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播电视报转型的思考

2010-11-17毛仲杰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报业报纸广播电视

毛仲杰

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社会环境、受众等方面的变化,会面临转型问题,都要以变革适应变化。广播电视报目前就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广播电视报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而诞生、壮大,走过了一个黄金期。但从20世纪末以后,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并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不外乎都市报的兴起、广播电视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广播电视报导听导视功能分流弱化等。面对发展的下滑和生存危机,有的广播电视报破产倒闭,有的勉强维持,而更多的则是寻求新的出路,进行切合实际的转型,办出了新特色,取得了新成就。近两年,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非时政类报纸转企改制提出以后,广播电视报对转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以深度对速度

报纸新闻信息有很强的本地化优势,越是离读者近的新闻信息,读者的关注程度越高。因此,在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报作为地方报纸,不参与当地的新闻报道是很难有影响力的。但广播电视报基本都是周报,在新闻的时效性上与日报、晚报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在参与当地新闻报道时,常常是当周的新闻下周才能见报,新闻变成了旧闻,读者有意见,报纸也很尴尬。为此许多广播电视报做了不懈的努力,纷纷走出做时效新闻的局限,将主要精力放在做深度报道上,以深度应对速度。

全国创刊最晚的《安阳广播电视报》从创刊开始就不断变革与转型,注意做深度报道,从开始的完全依托广播电视逐渐演变为一份生活服务类地方周报。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深度报道、解读和分析来扬长避短,使报纸特色凸显,成为当地一张品牌纸媒。《安阳广播电视报》的深度文章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解读性报道。这类报道是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民生举措、城市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市民关注的其他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二是分析性报道。主要是针对社会热点讲看法、讲观点。三是深度报道。强调做好新闻背景和第二、第三落点。这些深度文章显示出报纸独到的见识、观点和判断,体现出了地域性和贴近性。新闻事件特别是重要新闻,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新闻信息资源,或者说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不仅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读者了解和接收更多的信息,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做深度报道是广播电视报的切实可行之路。

杂志化办报

杂志是装订成册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报纸是新闻纸散页的定期出版物。杂志化办报是吸收杂志的长项补报纸的短项,按照办杂志的方式来办报纸。广播电视报在杂志化方面步伐较快,也成为一种趋势。

几年前,一种全新的报纸形态——“本报”在城市广播电视报悄然兴起。这种报纸采用铜版封面,由几十个散页版面装订成册。当初广播电视报人称此为“本报”,而实际上这更像杂志。这是广播电视报在发展过程中贴近读者的一种尝试。广播电视报刊登一周的声屏信息、节目预告等,一张报纸几十个版面,全家人翻看一周,难免混乱没有头绪。读者对此深感无奈,期盼广播电视报能像书或杂志一样,再翻也不会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报”出现了。“本报”便于阅读、便于保存,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更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因为这不仅满足了读者一周的阅读需求,刊登的广告保存期长,时尚漂亮,也满足了广告商的需求。“本报”很快在全国广播电视报中风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300家广播电视报,大部分已改为“本报”,这是广播电视报形态杂志化的一次重要转型。

广播电视报一周一期称为报纸,而《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也是一周一期却称为杂志,这说明报纸和杂志虽然在形态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分類上也存在交叉。广播电视报应该是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可报可刊。正是基于广播电视报的这种特性和广播电视报整体下滑的发展趋势,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几年前就开始更名:一是将报更名为刊。二是名称打破广播电视类报刊局限。如《无锡新周刊》、《大庆莲湖周刊》、《南阳都市周刊》等,这是广播电视报名称的转型,也是面对困境的一种创新。

具备了杂志形态和名称的广播电视报在报纸内容上更体现出杂志化。新闻报道的策划得到普遍重视,深度报道做得有声有色。不少报纸用整份报纸的多个版面聚焦一个主题,有的甚至用全部版面做一个深度报道。除此之外,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内容上更注重服务性和有用性。广播电视报属生活服务类报纸,这类报纸与读者的具体生活内容和细节密切相关。除了要求内容可读、耐读之外,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服务的周到和信息有用。服务周到与否、有用性如何,是读者对这类报纸的主要评价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强调服务性和有用性也是广播电视报成立之初最基本的功能。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完成了从导听导视到全面服务读者居家生活这样一个由点到面的发散过程。所以广播电视报应像杂志一样把服务性、有用性作为采编办报的终极追求。

整合与合作

资源整合在报界已成为一种趋势。日报、晚报的整合很多是以报业集团的形式出现,并且大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广播电视报基本上还是分散的个体,各自为战。全国308家广播电视报,已停刊16家,5家被当地日报兼并,尚存的287家大部分处于维持经营状态。日报、晚报的成功整合对广播电视报是一个重要启发,不少报社也在进行整合的探索。归纳起来,广播电视报整合与合作的模式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经营资源整合,二是参加集团合作,三是横向联合。

在经营资源整合上,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牵头组织的全国广播电视报经营平台最具规模。去年8月,全国200余家广播电视报加入了这个经营平台。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算了一笔账,广州日报发行量180万份,一年广告收入20多亿元;全国287家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近2000万份,是《广州日报》的10倍,但广告收入却只有《广州日报》的1/3。该协会认为,一家广告收入几百万元的广电报是一个弱小媒体,全国近300家广电报联合起来就有可能打造一个媒体航母。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全国性的强势媒体资源,把分散经营变为集中经营,使资源由量变产生质变,效率增加。广播电视报联合经营的潜力也在这里。一些地域相近的广播电视报也有这种联盟。如安徽、河南相邻的几家城市广播电视报成立了黄淮广播电视报联合经营联盟,浙江13家广播电视报也形成了广告联盟。经营资源整合的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但联合起来才是硬道理已成为广播电视报的共识。

在集团合作上,目前广播电视报加入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加入期刊集团。如四川11家市州广播电视报加入了四川期刊传媒集团公司,使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业务增加,对集团和这11家广播电视报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入当地党报集团。不少地方广播电视报在与当地党报、都市报的市场竞争中,损失惨重。一些广播电视报主动变混战为合作,加入到当地党报集团,如银川广播电视报就加入到银川日报报业集团。

横向联合在经济领域是常见形态,在媒体中比较少见。广播电视报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和广播、电视、网络的联合,和经济体的联合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安阳广播电视报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在发行上进行合作,将收视费和订报捆绑在一起,促进了收视费的增加和报纸的稳定增量。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已得到了广泛认可。

整合报业资源,已经成为报业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整体提升报业品质、提升内容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报业的综合实力无疑是重要的。

广播电视报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型,实际上是思想上的转型,是整体经营思想的转变,是报纸经营更加市场化的一种表现。目前正在启动的非时政类报纸转企改制将是报业转型的一个良好契机,这个契机将会加快广播电视报的转型步伐,为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安阳广播电视报)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报业报纸广播电视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