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县域理财业务特征及风险分析
2010-11-18符尹
符尹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风险显现。本文通过对海南琼海、万宁和陵水三个县市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调查显示:个人及机构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为主流,权益类投资比重上升明显,理财产品成揽存重要手段,资金投向规避监管,投资信息披露缺失。对此,经综合分析当前三县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一、三县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总体特征
(一)业务总体发展: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个人及机构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2014年10月末,三县市银行机构累计发行理财产品5253只,募集理财资金本外币671026.5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个人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为416516.5万元,占总募集金额的比例(以下简称“占比”)62.1%;机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为238010万元,占比35.5%;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16500万元,占比2.4%。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为671026.5万元,占比100%;尚没有发生外币理财产品业务。从三县市的资金募集情况来看,琼海和万宁的资金募集主要集中在个人理财产品,所占比重分别为88.7%和73.7%,陵水的资金募集主要集中在机构理财产品,比重占比为75.5%。
(二)产品期限结构:固定期理财产品为主导,开放式和期次滚动型产品日渐突出
从募集金额来看,截至2014年10月末,三县市银行机构开放式、期次滚动型、固定期次型理财产品累计总募集金额分别为188886万元、22679万元、45946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2%、123%、-2.5%,占比分别为28.1%、3.4%、68.5%。从期末余额来看,8月末开放式、期次滚动、固定期次产品的期末余额分别为11728万元、5304.1万元、87249万元,占比分别为11.2%、5.1%、83.7%,同比分别增长21%、172.8%、-20.2%。从三县市的理财产品募集结构来看,琼海的理财产品募集以固定其次型和开放式为主,两者占比为50.9%和47.1%;万宁和陵水的理财产品募集则以固定期次型为主,各自占比分别为75.6%和87.1%。如果用总募集金额与期末余额的比值来近似反映不同期限理财资金的月度周转率,开放式、期次滚动型、固定期次型产品的这一比值分别为16.1、4.3、5.3,说明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导致理财资金期末余额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正常到期赎回;二是“冲存”目的下人为操控导致的特殊时点(如月末、季末、年末)余额波动。快速的资金流动,特别是特殊时点的加速流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产品资金投向:流动性理财产品占比较高,权益类投资比重上升明显
从募集资金投向来看,三县市银行机构理财资金主要投向为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存款、信贷类投资和权益类投资,金额分别为368909.5万元、220187.8万元、13995.9万元和67933.3万元;占比分别为55%、32.8%、2.1%和10.1%;同比分别增长-4.9%、15.8%、-15.1%和13.3%。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和存款二项合计占理财产品投向的87.8%,表明银行机构理财资金投向中近九成为高流动性资产,显示银行机构在关键时点面临的理财资金流动性风险压力不大。从三县市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向来看,三县市银行机构的投资风险偏好不同。琼海的银行机构更加青睐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占比高达79.8%;万宁银行机构的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和存款,占比分别为41.3%和28.9%;陵水银行机构的理财资金投向最为保守,全部投向存款和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占比分别为69.9%和30.1%,没有权益类和信贷类的投资。
(四)产品收益结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为主流,保本和保证类收益产品增长较快
截至2014年10月末,三县市银行机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类和保证收益类产品累计总募集金额分别为234059万元、237726.2万元、199241.2元,占比分别为34.9%、35.4%、29.7%,同比分别增长-13.6%、14.5%、10.2%。从期末余额来看,8月末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类和保证收益类产品余额分别为53675万元、37270.9万元、11563.5万元,占比分别为52.4%、36.4%、11.3%,同比分别增长-31.4%、17%、26.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持续占比较高,主要原因在于这类产品在会计核算上属表外业务,既可以节约资本金,也较少受到外部监管。从三县市的理财产品收益募集结构来看,琼海银行机构较为追求资产或收益的高度成长,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与保本保证类理财产品之比为54:46;万宁银行机构对资产或收益的回报追求介于琼海和陵水之间,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与保本保证类理财产品之比为36.1:63.9;陵水银行机构更注重于对资产的保全,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与保本保证类理财产品之比为29.2:70.8。
二、当前三县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为操纵理财资金流向季末“冲存”,虚增业绩并规避存贷比等监管指标
在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规模化考核指标,特别是存款考核指标仍在银行整体考核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加剧理财业务的异化,导致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季末“冲存”的工具,主要方式包括:一是人为控制理财资金池资金流向存款;二是巧设理财产品募集期锁定存款。
(二)高净值客户认定执行标准不严格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理财业务中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中,有些银行在销售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时,不对客户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核实,只让客户签名证明已达到相关标准,将普通客户资金投向股票市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获取更高收益的目的,导致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违反有关产品销售适合性原则的规定。
(三)季末“冲存”与资金池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部分银行在季末加大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销售,利用产品募集开始日至起息日、产品到期日至清算日两个“资金沉淀期”,将客户资金计入存款科目,满足时点考核要求。当存在理财计划与投资标的期限错配时,理财计划到期兑付时就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缺口。银行管理理财资金流动性缺口的各种方法带来不同的风险:一是兑付风险。通过续发理财产品,以不同理财计划的承接确保客户资金到期兑付。后续理财计划发行失败,则带来理财产品的兑付风险。二是利率风险。以未到期的可交易资产提前变现满足流动性缺口,银行将面临利率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三是兑付风险。通过自营业务项下的正回购交易等方式在同业市场融资先行兑付客户资金,若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到期发生违约风险,将影响到银行自有资金的安全。四是声誉风险。在季末出现大额赎回时,启动“巨额赎回条款”,拒绝客户的资金赎回要求,使银行陷入声誉风险的危机。
(四)隐性的“刚性”兑付可能危及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客户误将理财产品“视同”银行存款。市场上投向包含信贷类资产组合的理财产品,大多在名义上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一直延续着按预期收益率水平刚性兑付的行业规则,一些客户也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视同定期存款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机构实质承担了相关理财业务的全部投资风险,违背了代客理财不危及银行自身资本金安全性的中间业务性质,也使得银行自营业务和代客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失去了实际意义。二是银行“有意”掩盖风险。在会计处理上,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作为表外业务不计或少计资本金及风险拨备。这种实质风险承担与资本计提的错配掩盖了银行机构的风险暴露,可能危及银行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五)投资管理信息披露不到位
一是产品说明书“雾里看花”。理财产品发售的产品说明书未详细披露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及资金配置比例。特别是对于涉及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的,未披露各类计划背后对接的实际资产。二是投资标的“模糊不清”。理财投资资产配置到位后,未公布募集资金的实际资产组合配置情况。三是投资收益“暗箱操作”。理财计划到期后,仅披露客户端到期收益的实现及兑付情况,投资标的收益及银行端实现的超额收益均处于黑箱状态。
三、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较好满足了社会大众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需求。但同时,处于初期高速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正本清源、加以引导,回归代客理财、资产管理、风险隔离、服务实体经济等四项本质。
(一)促进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在信息掌握、风险责任、利益分配上的有效对称
一是加强信息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细化理财信息披露内容、频率和方式,建立定期理财报告制度,由社会中介审查银行理财报告并公开审计报告。二是明确双方责任,解决责任不对称问题。银行要强化“卖者有责”意识,履行好代理人责任。投资者要培养“买者自负”的良好文化,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收益分配,解决利益不对称问题。
(二)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
一是切实规范资产通道,防止监管套利。商业银行要把控好通道业务总量与结构风险,确保任何时点“非标”理财资产都不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总资产的4%。对达不到规范管理要求的,要比照自营贷款,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二是防止异化为负债工具,产生流动性波动。对部分银行在月末、季末加大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销售计入存款科目的客户资金剔除或单独列示,防止对存贷比等流动性指标的套利。对资产池业务“非标”理财与所投资产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防止流动性风险后移和有意掩藏。三是以客户为中心,规范销售行为,促进理财产品转型发展。
(三)建立有效防火墙机制,切断风险传导途径
一是与自营业务风险隔离。防止违规将表内优良资产置换掉资产池中劣质资产,以保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防止违规转移内部收益,通过其他渠道盈利填补或垫付理财收益缺口;防止违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防止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或者不同理财账户之间不当交易。二是与交易对手风险隔离。三是与合作机构风险隔离。
(四)引导理财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综合效益较优领域
一是推动形成合理的社会融资成本机制。发挥理财价格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理财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银行商业回报与客户收益、企业成本合理均衡。二是理财资金投向要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商业银行要恪守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加强理财资金流向管控,严控理财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或限制性行业,主动与国家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政策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