民进党台北市议员揭弊,泛绿媒体跟进炒作,加上检方的搜索大动作,郝龙斌受伤不轻,选情因而告急。花博试营运以后,由于市民踊跃参与,媒体也如实反应,郝龙斌选情总算止跌回升,与苏贞昌又成五五波对立形势。

朱立伦最近民调与蔡英文的差距拉大到10%以上

花博试营运以后,郝龙斌选情总算止跌回升

相对来说,台北市更是关键。长期以来,国民党始终在作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的台北市保持执政优势,而唯一一次改由民进党执政,是因为1994年新党候选人赵少康与国民党候选人黄大洲的鹬蚌相争,方使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得以渔翁得利,当上首任绿色台北市长。即便如此,在1998年的选战中,陈水扁为争取连任,不断抹黑马英九,反而造成泛蓝民众反扑,使自身连任败北。透过往后的选举结果来看,民进党的李应元、谢长廷都不敌马英九、郝龙斌。由此可见,台北选民的结构因素,使得泛蓝多年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如今郝、苏各有优势,郝龙斌的优势是,争取连任,具备“环保署长”以及新党党主席之资历,且有现任的执政优势,加上台北市“蓝大绿小”的基本格局,郝有赢的可能性。他的劣势是,一方面与国民党本土派格格不入,同时也不擅长与基层互动;另一方面,郝市府团队政治生态形成特殊的小朝廷垄断决策圈,成为拖垮蓝营选情的负面因素,而“花博风暴”以及新生高架弊案,逼得郝龙斌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苏贞昌的优势是,曾做过屏东县长、台北县长、“行政院长”,坐拥丰富且完整之行政资历与选举经验,是民进党内人气最旺的政治人物;同时,苏贞昌也深知台北选民结构,因此在选举诉求演变至今以理性中立为主,以免激怒泛蓝民众护盘。苏贞昌的劣势是,台北市的选民结构对他不利,选民对他意在2012年“大选”不满,还有陈水扁弊案的包袱等。

近期,由于受到“花博风暴”和新生高架桥采购案的影响,郝龙斌民调一度式微落后苏贞昌。就在郝龙斌选情危急时,民进党的穷追猛打反而刺激深蓝,不但马英九力挺,新党主席郁慕明也出面护盘,最近民调显示,郝龙斌小幅领先苏贞昌。10月5、6日晚,TVBS 民调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郝龙斌的支持度是43%,苏贞昌则是42%,投票率约为66%,双方支持度不相上下,陷入胶着状态。

新北市也呈现出“强强对决”。近20 多年来绿营执政时间更长,优势更明显。但蓝绿基本盘相差不大,蓝绿比例大约为五比五,均有胜选可能,关键在于候选人的实力。不过,最近的民调显示,朱立伦胜选的可能性比较大。

朱立伦作为公认的国民党政治新星,形象清新,能力突出,两任桃园县长亮丽的成绩单在民众中间留下非常好的口碑,并建立和完善了经济布局,是蓝营的头号战将。而朱立伦勤走基层,提出“3 环3 线”的建设蓝图,与台北市一同打造“双子城”的密切合作,台北县、市是否能双赢,端看朱立伦与郝龙斌会如何密切配合。而蔡英文身为绿营领军人物,一参选便气势上扬,实力非同小可。不过,相比而言,蔡英文有两项明显弱势:一是与苏贞昌参选台北市一样有“过水”之嫌;二是缺乏县市执政经验。

过去几个月以来,对新北市市长两党候选人所做的民调,不论是TVBS、《中时》和《苹果日报》等几个重要媒体公布的,朱立伦虽然领先蔡英文,但是不多,两人的差距都还在7%以内。可是,“919水灾”之后,TVBS 民调中心10月4、5日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朱立伦支持度维持在47%,蔡英文则下滑至35%,两人差距由7%扩大至12%。显然,朱领先蔡的民调幅度,正在扩大之中。

但是,分析民调发现,蔡英文支持度的流失、下滑,并没有转为朱立伦支持度的增加,而“未表态的选民”则由原来的13%增至17%。所以,朱立伦有胜选的可能,但并没有绝对把握。

对于“五都”选举,蓝绿阵营都有输不起的压力。在绿攻蓝守的局势下,国民党压力更大。目前,五都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民进党在南二都依旧保持优势,国民党在大台中持续领先,新北市也逐渐拉开差距,只有台北市选情混沌、胶着。国民党日前内部展现大团结气势,包括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人全力辅选,新党也愿意力挺,但变数仍然较大。民进党则拉出李登辉站台,李登辉喊出了“五都全赢,弃马保台”口号,意图替泛绿再催出5%选票,目的在于要裂解国民党本土派,拔马英九的本土桩脚,真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民党不可大意。

就在郝龙斌选情危急时,马英九出面力挺,

诚然,由于选举不确定因素太多,台湾的选举往往最难预测,不到最后一刻难分胜负。根据最近各种不同民调的解读,“五都”选举虽仍存在变量,但国、民两党各拥二席实力的趋向已明显化,关键仍在台北市的胜负指标。

选举结果影响岛内政局发展

“五都”人口合计达1370 万人,占全台湾总人口的60%。其中又以新北市的近400 万人及台北市的260 多万人,合占台湾总人口的28%为甚,汇集着全台湾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资源。台北市是台湾的政治中心;高雄市是台湾第一大国际商港,货运量在国际上亦排名第十二,也是台湾人口密度最高与重工业最发达的都市;台南市是台湾的传统农业大市;台中则有岛内“文化城”之称;而新北市工商业发达,工厂企业众多,成为北部工业重镇。因此,面对年底“五都”选举,国民党3 席、民进党2 席基本盘,只要哪一党“五分天下有其三”,就多掌握一分资源,一份实力。

毫无疑问,“五都”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台湾地区蓝绿板块格局,必将对台湾的政治生态乃至2012年的地区领导人选举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视为2012年“大选”的前哨战和风向标。最近,马英九亲自站上火线助选,既是为“五都”候选人也是为他自己,“五都”选举的结果势必影响未来一年半的政局走向。国民党若稳得“三都”,形势定矣,马英九连任有望。国民党如果失去三或四“都”,恶劣情况可以想象,2012年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会岌岌可危。

国民党当初以苏贞昌为假想敌,劝退原台北县长周锡玮,征召朱立伦参选,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新北市的执政地位。苏贞昌转战台北市后,民进党改由党主席蔡英文“亲征”。而苏贞昌的变动,显然缩小蓝绿选情的差距。正因如此,蓝绿阵营皆精锐尽出,成为台湾选举史上候选人平均素质最高的一次选举。此次推出的10位候选人中,有一位曾担任过“行政院院长”,两位曾担任过“行政院副院长”,另外有4位曾担任过“部会首长”。如此高素质的选举,双方候选人必将在形象、政策、愿景、关系、资源、团队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且因为两党对决态势明显,两党菁英也将倾巢而出,为政党的理念与政策辩护。

一般来说,“五都”选举无非是三种结果:一是维持现状。国民党保住现在执政的北中“三都”;民进党保住现在执政的南部“二都”,台湾政局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将维持现有的格局,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二是国民党取得优势,赢了“四都”甚至“五都”。那么国民党有可能顺势而为,推动两岸政策进一步得到岛内主流民意认同,确保2012年继续执政,台当局的两岸政策将会进一步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推进。三是民进党取得优势,赢了“三都”甚至更多。那么绿营气势将因此而起,台湾政局会变得扑朔迷离,民进党试图夺回执政地位的企图也将大涨,马英九要想获得2012年连任将变得更加艰难,2012年的“大选”将会更加激烈,变数也更大。绿营认为,马英九执政以来,民调不满意、不信任的比率高过满意和信任的比率,全台执政县市长施政满意度评比中,排在前6 名的全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显示“民心已变”,对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有所期待,这大大增加了民进党夺取“五都”选举胜利乃至2012年重新执政的可能性。蓝营认为,“五都”选举是地方层级的选战,2012年“大选”是“中央”层级的选战,二者关注焦点不尽一致,即使国民党“五都”选举失利,不必然等于2012年“大选”国民党会鞠躬下台,因为毕竟选民结构蓝大于绿,“五都”选举小输将迫使马英九倾听泛蓝民众不满的声音而有所反省调整,进而放低身段进行整合,其结果将有助于泛蓝阵营团结打拼,有助于马英九2012年争取连任。

不过,作为台湾地区地方性选举,“五都”选举不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

猜你喜欢

郝龙斌苏贞昌选情
苏贞昌确诊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