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基于辽宁的调查

2010-11-16李角奇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辽宁集群装备

李角奇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基于辽宁的调查

李角奇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本文在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指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构想,包括总体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选择。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受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较弱、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与“内生式”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尚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较慢、产业链短、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能力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点。

一、产业集中度的测量与评估方法的选择

业区位熵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的集中度进行测量与评估。产业区位熵计算方法是:

产业区位熵βij=(Eij/Ei)/(Ekj/Ek)

式中,βij为i地区产业j的产业区位熵,Eij指i地区产业j的企业数量或产出指标,Ei指i地区的企业数量或产出指标,Ekj国家k产业j的企业数量或产出指标,Ek指国家k的企业数量或产出指标。产出指标可以采用产值、收入、就业人数等总量指标。

产业区位熵大于1时,说明该产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现了产业集中特征。反之,说明该产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产业集中特征。产业区位熵趋势越高,说明产业集中程度越高。反之,说明产业集中程度越低。

衡量产业集群是否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业集中度。可是,如何测量与评估产业集中度,还没有固定统一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空间基尼系数法、产业分布指数法、产业区位熵测度法(又称地方专业化指数法)、网络测度法和综合能力指数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适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条件。

考虑本文研究目的和条件,我们将使用产业区位熵测度法,即通过计算产类,我们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统计范围界定如下:装备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中各种技术装备制造产业的总称,其产业统计范围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

考虑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研究之需要,可以将装备制造业分为五种类型:基础类装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通用类装备(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产品)、成套类装备、安全保障类装备和高技术关键装备(前沿性核心装备)。针对不同的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

2.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的统计调查与分析

按照上述产业范围界定,首先从企业数量、资产规模、产出水平、经济效益和就业人数等五个方面,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分析,见表1-表3。

观察表1-表3中数据可知,从2002到2008年,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产业规模显著增长,具体表现在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和职工人数等总量指标显著增加;二是产出或收益水平明显增长,投入产出效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1.装备制造业产业统计范围的界定

在我国产业分类标准、国际产业分类标准 (ICIS)以及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中,没有“装备制造业”这一行业。根据本文研究目的,考虑我国产业分类标准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装备制造业产业范围的通常解释、界定与分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等收益指标显著增加,总资产贡献率有所增长;三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数量、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指标所占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职工人数所占比重增加不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与职工人数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指标所占比重有所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其他细分产业的相应指标所占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辽宁装备制造业正在步入上升发展时期。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优于其他细分产业,具有集中化趋势。但这并不能说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或某些细分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或已达到某种程度。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必须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其细分产业的集中度进行测量与分析。

表1 2002年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状况

表2 2008年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状况

表3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状况比较—2008年比2002年增加或减少

表4 2002年、2008年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区位熵(地方专业化指数)

3.辽宁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集中度的测量与分析

依据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指标,采用产业区位熵(地方专业化指数)法,对2002年和2008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的集中度进行测量,其结果见表4。

表4中数据显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还不高,按照企业数量和资产总额计算的2008年产业区位熵都略高于1,按照营业收入计算的2008年产业区位熵略小于1,与2002年相比,略有变化。但从细分产业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按照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计算的产业区位熵分别都明显高于1,比2002年明显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次之,按照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计算的2008年产业区位熵明显大于1,比2002年明显增长,按照企业数量计算的产业区位熵小于1,比2002年明显下降;其他细分产业中,除了按照企业数量计算的2002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2002年与2008年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区位熵大于1以外,其余的细分产业区位熵都远远小于1,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总体上看,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并未在全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但从细分产业来看,在辽宁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已经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和集群发展态势;按照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集中度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和集群发展趋势,具备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他细分产业尚未出现企业集聚现象,暂不具备产业集群发展条件。

为了进一步认识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规模、数量和地区分布进行了间接调查与分析,见表5。

表5中数据显示,在目前辽宁出现的重点产业集群中,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所占比例最大,集中在沈阳和大连两大中心城市。但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并不是很大,100亿元以上的仅有3个,占27%;30亿元以下的有5个,占45%。这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表5 辽宁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与行业分布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集群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相关支持性服务机构和配套企业发展滞后、区域性集群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等问题必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一是辽宁国有企业比重大,政企分离难,市场经济成分发育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在体制机制上影响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包括其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二是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发展模式,给辽宁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导致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包括冶金、石化等重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三是思想认识有误区,通常把产业集群和企业集中相提并论,导致企业集中,但没有在一个产业链上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四是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制约了产业集群的自我发展。这些问题和因素,决定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三、加快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条件、思路与对策

按照波特理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具备了如下有利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要素、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产业集群雏形、时代机遇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等。同时,基于历史积淀和近年来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也具备了如下优势:主导产业优势、配套协作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等。凭借这些条件和优势,加快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但是,借鉴国内外经验,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要客观地看待和利用政府行为与作用,要尊重市场规律,重视制度创新和市场环境创造,选择有利的产业集群模式与路径。

1.加快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

考虑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和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依据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条件以及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加快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现有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基础,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重点打造辽宁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和完善“内生式”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为核心,创新发展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构建和完善主导产业与产品产业链为支撑,以改善市场环境、增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为保证的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加快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对策措施

(1)对区域产业进行重新定位,结合工业园区建设与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规划中,要树立全局观念,遏制各地区产业结构同化趋势;要整合全省资源,培育和发展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多个主导产业集群;要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各种扶植和保护政策,重点发展正在形成或者已经粗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要支持科研院校参与产业集群建设,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2)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企业发展环境,形成有利于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环境。辽宁各级政府既要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务环境;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净化市场竞争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变革的市场环境与市场机制。同时,还要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高等、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培训基地,增强人力资源供给保障条件。

(3)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专业化工业园区功能,使工业园区切实成为产业集群的孵化区和有效载体。为此要做到:其一,按类别设定整机和配套产品企业园区,在园区内构建产业联系,拉长产业链,形成专业化协作网络体系;其二,引导公共物品投资,建立健全公共设施共享网络;其三,有的放矢地引进大学、产品与技术研究机构、标准制定机构、职业训练中心、咨询服务机构以及贸易组织等有关机构,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技术和贸易支持系统,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条件。

(4)整合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集群内核,加强产业链建设。在进一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与重组中,要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以便精干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集群内核,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使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在同一产业链上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联合与重组;要借助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要注重发展辅助性专业化部门、协作配套部门和服务性部门,鼓励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引导大企业自身进行衍生。在建立和完善产业链过程中,要按照产业链形成规律,确定产业分工及布局,制定分类指导政策;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构筑资金和技术对接平台以及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合作,提升集群内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要注重原有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延伸,在原有产业链的上下游,培育出新的产业集群 (原材料供应链、资金融通系统、用户群等),形成相关产业集群网络,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

(5)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提升集群创新能力。要注重培植诚信、协作、创新、人本、互惠共荣的企业文化理念,营造有利于培养企业家、培育企业创新和创业意识的产业文化氛围;要制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引导产学研合作、迫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要加大对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投入,缓解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资金短缺问题;要依托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创建产业工程中心,提供科技孵化基地;要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科研机构进行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借助市场竞争、宣传手段和奖励政策等,增加企业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6)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和外资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积极作用。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和外资为主的中小企业,培育和强化产业集群建设中的新型主体;要尊重市场规律,基于市场竞争,吸纳和支持具有优势与活力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参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要引导和支持中小型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建立与维护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要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加速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内,形成一个专业化程度高、与大企业协调发展的辅机配件产业群体。

(7)建设集群型企业家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集群型企业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要重视集群型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弘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尊重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要借助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组织作用,构建集群型企业家之间的公共网络关系(企业家协会、企业家沙龙等),扩大集群型企业家精神及其良好的示范作用;要创建比较宽容的社会文化和具有弹性的社会结构,促进集群型企业家创新思想的成长和传播,激发集群型企业家的主观能动作用。

(8)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完善中介配套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政府的定位是催化剂、润滑剂和桥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政府不要刻意创造产业集群,而是要立足高点,适时调整策略,完善政府服务功能,由此避免创造产业集群的高成本、高风险,防止不同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而导致重复建设。除了政府支持,还需要中介组织的配套服务。要总结和推广各地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的经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条件具备时,可以成立政府派出的产业集群服务机构,与中介组织一起,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1]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盖文起.创新网络——其余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贾根良,张峰.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地方化生产系统[J].中国工业经济,2001,(9).

[4]金荣祥,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J].经济研究,2002,(8).

[5]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辽宁装备制造业若干问题研究报告之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与对策[J].咨询研究摘要,2008,(12).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7]孙长宜,程永军.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辽宁经济,2007,(6).

[8]唐晓华.产业集群: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9]徐庆瑞,毛凯军.试论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J].科研管理,2003,(1).

[10]王步芳.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

责任编辑 王安庆

F42

A

1672-2426(2010)09-0038-05

李角奇(1962-),女,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产业经济学。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0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课题号为2007lslktiix-192)的主要成果。

猜你喜欢

辽宁集群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防晒装备折起来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辽宁舰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