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安全保障措施
2010-11-06袁正兵
袁正兵
随着山西省《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人字骨架,九横九环”高速公路网的实施,山区高速公路迎来了新的建设高峰。山岭重丘区河流、山脉众多,使得道路线形相对较差,桥梁、隧道、长下坡等特殊路段众多,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进行安全性分析,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是减少通车后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
1 长隧道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交通安全研究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速公路隧道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1)隧道左、右线小客车运行速度均高于隧道设计车速。经全线运行速度计算,隧道段计算运行车速(小客车运行速度)均高于隧道设计车速。隧道出入口车速较高对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建议隧道洞内外路面一定范围内采用薄层环氧抗滑层材料,并延伸至洞内一定长度,做到尽量使雨天时隧道洞内外摩擦系数相差不大,并在视觉上起到了减速作用。
2)隧道与洞口接线的横断面存在突变。据统计,在夜间,隧道与洞口连接线的横断面端墙被撞的概率较高。因此,建议在隧道洞口横断面轮廓上设置反光立面标记,并将路侧护栏在隧道洞口处连续设置,延伸至隧道口内使之与隧道检修道齐平,能有效防止车辆直接与隧道检修道或端墙碰撞。
3)洞口防撞护栏与隧道侧壁连接,防护形式的过渡比较突然。在洞口防撞护栏与隧道侧壁连接处,建议在双波护栏板下增加摩擦梁(槽钢或波形梁板),以更好地实现不同防护形式间线形、刚度与强度的过渡。
2 长下坡的安全保障措施
长下坡也是山区高速公路主要事故发生点,考虑到行车安全,在长下坡底部应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状况,主要从设置位置、设置长度、厚度和宽度、坡床集料的选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1)设置位置。a.一般设置在长陡下坡路段右侧视距良好的地段,主线应设置醒目标志,应避免由于视距不良导致驾驶人未发现或来不及操作而错过避险车道;b.一般设置在车辆不能安全转弯的主线平曲线之前和人口稠密区之前;c.入口应尽量布置在平面指标较高路段,并尽量以切线方式从主线切出,确保失控车辆安全、顺利驶入。进入避险车道的驶入角不应过大,以避免引起侧翻。避险车道设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2)车道长度。避险车道长度需根据失控车辆驶出速度、避险车道纵坡及坡床材料综合确定,表1列出了可参考的计算结果。
表1 避险车道长度表
避险车道长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v1为车辆驶出速度,货车辆按100 km/h,110 km/h计;v2为通过坡床缓冲后由强制减弱装置消止的速度,km/h;R为滚动阻力,以当量坡度百分数表示;G为坡床纵坡,以代数值表示。
3)车道宽度和厚度。避险车道的宽度应足以容纳一辆以上失控车辆和一辆服务车辆,制动坡床和服务道路总宽度不宜小于8 m。
制动坡床铺筑厚度一般为0.3 m~0.9 m,避险车道入口处铺筑厚度为0.1 m,可采用30 m长度过渡到正常坡床厚度。
4)坡床材料。为对车辆产生更大的阻尼作用,避险车道一般采用碎砾石、砾石、砂、豆砾石等松散材料的路面,松散材料一方面可提供更大的滚动阻力,另一方面通过车轮沉陷,形成反推力进一步降低车速。
3 高填方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
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普遍存在,特别是部分路段,填方高度较高(超过30 m),一旦车辆冲出护栏发生翻滚,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按一般高速公路的通用做法,高5 m以上填方路堤建议设置加强型护栏,避免失控车辆冲出路外造成严重事故。填方高度超过20 m的路段,原则上建议在填方高度超过15 m以上的路段设置三渡型梁钢护栏以确保安全。
在以15 m为界限的同时,通过对现场进行勘查,发现部分高填方路堤下有民居和一些特殊单位(如看守所、鱼塘等),对于高填方路堤下有特殊情况的路段,也建议采用三波型梁钢护栏。
4 结语
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问题包含很多方面,本文谈到的只是其中的几个问题。在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评价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要善于发现细节问题,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合理、经济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1]胡向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与管理对策[J].山西建筑,2008,34(34):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