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图片引发社会效应与价值分析

2010-11-17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旱灾灾区价值

马 燕

当今信息快速传播时代,新闻图片不仅在报纸新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也纷纷利用新闻图片发布信息。新闻图片以其独特的直观效果优势,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喜爱。西方学者把图片比作报纸版面的“心脏”,认为新闻图片不再是点缀版面的工具,而是把消息直接、及时传送到读者面前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新闻图片以其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新闻图片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报纸和互联网的版面,它们以快捷和真实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们有所触动、有所深思。它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汶川大地震时,各媒体就通过拍摄很多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受灾状况,让人们感受到了灾区的惨状,人们为祖国加油、为汶川加油,相互鼓励,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新闻图片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只靠新闻图片传递信息,也可能“图不达意”,所以新闻媒体还是要注意图文并重,合理地安排图片与文字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介的传播功能。综观新闻图片在现代媒体的大量运用,除了它的直观性更强以外,它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和价值也是重要的。

新闻图片能提供新闻信息与新闻价值。新闻图片是形象新闻、视觉新闻,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拍摄新闻图片时有角度出新的要求。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同样的题材,能够找到新的拍摄角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会让读者犹如看到了新东西,会有一种新的体验。新鲜感对新闻的传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新闻图片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可以看得见的有形象的新闻事实。具有可视形象特征是新闻图片的基本要求,而可视形象里的新闻价值则是对新闻图片显示社会价值及其独特魅力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没有可视形象,就没有新闻摄影和新闻图片,也没有动人的强烈视觉效果。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形象价值来实现。

新闻图片特有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好的新闻图片在给受众提供愉悦感的同时,往往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如汶川地震时,新闻媒体上大量的新闻图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有一组图片是报道孩子们的,特别让人感动。第一幅:一个孩子,从砖缝中伸出一只手,手中夹着两元钱,说:“叔叔,我渴,帮我买瓶水喝吧。”第二幅:3岁的郎铮,从被救援人员抬出的那一刻,就一直举着手不肯放下,他要给救他的叔叔敬礼。第三幅:被埋76小时的曹建强被救出后微笑着向众人挥手示意。这个18岁的男孩,被埋在废墟中76小时后,还能以微笑示人。第四幅: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的高莹被救出后,她微笑着看着蓝天,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图片上的这些孩子,从白天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天,经历了几个轮回,他们微笑着面对救他们的叔叔,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感谢救他们的亲人。看着这些新闻图片,我们会在落泪的同时感到欣慰。这些图片让人们懂得在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必须坚强,不要畏惧。有网友在网上留言:感谢孩子们的微笑,给予我们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一切。

新闻图片能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新闻图片像新闻报道一样具有舆论引导功能。这也是作为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新闻图片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同样的,新闻图片的正面引导作用也是巨大的。在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奔赴地震灾区,领导指挥抗震救灾,胡总书记在现场讲话时,还有余震发生。这个画面对全国人民来说,都会记忆犹新,因为它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鼓舞作用。最近,中新社在互联网上发布了由雷桐苏拍摄的一幅照片,是反映云南省旱灾情况的。照片上是温家宝总理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这幅照片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旱灾的严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心。相信看到这幅照片的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之情。其舆论引导价值不言而喻。

新闻图片的历史文献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图片也能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黑镜头”、“老照片”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使人们突出地感觉到照片作为历史记录的巨大意义。历史文献价值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真实反映时代风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不仅是好照片,也理所當然地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新闻图片引发人们深度思考。新闻图片不同于艺术图片,它不仅要追求美观,更重要的是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价值,注重对重大历史事实的记录。好的新闻图片能引发人们深度思考,追踪事件的来龙去脉。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各大媒体都做了重点报道,配发了很多新闻图片。其中,互联网上有三幅新闻图片拍得很有特色。一幅是几个孩子端着碗,碗里是稠糊糊的泥水,这就是干旱灾区孩子们用于解渴的水。还有一幅图片,手机上也发布了,是航拍的图片,内容是已经干枯的云南祥云青海湖。第三幅图片就是裂开口子的土地,一个老人的胳膊放进土地裂开的口子中。这三幅图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西南地区受灾的程度,可谓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引人反思:旱灾何以如此严重?百年不遇的旱灾,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命。

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和人类的无奈。这是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无休止的破坏,才引发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节约用水,爱护环境,呵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爱护环境,应像我们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

2010年4月1日,《光明日报》第5版整版刊登了有关抗旱救灾的内容,大标题是《科学视角看抗旱》。整版上只有一幅图片(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但这幅图片蕴涵的新闻价值很大,村民们喜饮刚打出来的井水,他们欣喜若狂的表情,让人们联想到了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节约用水,是永恒的主题。“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不是一句空话,它已经发生在我们面前。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猜你喜欢

旱灾灾区价值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葫芦岛市旱灾风险评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