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风格形成

2010-11-17万江莉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白岩松类节目辩论

万江莉

近年来,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互动性和“面对面”交流的特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始终处于话题的引导地位,而且还担当着节目风格、外部形象的作用,一档谈话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否恰当、风格形成是否鲜明,对栏目的影响深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谈话节目,希望找到内在规律,提供有益的借鉴。

访谈类节目,首先是一场“秀”,如果按照电影业的分工,主持人是领衔主演,嘉宾是主演,现场观众是“跑龙套的”,三者各自分工,又有交流。那么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通常认为,一个好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做到四个“一个”:一个优秀的提问者。崔永元曾说过:“主持人是干什么的?主持人就干两件事:一是听懂对方的说法,二是让对方比较轻松舒服地说出来。”因此如何提问,是优秀主持人的基本功。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做一个倾听者,是对谈话参与者的尊重,也是对其陈述的鼓励,同时,一边听,一边思考、归纳、分析,为下一个问题做准备。一个善于思考的质疑者。主持人是代替受众来提问的,质疑是让受众了解现象和本质的很好途径。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对可能涉及的话题尽可能多地掌握资料,同时要针对谈话中的质疑点,或旁敲侧击,或单刀直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话题深入的掌控者。主持人要能够左右谈话内容的节奏和方向,在嘉宾和观众中穿针引线,促使各种思想观点交流、碰撞,使节目主题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具有启迪性。有了这些好的基础之后,主持人还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按照节目宗旨和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主持风格。

新闻类谈话节目。以《新闻1+1》、《时事开讲》为代表的时事评论类节目,是新闻类谈话节目的主流。特别是突发类公共事件的直播报道,由于具有密集型、持续性、立体式、大容量等特性,对主持人的要求极其苛刻。以白岩松为例加以说明。

1.对时事的敏锐度。突发事件不可能给主持人更多的反应时间,这就要求主持人日常应积累丰富的时事知识,防止在节目中说“外行话”,而白岩松的评论不仅常常切中要害,而且侃侃而谈,基本不说错话。

2.镇定自若的神情。无论是多重大、多紧急的事件,白岩松都能做到外松内紧,在“5·12”地震报道中,很多主持人哽咽无语,甚至泪流满面,但是白岩松满含深情,却又能克制情绪,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是最重要的。

3.驾驭全局的能力。在直播中,主持人既要访谈嘉宾,又要连线前线记者,还要播放一些背景资料,要求非常全面,而白岩松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在现场收放自如,显示了深厚的功底。

人物类访谈节目。人物类访谈节目的访谈对象一般是社会精英分子或热点新闻人物。这类节目带有浓郁的主持人个人特色,可以说主持人的风格和特色决定了访谈节目的风格和特色。如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节目采访的对象多是政界、商界等领域的精英分子,采访节奏感强,提问具有跳跃性,在杨澜的引导与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经常呈现对话张力,交锋频繁,观点碰撞,精彩淋漓。

总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做到“诚”,如果让人感觉是在作秀,那么谈话参与者也必然跟着主持人“作秀”,就无法实现真正的人际交流。而且在访谈过程中,切记不要故意煽情,有意地揭人隐私,《艺术人生》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辩论类谈话节目。辩论类谈话节目的基本形式是正反雙方围绕一个话题,针锋相对,指对方之谬误,陈己方之正确,现场观众亦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节目的实质并不局限于你对我错,而是让观众对于事件有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如很受观众欢迎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主持人胡一虎就曾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做过这样的解释:要成为一个“最会挑拨离间的主持人”,“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要使嘉宾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出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空间。那么对于这类主持人又有哪些要求呢?首先,主持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强,引导嘉宾展开话题的探讨与辩论,使节目有不同观点的交锋,如果主持人仅仅为听而听、为辩而辩,节目现场必将失去控制。另外,主持人的应变能力要强。在辩论现场,由于争论过于激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语言和动作,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舒缓现场气氛,保证节目的正常录制。

最后,主持人的调度能力要强。双方辩论,总会表现出一方强,一方弱,主持人要能现场控制双方发言的时间和顺序,同时调动现场观众支持弱的一方,以保证节目一直有争锋,有观点的碰撞。

情感类谈话节目。情感类谈话节目这两年异军突起,比如《讲述》、《真情》等节目受到社会的认同。这类节目的关注点在于讲述人的故事、情感的曲折离奇,节目的重点也多放在故事讲述的方式设计、外采短片的制作上面,对于主持人的设计不是很多。在情感类节目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应当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以公正、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访谈的人和事,避免狭隘的社会观念和个人喜好对访谈的影响。其次,要把握访谈分寸。用平实真诚的态度询问严谨实际的问题,与被访者在态度亲近的同时保持礼貌的距离。

总之,主持人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找准独特的个性,但也不可漠视受众的眼光与水准,应当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知识积累,不断完善个人修养和气质,达到大众审美的需求。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N

猜你喜欢

白岩松类节目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白岩松错了吗?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