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老生舞台表演的“情”与“技”
2010-11-16屈斌斌
■屈斌斌
昆曲表演遵循“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的创作原则来塑造人物,也就是说“情”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舞基本功技巧来展现的。我作为昆曲表演艺术的一位青年演员,认为必须要了解各行当的表演手段和特点,另外要加强自身的表演技巧和基本功训练,才能充分发挥在舞台上的表演才艺,使创造的角色达到“情”和“技”的合一。我是老生行当,在创造角色方面亦是如此。
老生其实是一个统称,细分包括“老外”和“副末”。从所挂的“口面”可分为“满”和“三”两种,以年龄来进行区分。“生”以挂“三”为主,在表演上,较为刚毅、挺拔,唱念的音调也可以上的很高,如《酒楼》的“郭子仪”、《十五贯》的“况钟”、《朱买臣休妻》的“朱买臣”等。“外”以挂“满”为主,在表演上,深沉真挚、稳重厚实、唱念苍劲有力,如《扫松》的“张广才”、《浣纱记——寄子》的“伍子胥”等。下面谈谈这两个行当的代表人物,在舞台上的感情抒发和表演技巧。
《浣纱记——寄子》中的“伍子胥”,以“外”应工,挂“白满”。“伍子胥”乃大英雄也,顶天立地、声威显赫。“伍子胥”戎马一生、忧国忧民,膝下又只有一子,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把生子继承香烟,看的很重,此子乃伍家仅存一线,“伍子胥”爱之怜之,非但骨肉情深,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如何存此“伍家一脉”。正是如此他才不惜千里迢迢,寄于异国。在告诉儿子出使齐国因由时的那段念白“以存伍氏一脉,从今以后,你干你的事,我干我的事,再也不要来想念我了”,特别讲究稳、重、苍劲,要把与儿子诀别那种激慨的心情表现出来。紧接一曲“胜似花——清秋路、黄叶飞、为甚登山涉水、只因他义属君臣、反叫人分开父子”此时儿子还只当远游行乐,浑然不觉,蹦蹦跳跳,开心得很,父亲满心凄楚、悲愤、隐忍不发。为了托出此时二人迥然不同的内心世界,设计了一套对比非常鲜明的唱腔、身段,载歌载舞,这些表演技巧清晰地把握到人物内心激情的博动,可谓是以“技”抒“情”的极佳体现。
以“情”带“技”完全展现于进入“鲍牧”家后,也是整出戏的高潮。入门之后的戏,没有多少动作可看,全靠感情刻划来表现“伍子胥” 此时此地的复杂内心世界——对国事的痛惜与悲愤,对本人身世的感慨与悲凉,对儿子前途的忧虑与担心,对父子诀别的凄楚与悲痛。如:见儿子昏厥在地,此时“伍子胥”不用花俏的身段,既不大喊“啊呀儿啊”,也不快步抢进以示急切,而仅仅略一小顿足,低头轻声吐出一个字——“忒”,然后掀髯、颠步、颤颤抖抖,走向儿子,而且这段表演时锣鼓全停,声息全无,这声“忒”显得格外悲怆、凄凉、痛楚。台下同样鸦雀无声,观众的心一下提到嘴边,都不禁流下同情之泪。这段高潮戏的表演完全是以“情”为主,用“情”带动身上很小幅度的动作,如“小顿足”、“抖髯”、“身体微颤”等。而这些完全是以“情”带“技”的代表及完美体现。
《朱买臣休妻》中的“朱买臣”以生应工,挂“黑三”。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穷书生发愤图强,刻苦读书,终因生活困难所至,与妻子“崔氏”发生婚变的故事。“朱买臣”人物内心世界较“伍子胥”而言,显得平淡许多,可是要表现他的“ 穷” 、“ 志” 、“ 情” 、“ 苦” 、“ 绝” 这几个方面的情感纠缠,实在是有点难得紧。第一出《逼休》中的“朱买臣”主要是以他的唱腔念白和身体语言来表现他“穷”、“志”、“情”、“苦”方面。通过自己对“崔氏”的唱腔念白来抒发情感。一段“啊呀娘子啊,你随我朱买臣虽然受穷受苦,可是粗衣也好遮体,汤米也好度命,夫妻之间患难与共,哪有因穷困而抛弃之理,你不听我多次苦苦相劝,偏信那王妈妈的挑唆,暗中写下离书,逼我休妻,你居心忒狠也”表现了他“夫妻之情”、“艰苦生活”的内心世界。以上经过“语气、节奏、轻重缓和”等处理的这些很具技巧性的念白,加之接近生活的形体动作,非常真实的,生活化的抒发了当时“朱”的内心情感。感人之深,有似此者。从而体现了以“技”抒“情”的手法。
而后《泼水》中“朱买臣”的“绝”则以情感的转变带动了他的身体外在行为而体现。如开场时一曲《新水令——拜辞天庭返故里》唱的趾高气昂,春风得意。见到“崔氏”,感情有所转变,一句“取五十两文银交于同乡妇人”念的颇有同情之心。一曲“要收拾将水盆倾地”这些唱念表达了对“崔氏”的怨恨之意和恩断义绝之情。由此“情”带动了他外在的动作,不屑一看,拂袖一挥,快速打马下场的行为。此时“朱买臣”的情感世界波澜迭起,却又层次分明,最终情感的升华,以至于带动了强烈的身段动作结束了对“崔氏”的夫妻情感纠缠。
以上所谈到的两个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手法和情感抒发是有共同点的,都是从人物实际、内心、身处环境出发。在人物创作上做到动则有情,情到则动。
昆曲老生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在舞台上的表演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掌握好感情和技巧的相互关系及表演准确度,加上能做到勤于吸收、勤于思考、勤于创造这“三勤”,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加内涵深刻,性格鲜明,长期活跃在观众的记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