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洞管理区退耕还林工程成效与建议

2010-11-20奉向阳刘益民陈晓辉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管理区管护

奉向阳,刘益民,陈晓辉,李 勇

(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林业局,湖南 永州 426191)

金洞管理区退耕还林工程成效与建议

奉向阳,刘益民,陈晓辉,李 勇

(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林业局,湖南 永州 426191)

通过对永州市金洞管理区7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三大效益、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

退耕还林;成效;建议;金洞管理区

金洞管理区位于永州市东南部、湘江中上游,踞南岭余脉阳明山脉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10°53′43″—112°13′37″、北纬26°02′10″—26°21′37″[1];全境东西宽约33km,南北长约36km[1],东邻常宁市,西接零陵区,南连桂阳、新田、宁远、双牌4县,北与祁阳县的大江管理区、肖家村镇、八宝镇相依。金洞管理区管辖6乡1镇1工区,73个行政村,538个村民小组,16954户,总人口57863人(农业人口51533人),其中少数民族乡1个,少数民族4826人。管理区机关距祁阳县城50km。全区国土总面积5.39万hm2。其中林业用地总面积4.95万hm2,有林地4.41万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0.16万hm2,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管理区境内山峦起伏、山体密集、坡度陡峭、沟河纵横。最高海拔1435m,位于白果市乡与大江管理区交界处的熊霸岩主峰;最低海拔108m,位于金洞镇附近的新家滩[1];山脉走向由南向东北延伸,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坡度34°,坡度级Ⅳ级以上(25°以上)占95.2%。由于历史上不合理的耕种,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作为湘水一级支流的源头,实施退耕还林确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

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

1.1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金洞管理区自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9年底,国家下达退耕还林任务5565.39hm2,实际完成5565.39hm2,其中退耕地465.39hm2,荒山造林4633.33hm2,封山育林466.67hm2。共发展生态林5494.06hm2,经济林71.33hm2。涉及全区7个乡(镇、分场)和1个工区,73个行政村,1669户农户。各年度退耕还林任务与完成情况见表1。

表1 各年度退耕还林任务与完成情况(hm2)年度任务完成情况退耕地面积荒山造林封山育林2002163333400.0012333302003865396539800.00020046666706666702005800.0004666733333200653333053333020075333305333302008266670200.0066672009266670200.006667合计5565394653946333346667

1.2工程建设质量

(1) 项目布局合理。项目布局坚持三条原则:一是生态脆弱区优先治理[3]; 二是溪河流域重点治理; 三是干道公路沿线综合治理。根据管理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耕地面积布局、水土流失等特点,退耕还林地以石古源乡、凤凰乡和金洞镇为主;荒山荒地造林在布局与安排上,以小金洞乡、晒北滩瑶族乡和上司源乡为主;封山育林以白果市乡、万宝山工区和晒北滩瑶族乡为主。

(2) 种苗质量可靠。 育苗用种均是按计划统一从永州市林业局种苗站订购,种子质量得到了保证;苗木一律按定点、就近培育,避免了长途运输,以提高成活率;调苗时要求在苗圃取苗时进行分级,杜绝了等外苗上山造林的可能性。

(3) 技术到位,验收负责。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购种育苗,直到苗木上山造林,以及造林后管护,区、乡林业主管部门自始至终开展全方位的技术跟踪服务,并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和《造林技术规程》等要求实施、检查验收,检查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做到“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

(4) 项目完成质量高。经市检查、省复查、国家核查,工程任务完成率、面积核实率、质量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抚育、培管措施落实较好,复耕和荒芜现象少,生态林基本上郁闭成林,经济林已有产值,如凤凰乡长吉村的4户退耕还林户的退耕地,共计超过3hm2的金秋梨,每年7月份就有人来预订产品。

2 工程实施取得的效益

2.1生态效益

(1) 森林覆盖率增加。由于退耕还林和其它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开展,森林植被得到较快恢复,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76.32%提高至2009年的82.69%,加快了全区的生态建设步伐。

(2) 水土流失减少。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坡度在15~25°的坡耕地,通过补植补造,当全部郁闭成林后,每年可多蓄水54万m3、减少水土流失13.5万t[5],吸收CO216389t,放出氧气13230t[2,4-5]。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3) 野生动物种类增多、种群增大。整个林区的野猪、野兔、野鸡、斑鸠等飞禽走兽日渐增多,现在搞林业调查时能听到野生动物的声音、看到其足迹和实物。

2.2经济效益

8年来,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全区国家投资的种苗及生活补助费、退耕地钱粮补助共计1498.87万元(原粮按1.4元·kg-1计算),全区人均291元,退耕还林农户户均884元。增加生态林面积5226.67hm2,按单位面积出材82.5m3·hm-2,平均生长率为6.5%,生长量利用系数0.8[3-4],以出材率60%计算,可增加森林蓄积量1.35万m3,按目前市场木材价格680元·m-3计算,折合人民币918万元。退耕还林给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凤凰乡长吉村村民邓远芳,全家5口人,4个劳力,退耕还林1hm2,前期每年国家补助钱粮与生活补助费共3450元,采取套袋、罩网的技术措施经营梨园,间种西瓜和少量花生、黄豆,年产西瓜15000kg左右,市场价1元·kg-1,折价15000元,年产金秋梨13500kg,市场价2元·kg-1,折价27000元,共计毛收入约3.2万元,除去垦复、施肥、除草、修枝、套袋、罩网等成本开支,全家年纯收入达12000元以上[2,6]。金洞管理区2002—2006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林已郁闭成林,经济林已初见成效,有了一定的产量,效益最好的是金秋梨和板栗种植户。

2.3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了社会的富余劳动力,通过退耕还林,从事耕作的农村劳动力需求减少,有更多的劳动力从耕地上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改变了农民祖祖辈辈垦荒种粮的生活习惯[2],同时,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石古源乡石古源村,实施退耕还林后,全村有200多个劳力外出打工;西岭坳村在乡政府的扶持下办起了养猪场,解决了就业压力,调整经济结构,创造了新的产业;金洞镇马蹄口村实施退耕还林后,中老年人组织成立了专门的达20余人的营林队伍,负责造林及中幼林的抚育管理,为林地流转的承包大户解决了难题。农民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原始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规模型、经济型、效益型农业转变。

3 工程实施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3.1完成计划任务

区党委、区管委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指挥部”,区管委书记任顾问,管理区主任担任指挥长,主管林业的副主任任副指挥长,指挥部在区林业局设了退耕还林办公室,由林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区财政拨了专门经费,林业局抽调了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职能部门在指挥部领导下作如下分工:区党委办、区管委办负责综合协调,发改委负责衔接国家计划,林业局负责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检查验收等工作;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管理和财政扶持政策的争取工作;监察、审计部门对退耕还林补助钱粮及专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乡(镇)政府负责土地落实及合同、卡片签订、组织发动等实施工作。

3.2保证建设质量

(1) 强化组织领导。首先成立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落实专门的人员和经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抓的格局[2];其次实行退耕还林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区管委与各项目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对项目实施负总责,逐级实行行政、技术责任制和风险金缴纳制度,重奖重罚;最后是要求各部门按职能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通过电视召开区、乡、村三级动员大会,散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在主要公路沿线挂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在重点实施区域的乡镇,宣传面达到100%,做到有关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搞好科学规划。从林业局及各乡镇抽调懂技术、善管理、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按规定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说明书。

(4) 认真督促检查。从区直单位抽调熟悉农村工作、责任心强的在职领导3人及6名林业技术员组成3个专职督导组,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专题督导。

(5) 抓好苗木的供应。区管委下发关于苗木供应的文件,苗木的供应按文件规定进行,非优质苗木不得用于造林。

(6) 对技术人员和林农进行科技培训。对驻村的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培训,使每个村都有退耕还林的“明白人”。

(7) 严格检查验收。坚持“五不准”,即:不设计不准施工,一经设计不准随意变更,整地不合格不准造林,苗木不合格不准上山,质量达不到标准不予验收。

(8) 及时全额兑现补助款。国家种苗补助、钱粮及现金补助实施专人管理和专项管理,不准挪作他用,不准随意扣留。

(9) 实施“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做到乡镇有人抓,林业站有人管,村组有人负责,使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得到有效落实。

3.3巩固成果

(1) 大力宣传护林防火知识,提高全民护林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队伍,加大案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布控病虫害监测点,使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时、准确。

(2) 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管护责任制,切实落实管护责任,做到区、乡、村,级级责任明确,小班、地块落实到人,减少人为、牲畜的损毁,增强幼抚、培蔸等管护 。

(3) 退耕还林工程钱粮兑现必须与管护质量挂钩,在保证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钱粮、现金的兑付。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1) 配套资金不足。无论是管理区还是各乡镇、工区,都存在资金不足问题。每年有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复查、国家核查等,财政部门也要进行核查。国家下拨的只是粮食补助、管护费和种苗费,林业部门的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差旅以及配合上级核查的工作经费开支没有安排,而且退耕还林工程的其它各项费用如管护、病虫防治、防火、科技费等费用也不够。

(2) 管护难度较大。由于退耕地还林工作是一家一户的,面积相对较小,难免有外出打工不在家,或者家里没有劳动力、思想上管护意识淡薄,认为钱粮补助是国家拨来的,是少不了的,因观念上的认识问题导致个别小班中有个别农户不按时进行抚育的现象时有发生。

(3) 经济林管理粗放。因小班面积小,经济林品种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经济林的后期管理技术措施相对较弱,大多数退耕还林户看不到、得不到经济林的收益,于是疏于管理,甚至于长势越来越差的现象都有。

4.2建议

(1) 重视后续产业的发展。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高度重视后续产业的培育,多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见效要快,效益要好,并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多发展具有区域优势、能替代传统产业的生态经济型产业,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双赢”的目标。

(2) 突出重点,统筹规划[7]。按照“三个确保”(确保生态目标、确保群众生计、确保工程质量)和“三个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攻坚相结合)的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生态林模式、林草牧模式、林竹纸模式以及林茶间种、林药间种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采取“公司+农户”、“工厂+基地”等经营形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大力开展生态旅游、木竹培育、养殖、经济林果等后续产业。较好地解决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之间的矛盾,既壮大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生态效益,增强了干部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3) 加大投入,有序发展。退耕还林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对山区群众传统生产方式的深层冲击与变革,后续巩固项目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和鼓励农民建沼气、用液化气、烧煤,从而有效地降低木材消耗[4];设立退耕还林专项工作经费,解决基层林业部门的实际困难,使退耕还林的各项检查工作能顺利、有序地开展。

[1] 莫长春. 金洞林场场史[G].1998.

[2] 邓德明,李书明,李锡泉.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本与效益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3):43-44.

[3] 王礼先. 水土保持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 徐孝庆,胡沐钦. 森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5] 姜东涛, 森林生态效益估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 华东森林经理.2000,14(4):14-19.

[6] 刘顺国. 农村统计调查理论与实践[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 退耕还林指导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唐效蓉)

2010-03-16

2010-04-13

奉向阳(1969-),男,湖南省祁阳市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S 718.55+7

B

1003-5710(2010)02-0101-03

猜你喜欢

管理区管护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一)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对照“标准像”画好“自画像”
——胜利油田首批21家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回眸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