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重彩 魅力丹青——走近传统中国画颜料

2010-11-08宋伟平

科学24小时 2010年2期
关键词:颜料中国画颜色

文│宋伟平

水墨重彩 魅力丹青
——走近传统中国画颜料

文│宋伟平

中国画以色彩作为它的基本词汇,古人用“丹青”一词指代绘画艺术,正表明了中国画是一个色彩缤纷而绚烂的艺术世界,而用于绘制中国画的颜料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的重要文化宝藏,也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画以色彩作为它的基本词汇,古人用“丹青”一词指代绘画艺术,正表明了中国画是一个色彩缤纷而绚烂的艺术世界,而用于绘制中国画的颜料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中国画艺术用颜料创造丰富的视觉空间,用颜色的语言同社会进行沟通并向世人传播各类信息,这种颜色信息是其他如文字、线条等符号所无法比拟的。颜料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生活、习俗、服饰、制度等各方面,更为后人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打开了一扇绚丽多姿的艺术之窗。

中国画颜料的发展历程

颜料的使用在我国已经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中国远古绘画中,色彩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战国以前的早期绘画目前遗存较少,但从当时的社会文化发展程度来看,人们大致可以推测出其绘画颜料的发展水平。在公元前2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壁画残片上的绘画色彩已有大红、朱红、黑色、棕色和石青等各种颜色。魏晋之际,在色彩的探索、研究和运用上,也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用色原则和方法。南齐时期(公元479—502年)的人物画家谢赫,对当时中国画特有的设色规律和用色原则加以总结,并在其《古画品录》的“六法”中提出了“随类赋彩”的敷彩制形理论,影响深远。

魏晋之后,颜料种类日趋丰富,在敦煌绘画及彩塑艺术中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据记载,当时使用颜料的主要种类竟达40多种,如敦煌壁画中使用的颜料仅红色就有朱砂、红土、雄黄、红丹、铁红、胭脂等多种。当时使用的白色颜料主要是铅白,而绿色中的石绿,蓝色中的石青,黄色中的藤黄等都一直延用至今。敦煌壁画在颜料和色彩运用方面的丰富积累成了中国绘画色彩里取之不尽的宝库。

隋唐是中国画颜料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在这个时期,中国画的色彩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之前,色彩是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语言,南朝时期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还强调色彩在表现对象、塑造形体方面的重要性:“画家布色,构兹云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到了唐朝,这一观念却发生了改变,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则变为弃色求墨了。他认为,“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并由此肯定“运墨而五色具”。这种墨可胜色的理论和实践,最终演化为“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审美追求和批评标准。

明清以后,西方绘画及其特有的颜料逐渐进入中国,西洋红、西洋蓝等颜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与此同时,西方的色彩理论和造型观念也逐渐为国人所接受。于是,近代中国绘画的色彩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局面。

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国绘画走了一条与西方绘画完全相反的道路。中国绘画不以客观环境为依据,而崇尚人的主观感受,从来就不重视“光”的作用,更不认为在不同光线条件和空间环境中色彩会有微妙的变化,认为世界上所有物体的颜色都是固有的,即使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色彩也是依然存在的,绘画所表现的是介乎于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固有色”。因此,中国绘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并以社会规范和固有色的施彩原则进行“随类赋彩”。

>>精心制作国画颜料

中国画颜料的特性与艺术表现

中国画用色主要以原色和间色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强调随类赋彩,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形成带一定装饰性的色彩程式。许多中国画颜料的色彩稳重清雅,其名称多以实物色彩命名,贴切生动,丰富而有特色。

中国画颜料稳重沉着,不火不燥,适宜与白纸黑墨的配合,以有限的颜色创作出墨色交融、互相映衬的作品。写意画中,中国画设色以浅绛和水墨方法居多,颜料以较透明的植物颜料为主,以显现出用笔和墨色的变化,虽然颜料用得不多并往往掺入水和墨,但却显得高雅和谐,单纯而又有变化。在传统中国工笔重彩画里更多使用各种矿物颜料,以不透明色和透明色交错使用,用衬托、渲染和层叠等技法表现出浓艳丰富的色彩对比。

传统中国画颜料虽然有独特的色彩魅力,但也普遍存在着色彩强度和耐光力不足等缺点。传统中国画颜料主要以精制的动物胶如明胶等为载色粘合剂,属水性颜料,但是颜料在宣纸上绘制干燥后又要求其色彩能经受水的侵蚀,不会在托裱时产生渗化现象,因此对颜料载色剂抗水性的要求也较高。

目前,中国画使用的颜料有植物颜料(也即“水色”)、天然矿物质颜料(也即我们平时常说的“石色”)和化学合成颜料三大类。植物颜料有花青、胭脂、藤黄等。矿物质颜料有赭石、朱砂、朱膘、石青、石绿、石黄等。我们常见的由锌管包装的中国画颜料大都是化学合成颜料。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褪色、色彩鲜艳。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和花卉中提炼出来的透明颜色。

顾名思义,“石色”颜料就是从各种有色矿石(贝类)中经过筛选、研磨、过滤、水漂、沉淀、加胶制作而成的颜色,如石青、石绿、朱砂、石黄、雄黄、蛤粉等。石色是不透明色,相互不能调和使用,覆盖力强,色质稳定,不易褪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方面。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水色”则是从各种植物的根茎叶片中提取汁液加工制作而成的颜色,如藤黄、花青、胭脂、曙红等。水色是透明色,可以相互调和使用,没有覆盖力,色质不稳定,容易褪色。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使用于国画中,以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小兹维列夫今年21岁。在2018网球男单年终总决赛中,他以2-0的分数力压强手,夺取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中,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个冠军,他不仅是继1995年名将鲍里斯·贝克尔之后又一位拿到总决赛冠军的德国选手,同时也是继2008年德约科维奇之后最年轻的总决赛冠军。

中国画颜料举例

石青。石青又叫大青,采自蓝铜矿的矿苗研磨而成。石青又可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由深到浅多个等级,是采用中国颜料制作的特殊工艺,在石青色料中加入水和胶后可漂出不同的青色。

石绿。与石青一样,石绿也是采自铜矿的矿物颜料,可以用同样方法制成不同色相的头绿、二绿和三绿。石绿和石青较多用于山水花鸟画,中国画的青绿山水的设色就是以石青和石绿为主而得名的。

赭石。赭石是中国画颜料中使用得较多的色彩之一,源自富含天然氧化铁的矿石,不同的产地具有不同的品质,通常都具有较好的耐光力,且不易褪色。

朱砂。朱砂是中国画颜料中十分重要的暖色,采自辰砂矿,主要成分为硫化汞。朱砂色泽浓艳却又沉着,着色时容易透入宣纸背面,所以最好事先以其他红色打底。

藤黄。藤黄又叫月黄,系从我国南方邻国的金丝桃科属的海藤树等热带乔木中提取的树脂制成,色泽鲜艳透明,日久则易褪色。藤黄也是药材,但含有毒性。现在除极少部分传统颜料厂家继续生产天然藤黄颜料外,在一般的国画和水彩颜料里的藤黄颜料多为其他黄色颜料所代替。

花青。中国画颜料所用花青是将马蓝、木蓝、菘蓝等植物的茎叶进行发酵并用石灰将其汁液加以分离沉淀制成蓝靛后,提取其中最精良部分加胶制成的膏片颜料。

胭脂。胭脂是偏冷的深红色,是用红兰花、茜草和紫草等植物加胶制成,耐久性能较差。

蛤粉。蛤粉是一种传统白色颜料,成分为碳酸钙,是由贝壳或贝壳化石研磨成的白色,性质接近白垩。

黑色。书画用墨是中国画采用的一种特殊黑色颜料,也是中国画色彩体系中最为独特和重要的颜色。中国书画用墨有油烟、松烟等许多类型,品种丰富,取材和性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都是炭黑。

猜你喜欢

颜料中国画颜色
打翻了颜料瓶
中国画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中国画的终结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颜料抹在了脸上
特殊颜色的水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