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邪“王师爷”
——大型清装锡剧《九品廉吏》中塑造“王汉章”之随想
2010-11-16倪剑虹
■倪剑虹
亦正亦邪“王师爷”
——大型清装锡剧《九品廉吏》中塑造“王汉章”之随想
■倪剑虹
大型清装锡剧《九品廉吏》根据《林屋山民送米图》和暴式昭西山为政事迹改编。暴式昭,字方子,河南滑县人。光绪四年(一八七八)选授震泽县平望司巡检,十一年(一八八五)补授苏州府太湖厅甪头司巡检,巡检官职为九品,是当时最低级别的官员。
清装戏需要寻找时代的呼应点。
《九品廉吏》的演出成功不是偶然的。当今社会因各种因素而落马的官员的数字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为官者清正廉洁,善政得民心,为官者的言与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大事,而《九品廉吏》反映了古代官员暴式昭虽然位卑权微,但他恪尽职守,清正廉明,“刻苦自励,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其务实的办事风格,映照现代社会一些不良的风气和倾向,能引起观众的联想,共鸣和深思,从而使此剧有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其二是权与法一直是戏剧和文学关注的话题,是以权秉公执法,还是徇私舞弊?历来是清官贪官的试金石,几百年的公案戏常演不衰,便是有力的证明。许多反腐倡廉的电视剧收视率高,正是人民群众呼唤法制公平上的一种愿望。《九品廉吏》中所反映的是一位位卑权微的官员思百姓所思,想百姓所想,一心为百姓办实事,最终为后人留下了《林屋山民送米图》,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
在剧情发展中塑造人物
我在《九品廉吏》中扮演“王汉章”,又称“王师爷”一角,他是苏州知府身边的幕僚,一位通晓官场“潜规则”,熟知人情世故的小人物。一听见“师爷”,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经典的形象:瘦瘦的,留着山羊胡须,三角眼加鹰勾鼻,说话阴阳怪气,办事聪明灵活,善于见风使舵,会顺着上司的喜怒哀乐而决定事情的成败好坏。
我从艺20多年,塑造过穷困落魄的“方卿”,志高气昂的“薛丁山”,儒雅飘逸的“许仙”,明朝皇帝“朱元璋”等角色,而像“师爷”此种类型的人物,从未接触过,怎么办?我想只有从剧本中,从文字中找到“王师爷”。
通过对剧本的研读、分析、理解,我对“王师爷”这一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王师爷”不纯粹是一个脸谱式的坏人,他对上级是溜须拍马,对同僚是拉帮结派,这是他邪的方面;他又是一个爱才之人,他希望有才之人要懂得官场“潜规则”,同时不反对有才之人清正廉明,为民伸冤,这是他正的方面;从第一场“王师爷”和“暴式昭”的对话中可略见一斑。
王师爷:巡检大人,听说你与苏州俞曲园先生是世谊之交?
暴式昭:正是。
王师爷:好,好极了,那你和知府大人可就是近邻啦,嘿嘿嘿。
而“王师爷”目送暴式昭远去后自言自语:唉,这个暴式昭不问路,不识道,不听劝,此人不是当官的料啊!
看他赴任西山道,忙匆匆不按规矩走官道,傻乎乎不拜祖庙不烧香,乱糟糟大小上下齐颠倒。心惶惶,只为巡检捏把汗,盘算算头上顶戴不牢靠。
他在为“暴式昭”担忧,担心“暴式昭”不懂官场“潜规则”,担心“暴式昭”宦途险恶,前途渺茫,这是他爱才之心,有人情味的一面。这是我对“王师爷”内心世界的初步理解和体会,有了这条主题线,“王师爷”的舞台形象在我的内心深处渐渐明朗、清晰起来。
由于自身生活中的形象与“王师爷”相差甚远,在外部形体方面真可谓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为了塑造一个有别于他的“王师爷”,我观看了较多有关师爷的资料片,无意中观赏了茅为涛的《孔乙己》,茅塞顿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外部“形体美”吗?背略显弯曲,踮着脚走路,步子时快时缓,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掌握脚步节奏,另外加上一副圆框的金丝眼镜,声音时而阴时而阳,时而粗时而细,语气时而和气,时而大声呵斥,随着形体的有机转换,声音的阴阳粗细,语气的高低起伏,较好地展示了“王师爷”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其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从而我塑造的集爱才、怜才、恼怒、威吓、痛斥于一体的亦正亦邪的“王师爷”真实地体现在舞台上,呈现给了广大的观众。
塑造角色对舞台人生的感悟
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可以说是痛苦的,结果却是享受的、快乐的。《九品廉吏》中我扮演的“王师爷”戏份不多,但我感到一丝欣慰,因为我尝试了一个新角色,学到了一些另类角色的另类表现手法,尤为重要的是从戏中学到了应该做什么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感谢绚丽多彩的舞台,使我体味到了从古到今各种舞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我对我的舞台人生有了不断更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