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

2010-11-17王丹荣朱晶晶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修辞格新闻标题句式

王丹荣 朱晶晶

摘要:研究分析新时期新闻标题多维运用修辞手段,结合新时期的新闻标题实例,探讨分析了新闻标题修辞手段运用的发展趋势,从而得出新时期新闻标题在运用修辞上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新闻标题 句式 修辞格 特色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标题在修辞研究方面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使新闻标题走向成熟阶段。

新时期新闻标题修辞手段的多维运用

辞格和句式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两种甚至多种修辞手段不仅能使标题生动鲜明地突出主旨,而且能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读者关注。例如:

①豆芽为什么这么“肥”?

激素催的(《华商报》2004-05-13)

这则新闻标题同时使用比拟和设问句两种修辞方法,用一个“肥”字,把豆芽比做人来写,非常巧妙地形容出了“豆芽”的外形,而且是一问一答,使标题的语势波澜起伏,直接吸引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关注。

②炎热夏天穿什么?冰亦娇——穿在身上的空调(《河南商报》2000-06-2)

这则新闻标题同时使用比喻和设问句,运用设问句说明了人们当前关心的话题,同时巧妙地把冰亦娇比喻为“空调”,使读者顿觉丝丝凉意,并且想迅速了解新闻内容。

③不公正的“合法”(《中国青年报》1999-08-17)

这则新闻标题同时运用对比和否定句,这则新闻告诉我们:民事诉讼进入“反复审理”的司法行为,表面看来是合法的,但这种“合法”使诉讼人的案件迟迟得不到真正的解决,而使诉讼人蒙受损失。

辞格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两种修辞手段,既可以加强语气,又能给读者以生动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④“鄞图”下乡“播种”换来一片新绿

鄞县乡乡镇镇都建起图书馆(《宁波日报》2001-01-1)

这则新闻标题同时运用比喻和比拟,将鄞图建立图书馆喻拟为农民播种,就像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农民朋友心中,换来精神上的一片新绿,生动形象而又准确贴切,从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⑤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长江日报》2001-02-21)

这则新闻标题运用仿拟和反复。仿拟了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严重,使得标题十分形象生动。同时,反复的运用,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标题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⑥“彪”汉子20载守护水源地:“求求你,表扬我”(《半岛晨报》2007-05-01)

这则新闻标题综合运用了双关和引用两种修辞格,“彪”在大连方言中的意思是指人做事鲁莽、欠缺考虑,而此处的深层意思是对工作毫无怨言、非常负责的态度,“求求你,表扬我”则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将主人公的无私精神与影片的细节结合,使得新闻标题更具亲和力和可读性。

新闻标题运用修辞手段的发展趋势

新闻标题修辞手段运用的扩大化。“新闻标题现在广泛运用各种语法和修辞手段,日益凸显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倾向。”①例如:

①敲门,敲门?敲门!敲门……(《钱江晚报》2002-11-25)

②足球诚好看,眼球价更高(《钱江晚报》2002-06-05)

③北约与俄:20﹥19+1?(《钱江晚报》2002-05-29)

④阿加西+格拉芙=?(《钱江晚报》2003-01-22)

“上述例①运用反复辞格,用四个不同的标点符号揭示了当今都市少年听到敲门声时的四种本能反应:分辨→警觉→确认→对是否开门的踌躇;例②运用仿拟和对比修辞手段,告诫广大球迷世界杯固然要看,但更应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①例③和④用了类似数学中的不等式形式作为标题,新颖独特而又别具一格。

注重新词语的选择与锤炼。新时期新闻标题的新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表现为口语化、生活化,“一些常见方言词汇进入新闻标题,取代了普通话的词汇,带来一股亲切的地域风”③。例如:

⑤离婚了:咋又来找我?(《华西都市报》1998-11-05)

⑥《爱情伊妹儿》成影视香饽饽(《华西都市报》2002-01-11)

⑦“甩假”有招数,目标是“麻友”(《武汉晚报》1999-05-23)

“上面几个例子中,都使用了当地方言词汇,如‘咋、‘香饽饽和‘甩假。这些词汇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普通话词汇。”④其中“咋”是北方方言,意为“怎么”;“香饽饽”是典型的陕西方言,意为“炙手可热的东西”;“甩假”是武汉方言,意为“作假”。

还有大量缩略语,开始在新闻标题中巧妙运用,提高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⑧美国最关心反恐倒萨(《人民日报》2002-11-20)

⑨三送三优先?摇抓好再就业(《人民日报》2003-02-18)

⑩非典:可控、可防、可治(《大众日报》2003-04-20)

例⑧中的“反恐”即反对恐怖主义,“倒萨”即推倒萨达姆政权,仅仅四个字就揭示出了美国的关注重点。例⑨中的“三送”是送思想、送信息、送技能的概括,“三优先”是政策、资金、帮扶优先的概括。寥寥数语,高效地揭示出了再就业工作的内容。例⑩用了四个缩略语,“非典”是非典型传染性肺炎的缩略,“可控”、“可防”和“可治”说明完全可以控制、预防和治疗非典,这则新闻标题可谓简洁凝练,易听易记,从而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特色

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①新世纪第一场雪染白京城

市政府号召出门扫雪?摇道儿滑千万要小心(《?摇北京晚报》)

②出行列车上“马大哈”多(《北京晚报》)

③从“五官科”说起(《光明日报》)

例①的“染白”是带有色彩的词语;例②中运用了借代辞格,其中“马大哈”代指粗心大意的人;例③运用了双关辞格,表面上是指医院的结构,实际上是嘲笑了五个官员。它们都使新闻标题显得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饱含情感,有情有理

④“和平号”惜别太空(《中国青年报》2001-03-24)

⑤鸟儿,请你留下来(《楚天都市报》2001-11-14)

⑥库艇冤魂厚葬故里?摇飘雪诉悲凉(《武汉晨报》2001-11-19)

“例④的‘惜别是感情色彩十分浓烈的词语,作者以物拟人,渲染了情感,使人们好像看到了和平号依依不舍离开太空的情形,标题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⑤例⑤中标题运用充满人情味的呼告辞格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例⑥运用特定的时空概念“飘雪”,表现出那一幕凄凉而又悲壮的场景,“飘雪送悲凉”,景中有情,情中含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无尽的想象,标题具有强烈的悲壮美。

简洁有力,引人醒目

⑦中国入世一锤定音(《楚天都市报》2001-11-11)

⑧今晨一爆成历史

3秒钟,武汉饭店“灰飞烟灭”(《楚天都市报》2001-10-17)

⑨张学良长眠檀香山(《楚天都市报》2001-10-25)

例⑦仅仅用八个字,就把中国“入世”的艰苦过程和人们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出来,可谓言简意赅;例⑧“今晨一爆成历史”,语言简洁,醒目引人,读来颇有气势;例⑨“张学良长眠檀香山”,语言凝练,文字虽短,但给人以具体的形象。

结语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对于新闻标题乃至新闻主体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注重新闻标题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引读者入胜的好效果。

注 释:

①②楼志新:《论新闻标题语言的新特征》,《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4)。

③④李德龙:《新闻标题的“亮点”——浅谈新闻标题中新词新语的运用》,《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⑤张翔:《信息时代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军事记者》,2005(8)。

参考文献:

1.李庆榮:《现代实用汉语修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彭朝丞:《新闻标题的辞格艺术——倒装》,《新闻与写作》,1994(10)。

3.班吉庆、张歆:《试论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魅力》,《现代语文》,2008(1)。

4.杨文全、胡琳:《“文眼”之眸:新闻标题修辞格的优选》,《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5.许光灿、黄琼:《仿拟格的新闻语体特征》,《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7)。

6.彭溢:《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语文天地》,2002(18)。

7.徐永恒:《谈谈新闻标题》,《新闻界》,1997(1)。

(作者单位:襄樊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修辞格新闻标题句式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特殊句式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探析*——以汉语仿拟修辞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