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画像石的意象造型方式对现代中国画的借鉴意义

2010-11-07魏建明胡崇芝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画像石形体中国画

魏建明,胡崇芝

(1.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汉代画像石的意象造型方式对现代中国画的借鉴意义

魏建明1,胡崇芝2

(1.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汉代画像石所包容的艺术价值博大精深,其意象造型特点作为造型方式的一种,在中国艺术中一直贯穿始末,内容极为丰富。文章仅对其意象造型的造型方式进行探讨,分别从丰富多变的用线方式、影像造型方式、具有抽象因素的造型方式、平面化空间处理方式四个方面阐述汉代画像石意象造型的造型方式特点,并进一步阐述其可为现代中国画意象造型形式提供借鉴和开拓的可能性。

汉代画像石;意象造型;中国画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气韵、神韵、意象、意境、格调等美学范畴互相渗透,作为中国画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画家特有的造型观念、时空观念和审美意识,以意造型、以形写意、以情驱笔、笔随心运成为中国绘画美学基础与造型的标准,直到今天也被一直运用、发展并赋予新的内涵。汉代画像石也是把相似于物象的具象造型、不似于物象的抽象造型和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熔于一炉,立意造象,以象尽意,把绝对空间和意度空间化为一体,以意度量,意度无量。因此,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特点体现了中国画传统造型理念和哲学思维,为历代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所以把汉画像石的意象造型特点与方式加以理性整理,形成系统清晰的理论体系,切入中国画审美理论并加以拓展,其价值和意义相当重大。意象造型所包含的美学内涵丰富多样,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作者仅从汉代画像石意象造型方式对现代中国画的借鉴意义方面加以粗浅的探讨。

一、意象造型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区分

意象造型是体现美术特征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我们知道形的存在方式可分为具象、意象、抽象三种类型。具象是指全面客观再现视网膜映象或者说忠实地描绘事物真实的面貌的美术样式。意象是指表现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所见的世界不一致,但仍能找到客观对应物的视觉样式。抽象是指纯形式因素表现的美术样式,没有任何可视的客观再现内容。[1]

这三种类型是形所呈现的最基本的状态。我们通常所说的“表现”与“再现”则是造型艺术负载内容的方式,与它们并列的还有一类是象征,但是,美术中所谓“表现”实际上是借助于形象或形式将人的主观情感外化出来,达到宣泄或分流的目的,从其目的上来讲表现与意象造型的功能联系极为密切,但两者却又属于不同概念范畴。

当然,任何伟大艺术都是从一些初级的艺术中一步一步地不间断地发展出来,其实,具象、意象与抽象造型三者之间互相联结、互相渗透,有时界限并不那么显然。以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之间的关系为例,抽象造型是由具象客观事物的提炼、概括,并意化而形成,而抽象的规律隐存在具体物象之中,使画面隐存抽象,外化为艺术形式感,自然就具有双重感染力,在形式的铺排和构造中传达出深刻的意义。

二、造型方式与意象表现的关系

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意象造型的成熟,纵览汉画像石的画面构成,均有突出的意象特色,它们反映了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但不是简单地摹仿具体生活形象,它们以直觉为基础。把现实生活中的复杂过程运用独特的形态语言去组织和安排,寻找出视觉上的秩序、节奏规律、运动变化,加之制作、材料上的原因,使汉画像石艺术呈现出简约、夸张、概括、整体、气韵生动而又形式感强的意象表现特征,其在造型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意象造型的特征。至于造型方式与意象表现的关系,王充《论衡·乱龙》中有这样的论述:“夫画布为熊糜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其认识到“象”为示意而存在,不具有独立于“意”的价值。“意”与“象”唯有合一,才会有完整的审美价值,只有借助物象之形态、状貌,把握到与情感相关的内在意蕴,从而使情感与物象结合统一起来,而象之呈现则依靠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线条、色彩、空间、张力、形状等)的完美组合,由于意象造型更重“意”,那么对“象”的描述则是通过提取更能表达“意”的形式因素来刻画,这样,形式美的因素的研究对于意象造型观来讲显得尤为重要。[2]

三、汉画像石意象造型方式分析

汉代画像石在画面的造型处理方式上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丰富多变的用线方式;影像造型方式;具有抽象因素的造型方式;平面化空间处理方式。

1.丰富多变的用线方式

汉画像石的表现方法中,线条是“以刀代笔”雕刻完成的,线刻分为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三种,汉画像石中的线条多种多样,变化丰富,充分体现出汉画像石用线达到的高超水平,根据其特点归纳为三种类型:1)古拙浑朴型;2)简约精炼型;3)自然酒脱型。

古拙浑朴型线条,在中国画家看来,古拙是一种美,“大巧若拙”便点出巧与拙的辨证关系,这种生拙其实是熟而后生,是返璞归真,这是一种自觉的对美的深层次艺术追求,体现在线上则显示出一种遒劲、苍老、生涩、浑朴,使线条真正体现出内在的美,这与以刀镂刻容易产生具有生涩之感的线条有关。河南新郑汉画像石《凤》(图1),一凤展翅腾飞,造型精简有神,其线刻充分体现了简中求变、古拙生涩的感觉。除此之外,汉画像石的线刻还具有简约精练自然洒脱的特点,中国画的线讲究简约精炼,线的“简”是要求千锤百炼的精确,其笔法意韵是从广泛的生活经验中得来的,包含有内容、造型、创意等的凝炼。它凝聚了画家知识学养,具有内在的审美价值。汉画像石中表现珍禽神兽的线条大都十分简约生动。说到自然洒脱的特点,就使人想起中国画所讲“一笔画”。唐张怀灌说:“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气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3]

中国画通过线的顿挫、转折、提按、盘旋、往复、聚散、疏密、轻重、浓淡产生圆润、流畅、生动、深沉的意味,来表达画家内心情感,而汉画像石的线条体现了自然生动与流畅变化的特点。

如河南新郑画像砖《武士》(图2),一位勇士执刀纵身,作攻击状,线条不仅变化丰富,而且凝炼如“一笔画”,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图1 凤

2.影像造型方式

在汉画像石中影像造型是最多见的,物象的轮廓和细部多用线条加以表现或用镂空的透雕方式,而形的整体却是剪影式的,以重视其外形特征及整体画面的气势,工匠或艺术家们在创作中靠平日里的目识心记,因而他们对视觉对象的轮廓信息的感觉特别敏锐,相应的视觉表象经验也特别清晰、稳定。通过原始思维的“互渗”作用,汉代工匠运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对象最基本的特征,用最简炼的形式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这样塑造出来的物象整体生动并充分的调动观者想象力,同时加以主观意创,使物象出现再度创作。如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西壁下部的水陆交战图(图3),雕刻精美,图像华丽,人影晃动,如梦似幻,仿佛听到战马嘶鸣、人动鸟飞的巨大场面和恢宏气势,这种影像形体所引起的意象感受是令人赞誉的造型手法。

3.具有抽象因素的造型方式

在汉画像石中造像常采用非具象又非真正意义上的抽象,即反映汉代人时代特点和哲学理念的意象造型方式。在意象造型中,心理意象是选择性的,思维者可以集中于最能表达意象的最关紧要的部位把无关紧要的部位舍弃。即选择出某些要点或成分加以夸张、突出而达到一般的普遍性,而且不改变物象的基本特征,这样绘制出的造型就具有相应的抽象性,作品成为工匠心灵本身的产物,而不是外部物理对象的复制,这也是艺术形式趋向成熟的反映。但是最终准则是要看所绘形体是否与感受者心中所表意象的感觉结构相对应。[4]河南新郑汉画像砖中《龙凤》的造型(图4),图左为龙、右为凤,相向而视,造型夸张简洁,神情飞动,抽象而极具现代感,实为精品,被简化的龙与风的造型已摆脱了对自然界动物的模拟,从再现转为表现,从写实转为写意,形体抽象,对象被赋予宗教与社会涵意,充分体现了当时汉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形体抽象夸张能力。

图4 龙凤

图5 巡游

4.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

汉画像石的构图方式(即空间处理方式)可以归纳为图像配置方式、空间透视方法和图案装饰技法三方面。图像配置方式经历了一个从无规律到有规律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层配置法和独立配置法两种图像配置方法,在汉代绘画作品中,画面的上下位置关系的重要性都远远超过左右位置关系,于是就形成从上到下用水平隔线将画面分割成若干横长的小画面,并分别配置图像分层配置方式,而独立配置法则与此相对,每种题材内容的图象各自占有一个完整独立的画面的图像配置法,其周围由装饰花纹带组成画框。这两种构图方式多属不用远近,间或有小物件填塞其间,构图疏密得当,使画面形体平面化。但汉画像石中等距离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两种空间透视构图法影响更大。等距离散点透视构图法,是从同一方向用等距离的视点去捕捉所有要表现的事物,并将其描绘在画面上的空间透视构图方法。这种透视中有的把视点提高形成鸟瞰法以表现纵深空间多层次排列复杂事物群,而焦点透视在汉画像石构图中有但少见,就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去观察和捕捉所要描绘的事物的透视构图法,解决了等距离散点透视构图法经常出现的视觉矛盾。但是,等距离散点透视构图法尽管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却适合表现场面恢宏、气魄雄大的场面,同时这种透视更趋于平面化,有着特有的现代感,其中汉画像石《巡游》所表现的气魄至今令人拍手叫绝(图5)。

四、中国画对汉画像石意象造型方式的借鉴及开拓

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意象造型方式”的强调与遵从是自始自终的,特别是追求高雅艺术境界的文人画观念日趋成熟继而成为主流后,中国文人画“绘画性”与“文化性”高度统一,表现形式上也从自然主义走向表现主义,从客观再现到主现表现,最终形成中国画意象造型的造型观念。而中国画材质所产生的偶然性、流动性、可控制性以及层次感又给意象造型方式提供可发展的空间,使中国画成为最具民族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1.汉画像石的用线对中国画的“线点结构”形式的借鉴意义

由于中国画的工具毛笔的特点是其锋尖,且吸水量大,在纸上轻按重按都是“点”,顺势拖画就成为“线”,而生宣纸易渗化的特点要求毛笔在纸上不易长时间地停滞,这样,毛笔在纸上运行随着提按用力的不同便出现粗细、刚柔、快慢的变化,中国画也因工具材料的限定而变为“线点结构”的形式技法,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早于绘画,书法艺术中的一些美学原则及某些技术性因素,不能不对绘画中的“笔墨”造成影响。近代画家黄宾虹先生把用笔总结为平、留、圆、重、变五个字,其实说到底就是用笔时线要有力量,要有韵味,巧而多变,八面出锋。所以,线在中国画中可以抽取出来体现独立的审美价值,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里单独把汉画像石的用线从其多种造型方式中提取出来以便探讨汉画像石的用线给中国画的用线提供参考价值的可能。画像石中也采用线,但它是以刀代笔,以石为纸,视觉所能把握的是式样的力的运动方向、形态和张力。艺术家表现对象的生命力,不单纯依靠自己的生理力,而是要把握张力。中国画家强调笔力的最高审美要求是传神,即通过笔墨传递出对象的生命力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意识等。因此,笔力与神是相互关联的,“力使神生”、“力使神旺”、“无力则无神”。力,包括自然力,人的生理力和心理力。神包括自然对象的“神”和人的精神。以上三种“力”,两种“神”在中国画中都要靠笔力、笔韵才能传递出来,笔力是神的物化与外化。神与力,名为二致,实为一体。在绘画创造过程中,各种力(自然力、生理力、心理力)凝聚到笔墨上,追心取势,以意取笔,以达到传神。在汉画像石中也有相当多的采用线的作品,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石为纸,解衣磅礴,手刀一体,刻画出粗犷豪放、浑朴古拙的艺术效果,线条遒劲、苍老、生涩、浑朴、生动流畅、简约精练,避免产生浮、滑、飘、流、轻的笔病,且线条有的含蓄,有的抽象,有的雅秀,有的清逸,难以尽述,线的力也真正体现了画家心理的力,传达出物象的神,如此高的艺术水平,确实值得当代画家反复玩味,取精存真。

2.汉画像石的影像造型方式对中国画抽象性造型形式的借鉴意义

影像造型方式可为中国画抽象性提供了处理方式上的借鉴,在这里所谈的抽象性,不是指个体反义词意义上的抽象,而是对事物结构特征的描述,人们从形体意象中看到那种埋置于其中的抽象形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嵌置于其中的抽象的“力”的式样,并产生于视觉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中。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和表现手段,作为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段,笔与墨可分开来讲也可合起来讲,用笔和用墨相依为用,为清晰说明,笔者把用墨孤立开来讲。中国画视用墨为一个生命的展示过程,由之而产生许多用墨之法,如积墨、宿墨、破墨等,是出于强调墨美的艺术要求,并非形象的朦胧性与模糊性为归。积墨厚而松,宿墨渗化有序,破墨灵动跌宕,一方面构成一种独立的审美内容,另一方面将它落实到形象中去,则它们本身在表象上的深邃莫测又足以构成一种真正的朦胧效果,从而使画面形象呈现出似明还暗,似重还轻,似明确还模糊的若即若离之意,墨之构成的墨象结构是一种心象,作为反应错宗交叉的审美心理期待一种媒介,表现力无与伦比,再加上宣纸的渗化功能,一道墨线或一个墨点在生宣纸上的洇化中分解成笔触与洇化的两部分痕迹,反复交替之后,洇化与笔迹的分界模糊,在似有似无之间成为一种微妙的象的启示,以它的性能的朦胧再与笔法交错运动后的朦胧作一对比和重叠,又会在象的朦胧印象框架中增加新的层次,用墨中的泼墨技巧,随意流宕,涉笔成形,物象引发为墨象,形体的结构就更为平面化、朦胧化、抽象化,也即在影像式的图式中又有着丰富地变化,[5]这一点上与汉画像石中的影像造型有着可喜地暗合。如南新郑汉代画像砖《狩猎》(图6),图中既有鸟兽惊恐奔突之围猎场景气氛,又具形体朦胧抽象的感人形式魅力。不仅如此,汉画像石影像造型由于年代久远,风侵雨蚀,形体表面斑驳甚而有的形体还破残了,这种由大自然造成鬼斧神工的迹象为中国画用墨变化与造境传神提供了极具参考和启发灵感的作用。

图6 狩猎

3.汉画像石具有抽象性的意象造型方式对中国画造型形式的借鉴意义

中国画形式有内外之分,表层的生理视觉意义上的形式是一种外形式,而表层形式的构成——技术构成而非内容表达,这又是它的内形式,中国画形成的技术构成本身也是一个颇有魅力的课题,它不仅仅作为外形式的附庸而存在,自身还有相当独立的审美性格,它的容量几乎可以与外形式的直观容量平分秋色。[6]

外形式也就是画面的形体,由于中国画工具的材料特点和中国人的东方哲学思维的特点,使中国画形成“意”的绘画形式,更倾于“不似”的抽象美,其在造型上放弃光影和焦点透视,强调笔墨与形体结构的美,“笔墨”形式同“摹拟”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鸿沟,并使笔墨形式趋于较自觉的个性化倾向,中国画的外形式特点就更具有抽象美因素,但具象美也并不是没有一席之地,这种审美惯性一直延革到今,由于笔墨为造型服务,但是其自身作为独立的形式审美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其归为内形式加以探讨,汉代画像石抽象造型方式对中国画在外形式抽象美与内形式笔墨、用线和空间处理方式有着借鉴意义,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发扬。

我们知道,元明以降,“笔墨”形式逐渐脱离以往的忠实描摹物象的功能而趋于独立,宋代苏轼提出的超前性理论预见:“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为笔墨自身具有审美价值提供了理论可能,他说得虽模糊笼统,却切中肯綮,中国画中的笔墨形式便在这位先哲的美学思想的指引下逐步走向灿烂前程。除此之外,中国画二维造型方式,散点透视的空间处理,以及中国画水墨的渗透性与偶然性所带给观众的意象时间感,都加强了中国画的抽象性,给人以美的体验。然而我们从造成中国画抽象性的因素中可能发现这些因素在汉画像石中早已采用了,汉画像石中富有活力多变的线条,纵横开张的构图形式,神秘精炼的影像造型,满墙风动的形体都为中国画的重要形式审美因素抽象性提供借鉴和开拓的可能。

4.汉画像石的平面化空间处理方式对中国画造型形式的借鉴意义

汉画像石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中国画的抽象性外形式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画处理空间常采用二维平面的方式,在塑造形体时也常以影入画,从形体立体视觉到平面概括,当然,现代中国画也吸取了西方科学的焦点透视来塑造形体,但中国艺术家总的审美趣味却更为接近传统的二维平面空间意识,滤掉五色、明暗、形体等各种表面现象而在画面上净化为黑、白平面构造关系,这就是“计白当黑”的中国画空间观念,即黑白之间交叉对应——外形、形状、面积、分布……平面上阴阳交错,相互制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语汇构成。但是,除此之外,他还加进一个新的成份:运动。这是立足于平面的从静止到运动,其实就是造势,就是让画面形体有趋背和主次,有趋背就是有运动的方向,不复静止的平面了;有主次,就是不放任自流的黑白交叉,而是极有视觉审美价值的精密的黑白相间。这种过滤表象,塑造画家心灵心象的平面空间实为大智慧,当然,强调平面构架并不等于说中国画就没有立体感可言了,事实上中国画仍然强调立体感——但不是焦点透视光影式的立体感,而是以线条、黑块为独立单位的立体感,是一种存在而不是控制,其丰富性绝不弱于三维透视的立体空间处理。

我们再看一看汉代画像石的空间处理方式,可以惊异地发现汉画像石的空间处理不仅符合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方式而且更加丰富多样,汉画像石的构图多采用平面散点式或平面分格式,时空一体化的多样性构图,填充式构图方式,这些构图方式使物象更易平面化而在画面中成为构成的形,另外,物象自身多采用最精彩的动作、最好的表现角度、最夸张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动势如美妙动听的音符、涌动着时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整体的动感外,个体单元也摇曳生姿,而物象很多情况下又是用生拙的处理风格而达到的,这就更充分地展示出那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和力量,从而气势感人。

总之,汉代画像石所包容的艺术价值博大精深,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永存于世,汉画像石意象造型作为造型方式的一种,在中国艺术中一直贯穿始末,其民族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从汉代画像石丰富多变的用线方式、影像造型方式、具有抽象因素的造型方式、平面化空间处理方式等四方面造型处理方式上来探讨其可为现代中国画意象造型形式提供借鉴和开拓的可能。

[1] 张锡坤.新编美学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2] 孙宜全.意象素描[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3] 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南羽编.黄宾虹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6] 陈振源.中国画形式美探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Reference Sign ificance of the Im ageM odeling Approach of Han Stone Reliefs for M odern Ch inese Pa in ting

W EIJian-m ing,HU Chong-zhi
(1.Schoo lofA rt&Design,HubeiUniversity of Techno logy,W uhan 430068,China; 2.Schoo lof Econom ics andM anagem ent,HubeiUniversity of Education,W uhan 430205,China)

The artistic value of Han stone reliefs isextensive and p rofound.A samodeling app roach,the im age modeling app roach has long been invo lved in Chinese arts,the contentsofw hich are abundant.This paper in2 quires into the im agemodeling app roach,illustrates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an stone reliefs from fourperspec2 tives-varied line d raw ing,thew ay of im agemodeling,abstractmodeling app roach and p lanar space p rocessing, and further analyzes it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 agemodeling form s inmodern Chinese painting.

Han stone reliefs;Im agemodeling;Chinese painting

J21

A

1009-2854(2010)10-0067-06

(责任编辑:刘应竹)

2010-09-21

魏建明(1975—),男,河南固始人,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画像石形体中国画
中国画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