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与国内10所地方高校的比较研究

2010-11-18邓开喜蒋林浩

关键词:华师大湖南师范大学华南

邓开喜, 安 宁, 蒋林浩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 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与国内10所地方高校的比较研究

邓开喜, 安 宁, 蒋林浩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 510631)

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与国内10所地方高校在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课题、科技成果及技术转化、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平台)6个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并对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地方高校; 比较研究; 科技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大)是广东省属重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高水平科学研究、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重大科技奖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一些突破.但科技发展目前仍是制约华师大水平提升、全面发展的短板.根据《2009中国大学评价》,华师大自然科学研究在排名前100所高校中列第86位,远低于华师大综合排名(第60位),而社会科学研究则居于第22位[1].上述排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师大科技发展在全国高校中的相对水平和地位.《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后,将华南师范大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特色鲜明、开放式、综合性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在促进华师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从华师大2005—2009年在中国大学排名来看(见图1),长期在60名上下窄幅波动,说明目前华师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瓶颈期.华师大科研事业要取得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强自然科学研究(即科技发展).

本文从2009年国内前100名高校中选取10所地方高校作为对比和研究对象,力图从中找出华师大科技发展差距、问题和症结,为华师大科技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加强研究的可对比性和针对性,选取原则是:(1)水平接近于同一层次.2009年学校排名在35~70名之间,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实力比较接近,是华师大将要超越(或被超越)的目标和直接竞争对手;(2)同属于综合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在学科结构、发展方向上与华师大有明显相似性,或同属于师范大学,如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或是与师范大学有一定渊源,如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其前身均为师范学院,经合并其他高校组合而成;或具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是华师大下一步着重努力的方向,如郑州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等.

图1 2005—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排名

Fig.1 Rank of SCNU and 10 other local universitites in China in 2005-2009

1 与10所地方高校的比较分析

本文从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课题、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平台)6个方面与上述10所地方高校进行对比分析.

1.1科技人员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因合并导致学校教学和科研人员激增外,其他高校均保持相对稳定.2008年,华师大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在11所高校中列倒数第4,与经历过合并高校相比差距较大,即使与同属未合并过的高校比,力量还是偏薄弱.这直接制约了华师大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总量.

表1 2006—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情况

Tab.1 Teaching and research personnel information of SCNU and 10 other local colleges in 2006-2008

学校名称教学与科研人员高级职称200620072008200620072008郑州大学284558285680111418491901苏州大学214821922302852849915上海大学260423532528886862811南京师范大学125212291308544526550扬州大学202722842126825983907西北大学912940953389383375湖南师范大学105910791094448452465华南师范大学109511411163387408436南昌大学13944554456563815251547山西大学935952964263295300华南农业大学139413981523541547621

注:表1~表6数据来源见参考文献[2]、[3]、[4].

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人数来看,华师大人数在稳步增长,但总量依然偏小,2008年在11所高校中列倒数第3,与湖南师范大学相比,华师大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多,而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却少.2009年华师大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比例为37.5%,低于南京师范大学的42.1%,湖南师范大学的42.5%,也低于华南农业大学的40.8%,说明华师大教师结构还不尽合理,高水平教师不多.

研究与发展人员(R&D人员),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表2可以看到,2006—2008年,绝大部分高校R&D人员数总体呈增长趋势,个别年份有所起伏,但华师大R&D人员数明显下降,从2006年485人年持续减少到2008年275人年,降幅达43.3%.2008年华师大R&D人员数是11所高校中最少的,说明华师大多数教师未从事科技活动(或科技活动不积极).

具有高级职称R&D人员所呈现趋势与R&D类似.R&D人员中大多数为高级研究人员,据表2,2008年上述11所高校中高级职称R&D人员占R&D人员总数平均比例为65.3%.华师大这一比例为68.4%,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华师大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承担了主要的科技活动,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初、中级职称教师(主要为中青年教师)参与科技活动还不广泛.

表2 2006—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情况人

Tab.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information of SCNU and 10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in 2006-2008

学校名称研究与发展人员高级职称200620072008200620072008郑州大学7521266112567911541042苏州大学142413811244852849915上海大学211820482079886862811南京师范大学898798878544526550扬州大学139810031333825825907西北大学482405633389383375湖南师范大学321454444297421406华南师范大学485402275347250188南昌大学6181737195258514031521山西大学558914964263295300华南农业大学625597503537533446

1.2科技经费

科技经费是一个具有高显示度的重要科技指标,反映了高校科技实力的强弱.如表3所示,2006—2008年,除华南农业大学外,其余10所高校科技经费均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7.0%.究其原因,一方面各校都重视科技工作,另一方面也与国家不断增长的科技经费投入有关.其中,华师大科技经费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较2006年增长50.4%,高于平均水平.但科技经费总数仍然偏小,是上述11所高校中仅有的2所科技经费尚未突破亿元的高校,略高于湖南师范大学.从学校类型来看,很明显,理工科强势的高校获得科技经费的能力普遍较强.

表3 2006—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科技经费情况 千元

表3中也显示出,在当前阶段,政府资金仍是高校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2006—2008年政府资金占高校科技经费比例均超过50%.不过,这一比例从2006年的55.6%下降到2008年的53.5%,说明高校科技经费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社会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投入在加大.从华师大科技经费构成来看,政府资金仍是华师大科技经费的最重要来源,2008年政府资金占科技经费比例达63.2%,高出11所高校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表3所指企事业委托经费是以进入学校财务处来进行统计的.企事业委托经费可有效反映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在11所地方高校中,只有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企事业委托经费突破亿元.华师大企事业委托经费2008年仅为1 060.5万元,是上述高校中最少的,与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差一个数量级,是南京师范大学的1/8,说明华师大产学研合作基础还很薄弱,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亟待增强.

1.3科技课题

如表4所示,11所地方高校承担科技课题数增减不一.2008年,11所地方高校平均承担科技课题为994项,而华师大仅为619项,不及平均水平,在11所地方高校中排名倒数第3. 华师大2008年承担科技课题数较2006年433项增长43.0%,高于平均增长水平,呈加速增长趋势.

华师大2008年承担科技课题投入人员为433人,在11所地方高校中排倒数第二.2008年,11所地方高校平均每个科技课题投入人员为0.93人,较2006年1.02人略微下降. 华师大2008年每个科技课题投入人员为0.70人,在11所地方高校中列倒数第4位,最高的为上海大学1.65人,接近华师大相应指标的2倍,这说明华师大教师中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还不多.

表4 2006—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科技课题情况

11所地方高校科技课题经费均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2008年,11所地方高校平均科技课题经费为15 937.5万元,较2006年增长46.0%,承担科技课题平均经费强度为16.0万元.华师大2008年科技课题经费为6 146.7万元,在11所地方高校中仅高于湖南师范大学,排名倒数第2.从华师大自身发展来看,经费较2006年增长121.9%,科技课题经费发展迅猛.华师大承担科技课题平均经费强度为9.9万元,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华师大承担科技课题中小项目居多,高水平重大、重点项目少.

1.4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

科技论文是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在本文中具体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如表5显示,2006—2008年,除郑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外,多数高校发表科技论文数呈增长趋势.华师大科技论文数有所波动,总体略有增长.2008年发表论文数1 471篇,在11所地方高校中列倒数第4.相比而言,说明华师大基础研究与其他高校差距还不是太大.

表5 2006—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发表科技论文情况篇

Tab.5 Scientific research thesis information of SCNU and 10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in 2006-2008

学校名称200620072008郑州大学531444973269苏州大学291231813272上海大学155220591874南京师范大学147315071689扬州大学159716991874西北大学249026782812湖南师范大学854862852华南师范大学126911001471南昌大学138137892467山西大学9509551051华南农业大学160413151166

技术转让是很能体现一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表6可以看到,除西北大学近2年增长迅速外,其余10所高校每年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数都不多,大部分都是个位数.华师大2006年、2007年技术转让合同数均为0,2008年增加到4项,数量上还是很少,说明华师大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很低.

表6 2006—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情况

Tab.6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formation of SCNU and 10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in 2006-2008

学校名称签订合同数/项当年实际收入/千元200620072008200620072008郑州大学7521266112567911541042苏州大学142413811244852849915上海大学211820482079886862811南京师范大学898798878544526550扬州大学139810031333825825907西北大学482405633389383375湖南师范大学321454444297421406华南师范大学485402275347250188南昌大学6181737195258514031521山西大学558914964263295300华南农业大学625597503537533446

2006—2008年间,11所地方高校技术转让合同实际收入不太稳定,有些高校在不同年份实际收入差别很大.2008年,11所地方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技术转让合同实际收入超过千万,5所高校在百万级别,其余高校仅几十万.华师大2008年技术转让合同实际收入仅11万,平均每项只有2.75万元,说明华师大技术转让的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

1.5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数直接反映一所大学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华师大目前在理工农医学科方面仅有光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表7),与山西大学一样,在11所高校中是最少的,少于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从学科结构上来看,师范院校有共性,都集中在理学.大部分高校学科特色很鲜明,都有明显的优势学科,如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都集中在农学,苏州大学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跨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越多,越有利于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优势学科强强联合.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10所高校相比,华师大在学科发展方面和绝大多数高校存在不小差距,科研发展潜力有限,假以时日,这种差距会更加明显.

表7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理工农医类国家重点学科数(含培育)及分布

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理学2121311工学21222农学24医学13合计54322331214

注: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5].

1.6重点科研基地(平台)

本文仅统计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共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类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平台).从表8可以看出,华师大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平台).11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具有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平台),7所高校4类重点科研基地(平台)合计数超过3个(含3个).虽然近3年华师大重点科研基地(平台)发展势头良好,陆续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各1个,但总量在11所高校仍是最少的3所高校之一,存在相当的差距.

表8华南师范大学与10所地方高校理工农医类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基地(平台)数及分布

Tab.8 Ministerial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numbers and its distribution (platform) on engineering,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of SCNU and 10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2111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共建)3111123122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11212合计51512452534

注:数据来源于各高校学校主页.

2 对加强华师大科技发展的建议

从上面华师大与10所地方高校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华师大科技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人员总量少,尤其具有高水平科技人员不多,研究发展人员偏少;科技经费数量少,呈现“政府资金>企事业委托”“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的倒金字塔型经费结构,与当前高校科技经费发展趋势明显不一致;科技课题增长迅速,但承担科技课题总数还不多,单项科技课题经费强度偏小;教师发表科技论文积极,相比其他指标,科技论文差距不大,技术转让几乎空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国家重点学科点少,不利于发展强势交叉学科,学科发展潜力有限;部级经上重点科研基地(平台)数量少,国家级层面上仍是空白.为此,针对上述华师大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2.1突破医工,完善学科布局

逐步建立医学学科.经过多年努力,华师大现有学科门类(军事学除外)基本齐全,但独缺关键的医学.医学学科的缺失,使得我校丧失了很多参与国家及地方资源分配的资格.目前华师大已错过前些年借高校合并之机建立医学学科的机会,可参考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巨额投资建立医学院方式发展医学,并通过重点支持华师大其他优势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交叉,如光子中医学,逐步切入医学核心研究领域.

发展突破工学学科.以光学国家重点学科为支点,通过重大科技项目或重大科研基地(平台)组织为契机,理顺目前各学科间零散、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凝练光学学科发展.借助国家、省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等优势学科,以点带面,全面做大做强工学学科.

2.2内外并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立校之本,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缺乏必将极大地制约华师大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为统筹兼顾华师大当前和长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令人欣喜的是,华师大已经重视并积极付诸行动,2010年相继引进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彼昂教授(Björn LO)、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任志峰等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华师大应继续加大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并切实做好引进后的配套服务工作,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华师大,发挥出他们的科技才智,产生“鲶鱼效应”,全面促进提升华师大科技创新水平.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华师大科技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未来的5~10年,他们将陆续成为华师大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很大程度上他们将决定着华师大科技未来发展的高度.建议华师大成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用于支持有学术潜力、尚未获得科技项目资助的青年教师,加快青年教师科技创新发展.

2.3服务地方,坚持走产学研强校之路

产学研结合一直是华师大科技发展的弱项、难点.由于科研结构问题,长期以来华师大在许多领域获得横向科技资源难度一直较大,也难以支撑华师大进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完善相关制度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部科技特派员计划,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大力支持教师与企业开展合作.从学校层面上加强与地方的战略对接,充分利用华师大丰富的校友资源,采取迂回战略展开错位竞争,与国内知名高校暂未进入的地区、企业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企业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作为地方重点大学,华师大应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人才和技术支撑.

[1]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 2009中国大学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1):185-1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 200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 200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 2009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教育部:2007年全国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名单[EB/OL]. (2007-12-04)[2010-05-21].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7-12-04/1539111240.shtml.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comparison stud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成 文】

PRESENTSITUATIONANDSOMETHOUGHTSON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Acomparisonstudywith10localuniversitiesofChina

DENG Kaixi, AN Ning, JIANG Linhao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Based on a comparison study of 11 local universities includ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n how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heological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science technology talents, science projects grants, science technology products transferring, national key subjects and key science technology research platform.

2010-05-1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7117867,9251063101000000)

邓开喜(1981—),男,湖北黄冈人,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实习员, Email:waitcash@163.com.

1000-5463(2010)03-0121-06

J653

A

猜你喜欢

华师大湖南师范大学华南
刍议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一题“思考与讨论”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作品
华南风采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华东师范大学:这里不只有可爱的姑娘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
苏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牵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