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情怡趣 妙笔生花——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2010-11-18储美玲
储美玲
在很多学生看来,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牵引,需要充分的素材积累来充实作文内容,需要细节点缀使作文妙笔生花。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改变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从写作中寻找自信,学会运用文字来表达情感,从而爱上写作。
一、酝酿情感,激发兴趣
写作是极具个性的创作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个人思想和个人情感。写作是学生吐露心声的一种方式,而情感则有益于激发写作的兴趣。
1.酝酿情感,倾吐心声。写作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放飞,是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在写作中,怎样引导学生酝酿情感、倾吐心声,是教师教学指导的重点,也是完成写作教学任务的前提。比如写自己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对母亲的眷恋、依恋、感恩这些情感,多有相似之处,难免雷同。要使作文突出新意,写出真情实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的特殊经历。唯有那些经历是属于个人的,是个性化创作的源泉,也是突出新意、体现真情实感的基础。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酝酿了情感,激发了吐露心声、写作的欲望。
2.感受情景,激发兴趣。创作的灵感离不开写作兴趣的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可以使学生沉浸在写作的世界中。学生需要适应不同体裁的作文写作,而各种体裁的写作兴趣不是都能够依靠个人情感经历激发出来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情景。比如写关于“雾”的状物类作文,“雾”这一自然景象并不少见,但学生个人对雾的了解是很浅薄的,还不足以观察到“雾”的全部变化,也不能了解“雾”由形成到散发,再到消失的全过程,所以写作的兴趣就会匮乏,写作难度就会提高。在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雾”形成的相关资料,在雾的天气里到户外去进行实地体验,通过体验来激发写作兴趣。
二、观察生活,广觅素材
生活中蕴藏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要善于观察积累,写作时才不会“笔下无物”。
(一)挖掘生活元素
生活中离不开文字,而文字里也离不开生活。学生要突破“书”的局限,学会在生活中挖掘写作元素。比如电影、动画片、电视剧中都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和桥段,这些情节都可以适当修改,作为写作素材积累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文字来表述所见的影像,甚至加入联想的情节,以培养学生创作的激情,夯实写作基础。生活中,人们说的话语、接触到的事情、看到的广告等也有很多都蕴含哲理,是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要学会观察,学会积累。
(二)建立素材库
素材积少成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建一个个性化的素材库。可以使用摘抄本、卡片夹,甚至使用电脑贮存电子版本的素材。而素材本身并不局限于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有了素材库,在写作时,需要用到哪一类的素材,就可以直接选用。学生通过素材库的创建与整理,可以拓宽视野,博闻强识,对提高写作容量有很大好处。
三、勤写多练,提升技巧
写作技巧的提升没有捷径,唯有勤写多练,熟能生巧。
1.笔耕不辍,熟能生巧。写日记和随笔是培养学生写作习惯、锻炼写作技巧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写日记,融入个人情感和写作技巧。可以挑选学生中写得较好的与家长、同仁和学生们分享。用心写日记,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日记变成应付作业的“流水账”。而随笔的写作在时间、形式上要宽松一些,但注重个人情感,可鼓励学生作为个人情感宣泄之用,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2.专项训练,提升技巧。写作技巧的提升,离不开训练。比如作文内容如流水账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多阅读名篇佳作,从提炼范文的大纲入手,在自己写作时先列出大纲,然后根据大纲逐段完成写作。再如作文内容过于程式化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写作时加入一些新兴的写作手法,如蒙太奇布局法等,以提升作文新意。总之,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专项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学习的效用。
四、注重细节,妙笔点缀
好作文,既要讲求整体布局,还要注重细节点缀,才能使作文给人妙笔生花之感。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文章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因为往往细节之处才会体现出真情实感,才能吸引人的眼球。点缀、修饰是作文中不可或缺的,精巧的文字、语句加工,可以使作文锦上添花。如“雾迫不及待地汇集在城市上空”“太阳匆匆赶走了”,这样的修饰,使“雾”和“太阳”这两个状物富有生命力,将其特性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出来,符合小学生的童真、童趣,也提升了作文描写的生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仅仅用话语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必须切实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会写作,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遣情怡趣,真正爱上写作。◆(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