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与政治的双向度交流
2010-11-16刘景涛,高坚
当今的影视研究者总喜欢从叙事和美学方面去解读影视,但纵观影视的发展历史,影视常与传播密不可分。影视因其视听兼备、时空结合、声画并茂等独特传播特点,它在现代传播媒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不论作为艺术抑或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影视都具有其特定的意识形态性质和功能,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影视在其传播过程中,它不仅服务于政治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影响政治生活的建构。另一方面,政治也可反作用于影视,或促进或抑制影视的发展。
一、影视传播影响政治生活的建构
影视在描绘一种局面、一个人物、一个历史事件时,使用的仍然是同时代和社会相联系的语言,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它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还能够影响到政治生活的建构。
1、影视是政治生活的指引者
影视作为一种文艺传播的媒介,在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和发展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12月接见电影工作者时说到:“电影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我国电影事业,对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长霞》全国范围内的放映,在公众中掀起了巨大的反响。任长霞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以执法为民的模范行为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影视中不仅完美的展现了任长霞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为朋友同事的坦荡形象,更重要的是影片中还将她忠诚、大爱、廉洁、奉公的公仆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影视在展现一个党员模范事迹的同时也宣传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塑造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它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影视是社会政治的批判者
影视是把双刃剑,它能机械式地记录物质世界,鼓励受众认同影像中所反映出的现实。同时也可以尖锐抨击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紊乱,如官场腐败、教育弊端、民生问题等。全国解放伊始,中共党内某些领导干部没能经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逐渐滋长了官僚作风,阿谀奉承、铺张浪费、弄虚作假等弊端日渐引起群众的不满。1952年,中央政府在党内和国家机关内部就展开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影视工作者为配合这一政治运动,先后制作了一些带有较强政治色彩的讽刺喜剧,通过电影这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武器传递出公众的不满与反抗。如当时公映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和《球场风波》喜剧三部曲。这些电影在幽默嬉笑中透露出辛辣的嘲笑、尖刻的讽刺、无情的批判,锋芒直指无产阶级政权中的个别干部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消极思想作风,包含着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尖锐的政治批判色彩。这一时期的电影对社会政治秩序进行了批判,给党内的腐败份子敲响了警钟。
二、国家机器管控影视的传播
影视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它还受到政治力的控制。虽然历史上的各种政治控制都以合理的面貌出现,但是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远不是如此一目了然、黑白分明。从其控制实际发生的客观效果来看,是有正面和负面效果之分的。国家机器通过政策干预促进影视的健康发展和传播,但有时为了一定的政治利益却阻塞影视正常的传播渠道,限制影视的传播内容。
1、国家机器为了社会稳定推进影视传播
从一定程度上讲,国家机器干预影视传播大多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而承担着这一根本性变革的公众迫切的需要一种东西去界定迅速演变的社会现实,找到社会现实的意义。而此时中国电视刚刚起步,电影就要承担起这一责任。电影充当着政治工具反映社会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支撑公众的价值观和信仰。为了开发和维持电影这一意识形态的、艺术的、工业的综合市场,新中国建立了一个制作、发行、放映影片的集成系统,为影院提供稳定的影片质量,也为后继的生产提供稳定的资金。同时,这一系统使得制片厂能够持续不断地评估和判断观众对叙事技巧、表演者、故事等等的反应,形成了一个反馈的良性循环。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如果影视产品只是去满足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询唤而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这一体系也难以为继。可见,国家机器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势必会通过相应的政策干预促进影视的发展。
2、国家机器为了政治利益抑制影视传播
国家机器能够出台相关的政策去扶持、促进影视的发展,但有时候国家机器却把它当作政治斗争的工具,这将会影响到影视的健康发展。“文革”时期,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特殊化,“四人帮”加强了对影视的政治控制,影视业受到了严重制约,仅有少数的影视作品出品。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往往被扣上“右倾”思想的帽子,影视完全成为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工具。这一时期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间或爆发、断断续续,反对“走资派”的阶级斗争贯穿始终,政治批判随时可能引发。这对从事影视创作和理论批评的人造成了严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对影视传播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文革”时期,“四人帮”对影视的利用和控制,严重的阻碍了当时影视业的发展。
三、影视与政治要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
政治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影视的内容及传播能够符合政治目的。也就是说,它是以政治性来作为评判标准的。而影视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它追求影像来反映真实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也就是说把客观性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在坚持政治性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充分给予影视展示的空间,那么影视传播将处于一种常态环境之下健康发展,它就能更好的服务于整个社会,反之则不然。
1、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影视健康发展的前提
影视作为媒介的一种传播工具,它是为公众所服务的。单纯从服务的方式上讲,政府是职能部门,它通过自己的行政行为实实在在地变革着社会生活,而影视——信息的传播工具只是影响力部门,它是通过自己的信息传播影响着这些变革的发生,虽然根本出发点一致,但在服务公众的方式和理念上的差别,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两者在利益和价值诉求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冲突。当然,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但如何减少它们的冲突、更好地促进影视的健康发展呢?首先应该保证影视传播的自主空间,赋予影视一定的自主权,如果政治过度的控制着影视的传播,把影视仅仅作为政治、政权的延伸,那么不但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限制影视的传播,压制影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说,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影视健康发展的前提。
2、依法管理是影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然,上述的赋予影视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是说“无为而治”。政府也要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从面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把握好整体的发展思路,使影视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影视传播法规,依法管理它的传播活动,保证影视传播的正确政治导向,对影视传播的适当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在80年代影视界主要针对“文革”时期的思想文化专制来倡导自由化的话,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先前的批评取向不能说已经销声匿迹,但我们会常听到另一种声音:警惕商业化对影视的控制。一些影视投资者为自己的商业利益在影视片中夹杂着大量地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却全然不顾这些不健康因素为社会带来的危害。这个时候,依法对其进行适当的管控就显得十分必要。
3、影视的健康发展将推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建构
影视作为一种传播工具,与生俱来就担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学者潘忠党认为,传媒具有双重身份,它不仅是一种经济实体,还是国家机器管理国家的工具。这一定位使其在享受一定国家资源的同时还承担起服务国家利益的责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影视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丰富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食粮的需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了影视今天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
在影视传播中,外在的政治控制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影视能否产生最大的效果,也要看影视传播本身的影响力。郑州大学张福平一语道破天机,作为公共空间的传媒应该“对上负责但不迎合,相对独立但不回避主流,贴近下层但不从俗”。这正是时代对影视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把影视的传播和政治的控制力做到完美的和谐?我们任重而道远。
[1]田中初.新闻实践与政治控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林勇.文革后时代中国电影与全球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3]吴琼.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
[4]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