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都市报对灾难性报道的策划

2010-11-17张金桐周思思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策划

张金桐 周思思

摘要:《燕赵都市报》携手《华西都市报》、搜狐网在2008年5月27日推出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助力四川灾区。作为都市类报纸,《燕赵都市报》的这一策划有明确主题、立足本地、讲求平衡、注重合作等报道特色,但也存在着编排单调、形式单一的报道策划的不足。“唐山经验”对灾难性报道的策划启示我们:创新是新闻策划的活力和源泉,研究受众是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之本。

关键词:都市类报纸 灾难性报道 “唐山经验”策划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不仅是重大的灾难事件,同时也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引发了新闻界一次激烈的新闻大战。作为河北省家喻户晓的强势媒体,《燕赵都市报》携手《华西都市报》、搜狐网在5月27日推出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助力四川灾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燕赵都市报》推出的这一大型策划报道,来探讨一下在重大的灾难事件中,都市类报纸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燕赵都市报》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的报道特色

主题明确,让报道更有深度。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板块内容丰富而不凌乱,显得主题突出、和谐自然,其关键在于策划者的精心布局、精心策划,做高品质的深度报道。该专题报道包括10部分内容,分别为唐山经验之简易住宅、新城规划、震后防疫、生产自救、心理重建、地震孤儿、款物监管、截瘫患者、地震遗址和教育恢复。每一部分围绕一个侧重点展开,互不冲突,且共同指向一个主题精神,都是围绕着唐山经验为四川地震灾区重建提供借鉴这个大方向而来,安排井然有序。值得一提的是,在介绍震区灾情及灾民生活的同时,媒体还将重心放在对灾民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强调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尽快走出阴影,重返正常生活。《燕赵都市报》从6月1日到4日连续用了4天时间安排了同一个专题,即“心理重建”专题,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讲解经验,为抚慰灾区受众的心灵、传播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立足本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燕赵都市报》显然不是全国性媒体,它的受众群在华北区域。如何报道好远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是一份河北报纸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燕赵都市报》巧妙地扬长避短,善于发掘新角度,把河北唐山作为突破口,立足本地,力求“人有我精”,为读者提供了新闻要素的满足、新闻分析的满足以及情感的满足。它首先贯彻了选题的接近性原则,紧紧围绕汶川大地震这一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事件,保证了策划自身在河北地区读者群中的可读性,因而就实现了整个策划的影响力和价值。在众多的汶川地震报道中,《燕赵都市报》记者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利用唐山大地震这一相关事件,推出了这一策划报道,对唐山抗震经验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这种深度报道不仅扩大了灾难报道的空间,而且引起了广大受众的热情关注,满足了读者的深层次需要,省外新闻的本土化拉近了读者与灾难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及时刊发大量的自采稿件和独家新闻,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燕赵都市报》为了报道好唐山经验,派出大批记者去往唐山,寻找当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才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前方来稿,自采稿件始终是《燕赵都市报》专题报道中的主角。

讲求平衡,让报道更有说服力。著名学者孙旭培认为:“平衡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①“唐山經验”的策划报道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取唐山的灾后重建经验,在组织相关报道时,不仅要看政府是怎么说的,更要关注市民是怎样想的,市民也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采访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采访到了政府的工作人员、相关领域的专家,还采访到了曾经在唐山灾后重建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退休干部、唐山地震中幸存的老人们。2008年5月28日的“新城规划”专题中,直接采访了亲历邢台和唐山两次大地震的要庭良老人,让他作为新闻的主角,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并为灾后重建提建议,展望未来的生活。在建言中,老人提到了7点建议,希望能为四川灾后重建有所帮助。

注重合作,发挥群体优势。网络、通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毫无疑问对报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数字时代,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报业市场中,决定报业是受挤压还是大发展的,不是市场环境和媒体生态的变化,而是报业自身能力的变化。报业只有比以往更加机智敏捷,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新环境。②

综览全国各地媒体间的合作,实际上就是各媒体优势与特性的再现与提升,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燕赵都市报》携手《华西都市报》和搜狐网同时推出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助力四川灾区,这样多家媒体组成阵容强大的报道团,其优势和互补性都十分明显,不但整合了彼此的优势,而且共同发挥了综合协同效应,大大地凸现了多媒体多视角大规模集中报道的优势。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2008年5月30日在“唐山经验之震后防疫”中,发挥《华西都市报》的地域优势,第一时间发出了都江堰灾区现场报道《防疫队“消杀”进行时》,通过3个小标题——10时40分灭蝇、11时47分调度、12时25分消杀,展现了极强的现场感和时效性。如果不是依靠着记者间的悉心配合、编辑的策划协调,是很难向公众生动展示这一事件的全部真相的。

从《燕赵都市报》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看都市类报纸“灾难性”报道的策划不足

《燕赵都市报》大型策划报道“唐山经验”有自身的报道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编排单调,视觉冲击力较差。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中,图片特别是新闻图片已经被当做是吸引读者的第一元素得到编辑的充分重视。《燕赵都市报》这次策划报道,动用了16个版共38幅图片,虽然每一版都刊有图片,但所刊发的照片绝大多数为采访对象的近照,偶有不是的也在图片下方注明了“片中人物与本文无关”字样,就显得较为可惜。就新闻标题来说,标题做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闻大为增色。《燕赵都市报》的这一策划报道采用的是规矩的通栏标题,虽然大而醒目,但无法对受众产生视觉冲击,即抓住受众眼球的功力欠佳,这是本次报道的不足之处。如标题《城市规划应有当地人参与》、《国家应制定整体心理干预计划》等,给人一种压迫感,让人读后不能信服。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出色的标题无疑是报纸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学习标题的制作艺术,是所有媒体提高竞争力的策略之一。

形式单一,版面灵活性较差。“唐山经验”大型策划报道采用的表现形式较单一,给人的印象很刻板。文章主要采用了专访、讲述和配图片的表现形式,灵活性差。虽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没有新颖灵活的报道形式,同样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综观这一策划报道,问答式专访和讲述在整个报道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专访的优势在于体裁快捷、灵活,且感染力强,但有一些报道并不适合采用专访形式,因为专访的弊端在于所占版面大,如果被访者的语言不够生动,也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在2008年5月27日的“简易住宅”专题中,《城市规划应有当地人参与》可压缩为一篇非事件性新闻,既节省版面,又扩充了信息量,一举两得。

专访和讲述占据了整个专题报道的绝大多数版面,这就使专题总体上表现为形式单一、灵活性差,如果再多一些小评论,或在主稿后面配评论,多一些与事件紧密相关的图片,同时灵活选取最适合的报道形式,使多种表现形式形成报道合力,形成一种立体化、全方位的报道态势,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山经验”对灾难性报道策划的启示

创新是新闻策划的活力和源泉。新闻策划有两种:一种是对事件性新闻的策划报道,另一种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策划。在后一种情况中,新闻策划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使之具有时新性。好的新闻策划能够抓住“热点”。“热点”是一定社会阶段和一定社会环境下为受众所关注的问题或事件,因此,抓住了热点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新闻编辑要抓住时机进行选题策划,避免落后于其他报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30多年,新闻早已变成了历史,之所以能再次拿出来谈,就是因为它与汶川大地震联系紧密,这样就找到了新闻的由头,旧闻变新闻。

新闻策划被看做新闻出新的“魔棒”受到报纸编辑的重视,各个报纸纷纷兴起“新闻策划”之风。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新闻策划范例,但是也出现过一些带有浓厚商业色彩的所谓“新闻策划”。这样的新闻策划常常与报纸的定位、风格不相一致,影响了报纸的声誉。因此,把握正确的新闻策划手段,合理利用新闻策划,让这一手段真正积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就成为应该引起各大报纸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題。

《燕赵都市报》新闻策划从多方面体现出报纸编辑的水平,如选题决策的新颖性、组织报道的有序性、报道视角的独特性等。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要合乎媒体定位,媒体定位决定媒体的目标受众和媒体的目标功能。选题策划要着眼报纸定位,这样才能瞄准目标,实现报纸的特定功能。《燕赵都市报》的新闻策划根据河北的特点和省级报纸自身的优势,严格遵守“立足省会,面向全省开拓市场”定位标准,在立足点上,把河北唐山作为报道突破口,灵活有效进行创新。在选材上,把各类初看起来没有关系的新闻融合在一起,新颖而富有张力。在报道力度上,注重合作,优势互补。所有这些,都是发挥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研究受众是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之本。在市场经济时代,对于传媒而言,受众的重要性几乎是无可复加的。受众对报纸是否满意、满意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报纸的受众占有量和发行量,进而影响着报纸的品牌价值、广告收入和长远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受众是报纸的衣食父母,特别是《燕赵都市报》这样的都市类报纸,受众的订量与购买量是报纸质量的晴雨表。那么,不光是与同行的竞争,与受众的交流也是一场心理战,要想长久留驻在读者内心深处,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想百姓之所想。

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提高报道效果,在策划中,要做到满足大多数人的共同兴趣,尽量使其通俗化,让更多的人对其感兴趣。同时要突出个性来满足受众需要。这里的个性包括报道手段、报道内容及报道对象的个性特征。过去的误解在于,把老百姓这个概念简单化、抽象化了,好像没钱没文化的人才是老百姓,实际上,正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是老百姓。都市报纸的价值应不仅在于展现人类历史过程中的生活状态,而且应始终具有一种对人的无限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弘扬。《燕赵都市报》这次对于“唐山经验”的报道就是充分研究受众后所策划出的。该策划本着服务灾区,建言献策的目的,所发文章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稳定了震后人们尚未平静的心。同时连续4天的“心理重建”专题,通过精神层面的指导又进一步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从物质层面研究了受众,更从心理层面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增强了必读性。

注 释:

①孙旭培:《论新闻报道的平衡》,传媒学术网,2005年11月。

②谢宁倡:《数字时代报业的跨媒介经营》,《青年记者》,2007(8)。

(张金桐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周思思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新闻学硕士生)

编校:施 宇

猜你喜欢

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