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十年的变与不变
2010-11-08王世达
王世达
阿富汗安全局势仍不容乐观,但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还是显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2010年10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标志着阿富汗战争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一身疲惫的美国大兵在异国他乡征战近十载却不见胜利的曙光,北约内部频频出现的撤军呼声表明战争已经陷入泥潭。当全球媒体关注美国是否会在2011年7月如期撤军、卡尔扎伊政府能否与塔利班达成和解时,也在注视着阿富汗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正悄悄发生的某些变化。
逐步完善国家架构
3月6日,塔利班武装与另一反政府武装“伊斯兰党”在北部巴格兰省展开激战。双方武装人员动用了重机枪、榴弹发射器等武器,厮杀得难解难分,而阿富汗安全部队自始至终置身事外,这一方面是政府军想坐收渔翁之利,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的控制力仍然相当薄弱。
十年来,阿富汗逐步完善了国家架构,相继成立了临时政府、过渡政府,颁布新宪法,定国名——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战后首次总统直接选举,组建新议会。自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卡尔扎伊一直担任最高领导人。尽管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已经由卡尔扎伊极具民族特色的长袍和富有激情的演讲转为打击贪污不力、涉嫌在选举中造假舞弊等负面新闻,但没有人能否认卡尔扎伊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结盟手段成功地将阿富汗境内主要派系,特别是普什图、塔吉克、哈扎拉和乌兹别克这四大主要民族的领袖纳入中央政府,维系了至少在表面上的统一。但由于阿富汗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强势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一直借助地方政权或实力派实现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间接统治,卡尔扎伊政府的作为自然有限。塔利班等反叛力量不仅未被联军在南部赫尔曼德和坎大哈等地的军事行动打垮,反将势力范围延伸至北部昆都士、巴格兰以及西部法拉、尼姆鲁兹等省,与中央政府抢夺势力范围,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抵消了卡尔扎伊强化对地方控制的成果。
与此同时,总统与议会间的权力争斗也表明阿富汗政坛又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阿富汗政治架构在重建之初刻意弱化政党政治,如《选举法》规定总统和议会选举候选人必须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但此举也带来诸多消极后果。目前,人民院(议会下院)249名议员不从属任何党派,背景极其复杂,包括地方实力派、前亲苏政权官员、抗苏“圣战者”等,难以合力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造福国计民生。因此,议员希望通过与政府作对彰显影响,提升自身地位。例如,人民院近期连续否决政府提交的新一届内阁名单、《新选举法草案》等重要动议,对卡尔扎伊施政构成掣肘。为摆脱目前困境,卡尔扎伊一面大力扶植亲己势力,强化对人民院控制,另一方面,他还着力弱化人民院权力,在与塔利班和谈、召开“和平支尔格”会议等重大议题上绕开人民院,“直接征求民众的意见”,暗示其不能代表民众。人民院“一盘散沙”现状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变,但议员发挥影响的愿望却日益强烈。从中长期看,总统与议会间的权力博弈仍将继续,且不排除矛盾激化的可能。
此外,与塔利班的和谈之路也漫漫其修远。目前,阿富汗境内的本土反叛力量主要有三股:奥马尔领导的“正统”塔利班,哈卡尼父子领导的“哈卡尼网络”及希克马蒂亚尔指挥下的“伊斯兰党”。2008年9月以来,卡尔扎伊政府在沙特斡旋下与塔利班、“伊斯兰党”等反叛力量开启和谈,但由于塔利班最高領袖奥马尔等人坚持“外军必须首先撤出阿富汗”等条件,和平进程迟迟未获进展。2010年1月17日,卡尔扎伊以提供工作机会为诱饵劝说各派武装放弃暴力活动。希克马蒂亚尔很快公开表示准备与政府和谈,随后派高级别代表团赴喀布尔与政府官员直接接触。持强硬立场的哈卡尼父子据说也已与政府和驻阿美军展开接触,哈卡尼还派出包括其兄弟和舅舅在内的代表团与政府谈判。然而接触归接触,却一直未谈出个结果。10月6日,有报道称,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已经恢复了中断一年多的对话,且塔利班谈判代表得到了该组织最高决策机构的完全授权。
女性地位在艰难中得以提升
今年7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震惊了世界。封面主角是年方18的阿富汗女孩艾莎。她曾与其他年轻女孩一样漂亮、充满希望,但现在一切都被改变了。她因“对丈夫不忠”而遭“宗教法官”割鼻子。更令人发指的是,艾莎的双耳也被割掉。实际上,艾莎遭此残酷刑罚仅仅是因为她不堪丈夫凌虐而逃离家中,而动手行刑的竟然是她的丈夫!
塔利班执政时期采取极端保守的社会政策,剥夺了妇女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导致妇女社会地位极端低下。时至今日,传统和社会习俗仍然在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在阿富汗大多数地方,妇女依旧是男人的附属品。根据有关调查,87%的阿富汗妇女都曾受到虐待。尽管法律禁止强迫婚姻,但实际上强迫婚姻仍广泛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指出,阿富汗是世界上早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约有近54%的女性在15岁至19岁之间结婚。连年战火造成的贫困迫使一些父母将未满10岁的女儿匆忙嫁掉换取彩礼。虽然法律赋予了妇女参政权利,但妇女真正行使这一权利却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2005年,年仅24岁的电台流行音乐节目女主持人雷扎伊在家中被杀。2006年,南部坎大哈省妇女事务局长萨菲娅•贾恩在坎大哈市遇刺身亡。2007年,最年轻的国会议员、28岁的女权活动者乔娅因为批评议会被除名。2008年,级别最高的女警官、41岁的马拉莱•卡卡尔中校在家门口遭两名神秘枪手袭击身亡。
尽管阿富汗妇女维权道路上荆棘丛生,但妇女地位逐渐得到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实。塔利班政权倒台后,阿富汗新《宪法》明确规定:阿富汗公民,无论男女,在法律面前权利和义务平等。妇女获得了工作的权利,并可自主选择是否穿拖地长袍布尔卡。阿富汗政府及国际社会为改善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做出很大努力。阿富汗妇女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国会中女议员占到1/4以上,特别是海归人员大量进入政府部门,带来了西方政治文化和男女平等观念。2010年2月4日,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军队将招收大约1.7万名女兵。据悉,军队将根据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赋予她们不同的职务:接受过12年以上教育的女兵将担任文职官员;9年到11年教育的担任军士长;受教育程度低的则担任列兵。上述1.7万名女兵将在2012年招收完毕,并根据职务的不同对她们进行为期不同的专业训练,从而在后方负责医疗、情报等工作。这是阿富汗军队第一次对女性敞开大门,成为该国妇女维护自身权利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在废墟上重建的教育事业
9月28日,卡尔扎伊在“国际扫盲日”庆祝活动上发表演讲,对阿富汗的高文盲率提出了看法。他说:“我们的孩子不能去学校上学,因为害怕路边炸弹和自杀式袭击;我们的老师们不敢去教课,因为担心打仗和暗杀的威胁。为此,学校关闭了。”卡尔扎伊接着用他四岁的儿子米尔维茨举例说:“我不愿看到我的儿子米尔维茨成为一名外国人,我想让他做阿富汗人。”说到此处,卡尔扎伊这位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考验的硬汉潸然泪下。卡尔扎伊眼泪所折射出的正是在废墟上重建的阿富汗教育状况。
伊斯兰教育在阿富汗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历史上以世俗教育为内容的改革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抗苏战争期间,亲苏政权推行与伊斯兰教育截然不同的现代教育制度,但出于培养宗教法官的需要而保留了公立宗教学校。尽管当时的政府对宗教学校的活动保持高度警惕,但大量进入阿富汗的“圣战者”在战斗间歇经常以教师身份宣传伊斯兰思想,并得到某些非政府组织的大力援助。《古兰经》等伊斯兰课程在宗教学校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亲苏政权在1992年倒台时,《古兰经》等伊斯兰课程已经占到全部课时30%。1994年,塔利班上台后对伊斯兰教进行极端解释,并推行自己理解下的伊斯兰教育。塔利班统治倒台后,阿富汗教育事业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下逐步恢复和发展。2003年,有400万儿童入学,占适龄儿童总数的54%,其中40%的适龄女童得以入学。目前,阿富汗现代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等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范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五种。现代教育也安排一定课时的宗教教育内容,教学目的与宗教学校类似,即阅读和背诵《古兰经》、学习伊斯兰教义、祈祷仪式及与伊斯兰教相关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由于阿富汗教育事业受多年战乱的严重破坏,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教师水平亟需提高等。此外,一些塔利班成员仍仇视妇女教育,在多所女子学校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