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台艺术中道具的写意运用
2010-11-16李强
■李强
中国戏曲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它一直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历史与精神、是历史的结晶与见证。谈到中国戏曲,我们有着诸多的自豪与骄傲。中国戏曲诞生以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而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就包含舞台上使用的各种道具。
正确、准确的运用好剧中的道具可以使剧中人物更加饱满,有血有肉,可以更好地表现剧情,使整部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西方,各种戏剧形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写实手法,尤其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更是强调表现艺术的真实性,强调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在中国,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中国戏曲,都是将写意与写实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体系。
在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道具的写意运用也对戏曲艺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道具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写意运用俯拾皆是,两三张桌子叠重起来就形成了高山峻岭,《盗仙草》中的白玉贞从几张桌叠起的仙山上“盗得”仙草后,从上翻下,让人惊叹信服。演员们用手中的道具“旗子”排成一排,造出“水漫金山”的气势;同样用旗子又可以演变成《打龙袍》中的龙辇;《打渔杀家》中的肖恩,利用手中的一支桨,通过表演,表现出在江中划舟的情景……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演员们充分利用剧中的道具来充实剧剧表现人物,展示各种技巧。小生泰斗余振飞利用手中的扇子功表现出书生的儒雅,给予人美的享受;周信芳在《徐策跑城》中利用髯口抖动的技巧,把人物的焦虑情绪尽显台上,感染观众;而《群英会》中的周瑜则利用头上的“翎子”发泄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懑情绪。《钟馗嫁妹》中的钟馗、《火判》中的判官,在灯光暗淡的舞台上利用口中的道具喷出火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以上所举之例,仅仅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戏曲中的沧海一粟。如今,国际上的舞台艺术家们则利用电脑高科技灯光色彩,把舞台越做越大,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我们中国戏曲的舞美工作者当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在充分地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同时,决不能丢弃根本。我们必须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保存我们传统的艺术瑰宝,让我们的舞台更加辉煌,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