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青蛙效应”
2010-11-16许方挺
□ 许方挺
警惕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青蛙效应”
□ 许方挺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进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和青蛙一样,人也有惰性,由新闻人打造的新闻节目也有“惰性”。
笔者认为需警惕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青蛙效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封闭性”。城市台的新闻资源大多数局限于本地,观众也是本地人,由地域性带来的天然亲近性是城市台与央视、各省级卫视相比的最大优势。第二,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垄断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非省会城市电视台在当地只有一家,看本地电视新闻只有一种选择。这样,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就无意中“绑架”了电视观众。正是这两个主要原因,城市台电视新闻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而这种固有的优势,也最容易使城市台滋生惰性,从而丧失危机意识。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本身也存在分类 “一刀切”、内容追求“大而全”、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那么,城市台应如何通过自我发展避免被 “温水煮青蛙”?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节目分类体现传播效果
节目的分类编排,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针对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一刀切”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选择。首先,保留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单独成块的节目架构。其次,组合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集中打造一档新闻类节目。在节目编排上不拘泥于时政新闻节目和民生新闻节目的划分,完全按照新闻价值来选取编排。宁波的许多公园里有一些义务“新闻讲解员”,他们都是退休的老人,这些人每天都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录大大小小的新闻,在公园里当众开讲。他们所讲的新闻都是听众在前一天晚上的电视节目或者报纸上看过的,由于这些“新闻讲解员”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那些大到国家领导人的会议,小到柴米油盐的琐事,听众也听得有滋有味。从这个现象中,我们知道,对于人们感兴趣的新闻,不在于有没有雷同,关键在于怎么解读。时政中有民生,民生中有时政,只是各有侧重罢了。
地方的时政新闻中,只要有“看头”,不管是会议还是会见,一样有人看。民生新闻中,只要没“看头”,不管是花边还是花絮,同样没人看。所以,尊重新闻本来的规律,做一档“全新闻”,这样的大众菜或许能赢得更多人的青睐。
做精“亮点新闻”
做大做全本地新闻,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确实是一种诱惑。这样的冲动和城市台的相对“封闭性”和“垄断性”是分不开的。不过随着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受众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在乎一个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能传递多少信息,在乎的是这个电视新闻节目能带来多少有价值的新闻。因此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要在“精”上做文章,这就要重视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衡量重要程度的标尺。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无论是播音员的口播,还是现场报道;无论是精心制作,还是摄像歪歪扭扭,都不能掩盖它的重要价值。”笔者认为要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就要学会发现亮点新闻。所谓亮点新闻就是每天最值得关注的新闻。新闻有大有小,但是亮点新闻没有大小,因为每天不一定有重大新闻,但是每天的新闻必定有亮点。现在城市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碰到地方上的大事件,或者突发大事故,都会有比较积极的反应,围绕着重要新闻做足文章。比如,有新闻背景介绍、各方关注焦点的汇总等。这样做非常有必要,因为重大新闻必定是亮点新闻,关注度一定会高,那么,受众就越希望知道更多更全面的消息。但是在没有大事件大事故的时候,就很少看到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能挖掘出亮点新闻,从而做足做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陷。
如何找出亮点新闻?笔者以为,要找出亮点新闻靠的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和反向思维能力。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度高低有一定的天赋,但是更多靠新闻经验的积累和日常的思考。反向思维能力,是新闻从业人员假想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电视观众如何来看待和选取新闻的能力。以行人乱穿马路的新闻为例,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个“小新闻”,当这一天其它的新闻“乏善可陈”的时候,作为一个有新闻敏感和反向思维能力的新闻人,记者应该抓住这个新闻点大做文章。一方面去拍摄和收集各类路人的不文明现象,在视觉上抓住观众的眼球。另一方面,去分析和探讨这种现象大量存在的症结。这样一来,包括路政设施等方面缺陷的隐藏点就会被挖掘出来,这一组新闻也就成了当天的亮点新闻。
创新节目形式
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其他电视传媒已经成功的新闻节目形式是一种宝贵的电视资源。因此,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新闻节目形态,就成为电视传媒的共识和最经济的选择,如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对《60分钟》的模仿。在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引进时,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本土化改造,在本土化过程中没有赋予节目二次价值,以本土的文化内蕴、社会心理去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乃至必看性,增强观众的满意度,这样的节目形态就会因为没有灵魂、没有生存空间而丧失生命力。
时政类新闻固然要严肃,但更需要亲和。地方新闻尽管是时政的,但是相对比较“软性”。观众对待自己身边的新闻总有一种亲切感,不管是什么领导召开什么会议,这和看国家重要时政新闻有着不同的心境,因此,城市台的时政新闻应该在贴近性上多下工夫。在民生类新闻中,主持人如果说教味过重,就会破坏民生新闻固有的“软性”,因此民生播报形式应该尽可能地接近事实报道,少用评论语气。另外,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还要更多地采取现场直播报道,让观众真正把看电视作为感受和认知新闻必不可少的途径。总之,电视新闻节目形式总是随着观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和娱乐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观众不感兴趣,再精巧的结构方式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是一个地方宣传领域的主阵地。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偏安一隅”的城市电视台如果缺乏危机意识,缺少改变的动力,那么,它的新闻节目就难免成为一只温水里的“青蛙”,这决非危言耸听。作为一个城市台的新闻从业人员,笔者希望城市台的新闻节目勇于承担使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敢于创新。
宁波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