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制气:海油“上岸”新径

2010-11-07张起花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19期
关键词:煤制气煤制中海油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煤制气:海油“上岸”新径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以煤制天然气项目为突破口,将天然气业务布局从沿海转向内陆,中海油似乎走出了上岸的绝妙好棋。然而业内专家提醒,虽然方向很好,但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挑战不小。

每年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价值有多大?对于中海油而言,相当于在2009年107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而这正是最近中海油在山西签下的一笔大单。

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计划在山西投资建设每年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时,还与山西省签订了《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为了确保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用气安全,协议称,在2013年到2033年的交付期内,2014年的合同气量为40亿立方米,2015年到2033年的合同气量为60亿~150亿立方米。

决心很大,信心也很足。但目前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政策的相关细则尚未出台,同类项目还处于示范阶段,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尚不明朗,所以对于该举措,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方向很好,切入点也没错,但挑战不小。

积极布局 抢占先机

“中海油的业务范围在沿海天然气领域,主要是进口LNG项目。它要上岸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竞争,在没有资源的背景下,只能借助煤制天然气项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志光分析认为,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中海油意义重大。

其实早在2008年,中海油已经瞄准了煤制天然气项目这条路子,并与山西同煤集团洽谈合作开发煤制天然气业务,最终在去年4月下旬,双方达成合作意向。

时隔不到两年,中海油又与山西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足见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一直专注于沿海地区的天然气业务发展和布局,并已在广东、福建、浙江和上海四处投资建造LNG项目,而在广阔的内陆市场,中海油还未找到一席之地。因此,在离环渤海地区比较近的山西布点煤制气项目有助于其进一步拓宽天然气市场。

“现在中石油上下游一起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地加紧天然气终端市场的占领,且中石油的天然气管网越铺越密集。而中石化也不甘示弱,除了普光气田助阵外,在管网建设上也是十分用心。因此,要争夺市场,中海油上岸只能走煤制天然气这条新路。”刘志光表示,虽然这条路几乎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比之下希望最大。

对此,中信证券能源化工行业分析师殷孝东也表示:“从煤制气的前景来看,符合我国富煤少气的国情。如果中海油将来在该项目能够做出成绩,不仅会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必然有助于其提升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

“十二五”期间,山西是煤制气项目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该省不仅离华北市场近,而且可以连接GDP占到全国25%左右的环渤海地区。中海油如果能配套建设通向环渤海地区的输气通道,意义重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张安华认为:“中海油从天然气拓展到煤制气,既符合国家“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能源发展战略,也能使其未来在我国建立以天然气为核心的新能源系统中占有一定先机。”

规模发展 考验重重

尽管意义重大,但是中海油发展煤制气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就煤制天然气的成本而言,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费用所占比例高达60%左右。据了解,一般1个40亿立方米左右的煤制气项目需投入200亿元,并且煤制气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需两年以上,在此期间煤炭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变数较大,当煤炭价格达到每吨400元时,煤制气基本无利可图。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梁大明分析说,当前山西煤化工项目较多,本身并不丰富的水资源已经消耗较大,而且其煤炭煤质好、外运条件便利,因此煤价较高。虽然在天然气价格整体走高的情势下,中海油利用山西煤炭大规模发展煤制天然气有很多利好,但随着我国煤炭价格的同步提升以及山西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未来中海油面临的挑战还是不小。

殷孝东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他的担忧:“煤制天然气是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建设需要的外部配套支持条件也较多,不仅涉及煤炭开采与转化、水资源保障、技术的集成与优化,而且需要配套建设天然气管网,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项目是否是在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指导下合理布局的,还需要进一步考量。”

煤制天然气属新兴产业,与传统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相比,生产出来的天然气如何输送至目标地区,是企业煤制天然气项目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考虑,管道无疑是运输煤制天然气的首选。据了解,中海油山西煤制天然气项目的产品将通过管道传输给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环渤海地区,预计输气管道在3~5年内建成。但张安华表示:“输送管线的建设投资庞大,管理风险也高,这无疑会加大项目建设的成本,进一步削减利润空间。”

此外,我国天然气供应有一个致命伤就是调峰问题非常棘手。煤制天然气项目生产的天然气必然要进入管网运输,也面临解决调峰的问题。刘志光强调:“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如果让一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承担调峰问题,是很有难度的。”

合理规划 大有作为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并没有让中海油退缩。早前公司就设想在内蒙古、山西、江苏建设三个煤制天然气基地。那么,大力度投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否会在我国天然气市场掀起波澜?

对此,刘志光表示:“中石油和中石化主要开采陆上天然气,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而且地下天然气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中海油无法超越。而在化工项目上,因为这些年中石化在化工生产领域积累了很深的基础。与之相比,中海油不占优势。”因此,他认为,今后即便中海油加大煤制天然气力度也很难撼动我国现有天然气市场格局。

殷孝东也表示:“一直以来中海油对海上天然气的开采比较熟悉,煤制气还是全新的领域,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未来我国天然气市场仍会是中石油一家独大,其他两家公司奋起直追,不断缩小差距。”

不过,专家们认为,即便处于配角地位,中海油还是有机会将天然气这出戏唱得很精彩。刘志光分析说,2020年如果天然气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接近10%,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为2600亿~3000亿立方米。而现在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2020年国产天然气大概是1500亿立方米,其他部分主要靠进口,“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用气安全。所以,在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依靠煤制天然气的途径来增加华东、华南的备用气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此,他认为,虽然煤制天然气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发展,但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资源,依然能够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很大贡献,中海油如果能抓好这个契机,合理规划,也可以大有作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新疆及蒙东地区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经济性最好。但鉴于华东和华南地区用气量较大,万一出现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情况,远距离输送难度较大,因此中海油还可以考虑在安徽、山东、河南这几个地方布点煤制天然气项目。”刘志光建议道。

张安华建议,中海油在做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项目副产品的利用问题。“从美国企业的经验看,只靠制造煤制气单一产品,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美国大平原公司,是全世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煤制合成天然气企业,已运行20年。原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一度处于关闭边缘。后来进行了副产品的有效利用,不但经济状况太为好转,而且经济效益特别可观”。

猜你喜欢

煤制气煤制中海油
“催”煤成气写春秋
——中化西南院自主研发甲烷化催化剂纪实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现状、政策与应用分析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煤制气等风来
KEDA清洁煤制气装置
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煤制乙二醇压力山大
煤制气扩张对中国弊大于利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