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后新罗时期的三弦三竹

2010-11-16李虹

电影评介 2010年12期
关键词:三弦新罗高句丽

绪论

新罗发源于朝鲜半岛东南部,公元668年以前与高句丽、百济并立,此后三百年进而成为朝鲜半岛上的统一王朝,即本文所指的后新罗。[1]公元780年,后新罗开始接受西域乐调,通过与唐朝的活跃交流,吸收先进唐朝文化,融合高句丽和百济的文化,使后新罗时期的音乐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艺术,开辟了具有独创性的音乐文化。与此相应,后新罗时期的器乐在兼容高句丽、百济、前新罗音乐的基础上创制了三弦三竹,使朝鲜民族音乐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三弦三竹也成了后新罗时期的代表性乐器。

《三国史记》中对三弦三竹的定义是这样的:“新罗乐,三弦、三竹、拍板、大鼓、歌舞。舞二人,放角袱头,紫大袖,公襕红鞓,镀金銙腰带,乌皮靴。三弦,一玄琴,二伽倻琴,三琵琶。三竹,一大笒,二中笒,三小笒。”[2]

一、三弦三竹的传承

1、玄琴的传承

《三国史记》“新罗古记云:初晋人以七弦琴送高句丽,丽人虽知其为乐器,而不知其声音及鼓之之法。购国人,能识其音而鼓之者,厚赏。时第二相王山岳,存其木样,颇改易法制而造之,兼制一百余曲以奏之,于是玄鹤(黑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但云玄琴。”

《三国遗事》卷3:“孝昭王(681—692)…先君(神文王:681—692)得神笛传于朕躬。今于玄琴藏于内库。”

《三国史记》载:“罗人沙食恭永子玉宝高,入地理山云上院,学琴五十年,自制新调三十曲,传之续命得。得传之贵金先生。先生亦入地理山不出。……简聪明少年二人,曰安长、清长,使诣山中传学。……”

当代韩国音乐史学的奠基者张师勋先生在其《韩国音乐史》中指明,假设玉宝高入山学琴50年,教续命得10年,续命成大器需20年,然后教贵金需要10年,贵金成大器同样需要10年,再教安长、清长需要10年,由此推出到了900年后,即新罗末期玄琴才开始得到普及。[3]

2、伽倻琴的传承

伽倻琴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伽倻琴又称为新罗琴,是新罗的主要乐器。《新罗古记》在谈到它的来历时说:“伽倻国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王以谓诸国方言各异,声音岂可一哉。”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伽倻国的乐士于勒携琴带着弟子尼文来到了新罗,受到了真兴王的欢迎和礼遇。真兴王把于勒安置在国原,乃派遣大奈麻注知、阶古、大舍万德等受业于勒门下,以传其业。

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到了八世纪左右(或更早些时间),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

伽倻琴的传承要比玄琴早的多:1974年在庆州黄南洞出土的长颈壶精美的伽倻琴图画;在《三国史记》中慈悲王(458—479年)、奈解王(196—230年)都有记载;陈寿的《三国志》(297年)也有被认为很可能是伽倻琴的记载。

到十九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

3、乡琵琶的传承

据《通典》、《随书》、《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琵琶曾用于高句丽乐中。

《三国史记》中引用《风俗通》,对四弦琵琶(唐琵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后补充道:“乡琵琶与唐制度大同而小异。亦始于新罗,但不知何人所造。”《高丽史》和《乐学轨范》都曾记载了唐乐器组的琵琶为四弦、曲项;乡琵琶为五弦直项。这里史料中不仅使用了“乡琵琶”的称谓,且明确指出了该乐器与唐琵琶有所差异,目的在于与四弦曲项的唐琵琶加以明确的区分。

4、大笒、中笒、小笒的传承

《三国遗事》有记载曰:“先君(神文王)得神笛传于朕躬。今于玄琴藏于内库。因何国仙忽为赋俘,鸟之奈何易留事具载别传。时有瑞云覆天尊库,王之震惧使检之,库内失琴、笛二宝……”根据这一记载可以判断,作为神器与高句丽的玄琴一样保存在天尊库的神笛很可能也是从高句丽传入的。且,这支神笛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三竹,即大笒、中笒和小笒的雏形。[4]

三竹指大笒、中笒和小笒。据《三国史记》记载,三竹同样是模仿七孔的唐笛所造。《三国史记》、《高丽史乐志》和《乐学轨范》等史料明确记载,唐笛为七孔。《三国史记》没有明确记载大笒、中笒和小笒的开孔数量。据《高丽史乐志》俗乐器组介绍,大笒、中笒为13孔,小笒为7孔。但据《乐学轨范》的记载,大笒、中笒和小笒均为13个孔,即在小笒的开孔数量上,与《高丽史乐志》的记载有所不同。单算按音孔的数量,唐笛为7孔,新罗笒类均为6孔,即唐笛和新罗的笒在按音孔的数量上是有差异的。在这一点上《三国史记》、《高丽史乐志》和《乐学轨范》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三弦三竹的作品

1、玄琴的作品

史料上只有玉宝高的30首玄琴音乐作品有记载:“上院曲1、中院曲1、下院曲1、南海曲2、倚岩曲1、老人曲7、竹庵曲2,玄合曲1、春朝曲1、秋夕曲1、吾沙息曲1、鸳鸯曲1、远岵曲6、比目曲1,入实相曲1、幽谷清声曲1、降天声曲1。”[5]

2、伽倻琴的作品

《三国史记》明确记有于勒12曲以及尼文3首乐曲的名称。于勒的12曲是《下加罗都》、《上加罗都》、《宝伎》、《达己》、《思勿》、《勿慧》、《下奇物》、《狮子伎》、《居烈》、《沙巴兮》、《尔赦》、《上奇物》;尼文的三首乐曲是《乌》、《鼠》、《鹑》。[6]关于尼文所作的乐曲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是根据《三国史记》之地理志,确认了于勒12首曲名称的来历,它们大部分取自当时伽倻国各个地方的名称,把那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加工成了自己的乐曲,故以此命名。

3、乡琵琶的作品

据《三国史记》的记载,乡琵琶曲共有212首。但目前已失传。

4、大笒、中笒和小笒的作品

大笒的作品有324曲,中笒有245曲,小笒有298曲,然而目前这些乐曲已经全部失传。

结语

三弦三竹是吸收了先进的外国文化,融合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文化,使后新罗时期的音乐继承并发扬了传统艺术,开辟了具有独创性的音乐文化。

从三弦三竹的丰富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新罗时期的音乐空前繁荣,乐调的运用丰富多彩,在借鉴吸收并加入本民族的创造后,后新罗的音乐已经是古代音乐的的繁盛时期,具有一定的高度。虽说三弦三竹并不是都产生于后新罗时期,但是它们盛行于后新罗时期,是后新罗的代表性乐器,促进着朝鲜民族音乐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所以说三弦三竹是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是当之无愧的。

[1]《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史纲》,南熙哲著,延吉,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内部教材,2005年版

[2]《韩国音乐史(增补)》,(韩)张师勋著,朴春妮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陈尚胜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国—朝鲜 韩国交流史(Ⅲ)》,杨昭全著,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

[5]《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王耀华著,上海,上海银月出版社,1998年版

[6]《中外音乐交流史》,冯文慈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三弦新罗高句丽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娄新罗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