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安全生产合作工作模式
2010-11-11吕楠俊
如何应对日益繁重的街道安全监管任务,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海淀街道分别成立了安全生产协调组、安全生产合作组织,以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街道是安全生产的基层单元,也常常是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街道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为加强对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成立了安全生产协调组,海淀街道成立了安全生产合作组织,以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这2个街道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探索出了超大型城市在建设安全保障性城市过程中,适合基层安全监管的一种模式。
为深入了解这种基层监管新模式,2010年6月29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这2个街道安全生产办公室(简称安办)的主任。
万寿路街道
——成立安全生产协调组
万寿路辖区面积9km2,辖区内有商场、休闲健身及文化娱乐场所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700余家,辖35个社区,常住人口18万余人,流动人口3.8万余人。
万寿路街道安办主任沙卫东告诉记者:“2009年以前,万寿路街道安办的人员编制是3人,2009年10月以后为4人,另外还有6名安全生产协管员。安办根据辖区的情况,分了3个责任区,每名工作人员每天要检查7~8家单位。由于辖区面积大、单位多,而安办人手少,很难做到安全工作监管到位、隐患处置到位、情况掌握到位。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有效监管,2009年3月,安办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协调组,尝试构建地区安全生产交流和工作互助平台。”
2009年,万寿路街道安办将辖区内规模以上经营单位(营业面积500m2)按行业分类为餐饮、商(市)场、物业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宾馆招待所、娱乐场所、建筑工地7类17个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协作组。协作组设置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协助街道安办通知相关会议,协助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相关的工作检查、工作交流,组织成员单位之间进行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的总结评比,对安办的工作及成员单位的表现提出意见、建议等。在年终总结评比时,以各工作指导协调组为单位,开展互查互评工作,每组召开会议进行工作交流,并由该组所有负责安全生产的成员对组内各单位进行检查,这样就起到了互查互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们协作组的组员在安办开展检查工作时,他们都参加,去现场学习我们是怎么查的,哪些是检查的要点等,都让他们了解。”沙卫东说。
万寿路街道安办还充分利用协作组这一平台,对辖区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安办将辖区单位分为重点(经营面积超过500m2以上的单位)、一般(用电用火量不大,人流量也不大的经营单位)、隐患(用电用火量大的餐饮单位、娱乐场所等经营单位)单位3个层级,并实行分级管理。重点单位由协作组组织成员单位每年开展一次抽查,重点检查配电室、中控室、单位厨房的后厨间等重点部位;一般单位每年进行不少于1次的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单位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完整等;隐患单位由安办重点督查,安办将查出的隐患建立成台账,如一些隐患单位存在经常锁住安全出口、应急照明设施损坏等隐患,安办将根据台账记录的隐患问题定期跟踪隐患整改情况。同时还将辖区单位按行业属性,分为公众聚集场所、地下空间、易燃易爆等8类,根据工作特点,有侧重性的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如重大节日期间,安办将重点加强对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则加强对地下空间、易燃易爆等单位的监管。
2009年以前,街道安办人手太少,而辖区企业太多,安办很难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一家企业,不能形成有效监管,都无法单独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知100人来开会,只能来60%。每次都是“搭车”开会,在其他部门开完工作会议后,安办抓住机会顺便布置安全工作。但自从组建协作组后,大大提高了地区统一组织协调能力,形成了同部署、同实施的工作联动机制。“现在通知100人来开会,能来90%。”沙卫东说。
“虽然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协作组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单位特别是餐饮服务业,人员流动较大,上半年一个人负责,下半年又换人,协作组协调起来有些困难;而且协作组目前只适用于规模以上的单位,对“五小”(小洗浴、小发廊、小餐饮、小食品、小商品)单位是不适用的,如何监管,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沙卫东告诉记者。
2010年,万寿路街道又将辖区12所中小学、8家规模以上的医院诊所纳入协作组这一平台,成立了文教医疗指导协作组。目前,正计划将体育健身行业纳入协作组,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单位的安全监管。
海淀街道
——设立安全生产合作组织
海淀街道位于海淀区中部偏东,面积6.5km2,人口12.5万。辖中关村西区和33个社区。中关村西区位于海淀区核心地带,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域。在第二次经济普查中,海淀街道辖区内规模以上的企业达3000余家。
海淀街道安办主任宋金良告诉记者,海淀街道安办的安全监管力量非常薄弱,安办只有1个编制,但安办的工作量非常大,不仅要监管生产安全,同时还要监管防火安全、食品安全等。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仅靠1人是很难有效完成的。2007年,海淀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了地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合作组织,为安全监管积聚力量,为各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互助、互学、互律搭建平台。
海淀区安全生产管理合作组织由辖区内所有大中型、重点单位按行业、区域划分为8个组,每组设组长单位2家,常任组员单位4~11家。8个组分别包括辖区内餐饮、娱乐、酒店、物业、商(市)场、电子市场、大厦、地下空间8类行业中300余家中型规模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组长和常任组员单位的任命依据是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较规范、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力等。
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海淀区安全生产管理合作组织定期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安全生产互查,安全管理工作交流、探讨和研究;同时联络组长、常任组员单位派人参与街道安办对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年度考核验收,以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现场观摩等。
作为海淀街道安全生产合作组织成员的新中关购物中心,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带,是集吃、购、娱、休闲于一身的商业中心,这里平均每天的人流量在2万左右。走进新中关村购物中心一层,首先进入记者视线的就是商场门口着装整齐规范的安保人员小张。记者向他随机问了一些问题:“你平时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当商场内人流量太大了,你将怎样安全疏散?”。小张立即答道:“我是商场的外围工作人员,岗位不同相应的职责也不同。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商场的上午开始营业前、商场晚上关门前的安全工作,如晚上停止营业前商场要封场,我们要防止顾客再进入商场等。然后我们还要对各个商户再进行一次巡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面对紧急情况需要疏散顾客的时候,我们外围岗最主要的就是听从安保部门统一指挥,确保一层的每个疏散通道畅通。”
新中关大厦物业管理处外协及品控经理王春泉告诉记者:“我们大厦每周都会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面对紧急情况如何疏散顾客等。同时我们还将在参加合作组交流、互查活动中积累的开展安全检查的知识传授给大厦的保安。最重要的是,合作组让我们商场之间实现了联动机制。比如隔壁的大厦发生火灾,我们大厦会立即调集安保人员、灭火器材等去支援,真正实现了人力、物力的资源共享。对我们来说,受益匪浅。”
海淀街道办事处主任严钢说:“安全生产合作组织打破了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安全生产工作中相对封闭的状态,形成了地区行业间、系统间、相邻单位间安全联动机制,达到区域安全生产综合资源共享,包括设备、应急、组织、演练等。同时也解决了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使政府单独监管的模式扩展到政府、单位、群众共同监督。”
尽管安全生产合作组织成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参与的单位比较少,影响面不够大;二是检查效果不够有效,没有执法效力;三是合作组织是政府与社会联合管理,是非正式的松散组织,缺乏长效机制。2010年,海淀街道计划将中关村西区单位有效地组织起来,成立“中关村西区单位安全生产合作组织”,进一步推进地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化建设。
编辑 吕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