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0-11-08沈时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教练员运动员运动

孙 强 沈时明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研究

孙 强 沈时明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2008年中国式摔跤冠军赛中5支中国跤队44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并与10名中国跤教练员探讨其特点与原因。针对损伤的原因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同角度提出中国跤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以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中国跤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流行病学;预防

中国式摔跤(以下简称“中国跤”)属同场对抗类项目,比赛激烈、运动强度大,技术动作路线变化多且不规则,易引起运动损伤。本文对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及特点,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我国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群体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对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增强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护意识,提高训练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的中国跤教练员10名,均为男性;5支优秀中国跤队运动员44名,其中男子24名,女子20名,中国跤运动员总体技术水平较高,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运动损伤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中国跤项目特点,设计运动员和教练员问卷调查表,在2008年中国式摔跤冠军赛比赛期间现场向中国跤运动员和教练员分别发放问卷44份和10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访谈法

访谈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专家和优秀中国跤教练员及其队医,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1.2.4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问卷所获得的各种原始数据运用SPSS11.0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44名中国跤运动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总损伤次数128次,人均2.91次,表明中国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比较常见。同时本研究对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运动损伤无性别差异。因此,本研究在下文的有关分析中将优秀中国跤男、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述。

为比较不同水平中国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本文将研究对象按不同技术水平分为优秀组(健将与一级)和普通组(二级)。表2统计显示,优秀组和普通组间运动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中国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运动技术水平有关。

此外,访谈中还发现,中国跤运动员的损伤发生除了不受性别影响外,与身高、体重、规则了解等也没有显著性关系,但其损伤发生率与参赛次数有一定关系:运动员参赛次数越多,损伤率越低。

表2 不同技术水平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与普通组相比P<0.05

2.2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和类型

表3 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

由表3统计结果可见,运动员所发生的运动损伤部位有12种之多,表明中国跤运动属于易受伤型项目。所有损伤部位中,膝部损伤率最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抱腿是中国跤的一项基本技术,使用频率高。抱腿时速度快,对抗性强,使损伤概率增加。再加上有些队员的技术不正确,实战对抗中不注意保护队友,很容易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损伤。此外,运动员在站摔过程中,长期疲劳积累导致肌张力增加,使周围组织对膝关节的牵拉力失去平衡,导致膝关节损伤。表3的结果提示,腕部、肘部的运动损伤率也较高,这与中国跤运动技术的非周期性有关。比赛中运动员抓对方的跤衣容易产生位移和扭转而引起腕部的损伤;摔倒时手或肘部的不正确落地支撑导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甚至关节脱臼或骨折。调查中发现,运动员手指损伤也不容忽视。中国跤比赛中对抗相持时运动员用手抓对方跤衣或抱对方的腿或脚等容易造成手指损伤;手指关节损伤后恢复较慢,有些运动员未完全康复就参加训练也容易引起手指损伤的反复发作。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中国跤运动员腰背部和耳部损伤时有发生。比赛和实战中过背摔、别摔、下潜不成功、被摔倒地等易引起腰背部的肌肉损伤。耳部损伤主要是“菜花耳”,主要是由于实战和比赛中抱腿、夹颈、圈头等技术动作对耳廓的过度摩擦、揉搓造成。

2.3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性质

运动损伤的程度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照伤势轻重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损伤。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跤运动员的损伤在病程上多属急性损伤,损伤轻重程度多属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中国跤对抗性强,训练和比赛中,对抗速度和力量的极限性以及技术使用的突然性、进攻的频繁性等容易导致急性损伤,若损伤发生后不进行及时治疗,尤其是带伤训练和比赛,急性损伤就容易转化为慢性损伤,这会给中国跤运动员的伤后恢复带来一定困难。

2.4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地点及时期

中国跤运动员在训练馆和比赛场受伤率分别为63.6%好29.5%,受伤率均较高,因此,在赛场和训练场都应该对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充分的重视。

2.5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时期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技术训练期(21人,47.7%)和赛前集训期(13人,29.5%),而比赛期(5人,11.4%)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低。在专项技术训练期,运动员由于掌握动作不准确或保护不够,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一定要充分重视专项技术训练期的训练工作,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在赛前集训期,大强度、高负荷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机能欠佳也容易引起损伤,另外随着赛前实战训练的增加,发生损伤的情况也随着增多。

此外,访谈中发现,在某些特定时期如赛前控体重、女子经期等也容易出现损伤。赛前控体重时,体内水分严重丢失,导致肌肉、韧带脆性增加,运动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损伤;女子经期时由于经血流失、身体机能下降、情绪不稳定等,使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增加。因此,对运动员特定时期应加以关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6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本研究将运动员和教练员问卷的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后,发现中国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即生理因素、训练因素、心理因素、组织管理因素。

2.6.1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生理因素

过度疲劳导致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下降,训练水平降低,容易出现技术问题,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或使旧伤复发甚至加重。中国跤运动竞争激烈、对抗强度大、体力消耗大,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不高必然导致攻守的被动,从而导致伤病的发生。本研究调查显示,在身体素质差、过度疲劳和带伤训练三项内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认同方面,教练员和运动员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说明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为这三项内容容易对中国跤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

2.6.2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训练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运动损伤的发生大多与专项技术有关。技术不熟练、动作要领掌握不准确以及错误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及运动力学原理,容易导致损伤。中国跤运动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教练员和运动员要重视基本功和专项技术的训练,为日后提高成绩和预防伤病都有积极意义。中国跤运动要求运动员腰背部、膝关节、手指和肘部始终处于屈伸扭转状态,造成局部运动负荷过大,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减少伤病的发生。调查结果也看出,40%的教练员和43.2%的运动员都认为中国跤“对抗性强,损伤不可避免”,这一认识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心理,教练员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避免技术训练和实战中不必要的损伤。

2.6.3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

不良情绪会抑制思维,阻断运动认知活动,降低信息加工效率,产生模糊的运动表象;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差或情绪不佳,过度疲劳时注意力分散,尤其是力量训练时专注性差,机体反应迟钝,造成动作不到位或力量分散而致伤。因此,在训练中应有意识培养运动员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状态和排除不良干扰的能力,降低不良心理因素所诱发的运动损伤。

2.6.4优秀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组织管理因素

从调查结果可见,局部负担过重是引起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一动作要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较长时间的技能培养和训练。访谈中发现,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未能把握好这个矛盾,片面追求动作定型而忽略了机体放松的需要,加上项目特殊要求,训练安排单一动作的重复,使某一部位受到长时间的压迫或牵制而超过其承受能力,造成局部肌肉、关节和韧带产生疲劳,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技术未定型的运动员更易受伤。同时,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部分运动队没有专门的队医,运动员受伤后大都是自己想办法治疗,平时缺乏必要的医务监督,导致运动员缺乏防伤、养伤意识。

3 中国跤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采取科学化的预防措施有效减少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运动损伤,不仅可使日常训练的系统性增强,加速运动员成长,而且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尤其是运动贡献寿命。

3.1教练员与队医对策

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身心发展的特点,系统安排训练计划,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合理组织训练和比赛,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加强训练后的恢复措施与手段。教练员应加强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对中国跤常见损伤机理的认识,因时因地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与科研工作者密切合作,合理控制运动训练中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做好跟踪监测工作。

队医要深入训练第一线,观察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随时提醒运动员要精力集中,全力以赴,认真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并加强医务监督,积极治疗急性损伤,防止其向慢性损伤转变。与教练员密切配合,仔细观察,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及时了解运动员伤情,对伤病运动员定期检查,注意病情发展。

重视运动损伤的心理防治,一般受伤运动员可能产生脆弱、孤独和自身价值下降等感觉,否认受伤也会随之而来,这些感觉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和妨碍伤后的及时恢复。这就要求教练员和队医帮助运动员处理好心理问题,了解运动员心理,掌握具体情况,缓解其心理压力。

3.2运动员对策

中国跤运动是对抗类项目,对抗强度和瞬间变化大,具有高度应变性。预防损伤的关键在于运动员具备强键的体魄,高超的技术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应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协调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对易伤部位采取针对性强的辅助练习手段,以提高应激能力,加强薄弱环节适应激烈对抗的要求,避免损伤的发生。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训练和比赛前应加强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培养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在技术训练人多场地小的情况下应注意相互保护,素质训练要带好腰围、皮带等护具。

同时,中国跤运动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和不良情绪的调整,正确对待伤病,调整好心理状态,尽可能将损伤降到最低。

4 结论

1)中国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并与训练水平相关:训练水平越高,损伤发生率越低,但损伤发生率与性别无关。

2)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多发部位为膝部、肘部、腕部、手指、腰背部和耳部;损伤类型多为关节扭伤、韧带肌肉拉伤、腰肌劳损和耳廓损伤。

3)中国跤运动员运动损伤多发生在技术训练期、赛前集训期,且多急性、轻度和中度损伤。

4)中国运动员运动损伤致因主要有生理因素、训练因素、心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根据运动损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康复措施,尽量减少伤病发生。

[1] 李贵庆,唐桂萍,李善华,等.少儿女子体操运动员损伤及科学化训练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79-82.

[2] 姚磊.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363-366.

[3] 洪涛.对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96-498.

[4] 杨波.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69-71.

[5] 张晓丹,葛春林,周典明.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61-63.

[6] 袁红.中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训练学致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08-209,217.

[7]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8] 王涛.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9] 王红梅,李文杰.山地自行车运动损伤原因、类型、预防[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3):371-373.

[10] 马金玉,杨桦.男子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31-932.

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andCountermeasureStudyonSportsInjuriesforEliteChineseStyleWrestlers

Sun Qiang,Shen Shiming

(Graduate Dept,Xihua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637002,Sichuan,China)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 statistics,this articl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ports injuries of 44 Chinese style wrestlers from 5 teams during the 2008 championship tournament,and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sons with 10 Chinese style wrestling coaches.At last,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measures from the view of coach and wrestler in order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f Chinese style wrestlers.

Chinese style wrestling;sports injury;epidemiology;precaution

2009-09-16;

2009-10-05

孙强(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G886.2

A

1672-1365(2010)02-0141-03

猜你喜欢

教练员运动员运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不正经运动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