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连环漫画创作谈
2010-11-06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英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冠英教授
现代连环漫画创作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冠英教授
第四讲:连环漫画的创作方法
3.“分镜头”设计与画面叙事
“分镜头”原是指影视艺术中将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画面,是导演对一部影视作品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换句话说,影视艺术就是通过一个个“镜头”的视听“语句”来讲述故事的。因此,电影、电视艺术自有它独特的“语言”和“语法”。与影视艺术不同的是,连环漫画中的每一个画面是静止的,而影视艺术中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运动的(图一),但是,在前面所阐述的连环漫画的定义和艺术特征中,谈到它吸收了影视艺术中镜头语言的元素。这一点,在叙事方式和画面的思考与设计中,与影视艺术的特点和原理是有相似之处的。
对于连环漫画而言,“分镜头”是指在创作中进行画面布局与设计的一种“意识”,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运用多视点、多景别或是表现“运动感”的多画面去讲述故事(图二)。“分镜头”画面设计,实际上是漫画家运用视觉化的叙事经验去重新演绎文本故事,是一种再创作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的规律:一. 先将故事分出“语句”和“段落”,再通过画面设计将“语句”和“段落”的层次表现出来。如(图三),就是用三个画面表现了一个“语句”。第一幅是“牛仔”在马上,被腾空而起的断头鬼踢中,画面设计为一个全景,清楚地交代了环境和出现的所有形象元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当下的状态。第二幅用特写镜头,真切地表现了“牛仔”被踢中面部的瞬间情形——“牛仔”被踢歪向一边的头和鬼的脚的细部形象。第三幅则变换了视点(在电影拍摄中可称作镜头的机位和角度),在几乎贴近地面的视角去表现“牛仔”被踢落地面的状态。三幅画面连续阅读,就会有很强的“镜头”运动感。在处理构图时,第一幅地面是水平状态的,第二、三幅分别将地面设计为向左、右倾斜,使阅读者明显感受到了“镜头”晃动的“纪实”感,仿佛身临其境地在现场体验了一样。而在漫画《山娜》(图四)中的这幅画面,表现的则是故事中的一个小段落。第一幅表现原始森林的环境,第二幅是一只食肉恐龙看到另一只食草恐龙并悄悄地接近,然后用三个小画幅表现食草恐龙的特写、食肉恐龙跃起的脚,再切换到食草恐龙觉察到异样的特写。第六幅画面表现已扑到惊呆的食草恐龙身上的食肉恐龙。时间、地点、角色和发生的事件构成了这个“段落”的完整性。画面虽无文字,但叙述很清晰。通过这几个画面连贯的阅读,也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二. 将“镜头”的运动感融入画幅的安排与设计中,强调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每个画面的独立与完整性。(图五)就是通过十二个画面,叙述一个小精灵引导主人公去找到一封信的全过程。阅读者的视线会情不自禁地跟随着一个个画面移动,一直追寻到事件的结果。
图五:《祖先们的去处》陈志勇(澳洲华裔插图画家)
将文学故事进行视觉化的再现,目的并非仅仅讲清楚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要充分发挥画面的表现力,既要给阅读者以视觉审美的满足,也要留有想象的空间。无论是画面内容的安排、视觉节奏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形象刻画,都十分重要。比如在一个情节的画面安排时,要考虑角色在特定场景和处于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科幻漫画《德鲁娜》(图六)中的一个情节,第一幅表现两个人往下面走,第二幅和第三幅从另一个视觉表现她们俩所处的环境和交代周围的情况——暗处“变异人”在窥视她们,女主角发现有异常。第四幅“镜头”推进,以强调两个人的对话。第五幅再推进,表现女主角的特写,引导读者更注意女主角提出的疑问。第六幅“镜头”再拉开,但转换了一个视角(和第一幅方向正好相反的角度)以小俯视和小全景表现她们俩所处的环境。在这一小段人物不断移动,场景逐渐变化的情节中,作者十分注重从画面内容安排、画幅的大小控制、形象的比例对比与关系、视点的变化、“镜头”的推拉等方面,恰当而流畅地表达情节内容,同时有“露”有“藏”,有的强调气氛,有的强调人物表情细节,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从创作规律上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全篇故事的结构和画面的总体安排,并具体到一段情节的画面布局,甚至于每幅画面的细节描绘,都应经创作者用心去体验,然后再转换为一个个“镜头”画面,就像我们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进行对画面的思考。漫画家既是创作者,又是第一个阅读者。要能熟练地运用“镜头”画面生动地讲故事,需要从电影艺术中汲取营养,学习“镜头”语言表现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从平常的生活中用心观察,才能更加准确而又感人地通过你所创作的一幅幅画面,表现出你心中也是读者所期待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