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二五”发展目标取向之思考
2010-11-04聂献忠
文/聂献忠
浙江“十二五”发展目标取向之思考
文/聂献忠
预计在“十二五”后期,浙江可望实现人均GDP1万美元的目标。在国际上,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浙江应该站得更高一些,从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选择
在“十二五”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在浙江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稳居全国省区首位的背景下,需要确定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当前浙江学术界对“十二五”发展目标,有“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等多种提法,都是基于居民生活小康目标前提下的内容体系。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国际、国内、省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了30年前不可想象的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地科学界定发展目标尤显必要。必须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惟其如此,方有可能以谋万世之眼光来谋一时,以谋全局之胸怀来谋一地,廓清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确立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浙江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仅提“小康目标”的历史局限性
浙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到2008年底,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达74.6%,东部地区的实现程度达到了83.5%,浙江全面小康实现值已达91.5%。可以预测,2010年浙江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显领先于全国进程。
图/新华社
从浙江目前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来看,“小康”目标能否实现,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创新动力、社会发展、生态等领域十分复杂与严峻的挑战,现有发展方式产生的过度不均衡问题,将会制约需求增长、限制经济发展,将会阻碍产业升级,将会使资源瓶颈约束难以克服、环境代价巨大,将会扭曲资金、资源的宏观配置,最终削弱浙江发展的动力与基础,削弱浙江的竞争力。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重点在于树立现代的发展理念,塑造现代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依循现代的发展方式。一句话,就是必须走现代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研究浙江“十二五”发展目标时,我们不倾向于继续使用“小康”这一目标取向,而建议从浙江的实际出发,采纳“初步现代化”或“基本现代化”为发展目标取向,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梳理、明确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从而确保浙江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发展的活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虽然从理论上分析,浙江“十二五”发展目标取向定为“初步现代化”或“基本现代化”,较之“小康”的提法明显更为合理,但从实际来看,考虑到“左邻右舍”及其它一些非理论性的现实问题,也不排除浙江“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表述中,仍保留“小康”的提法,但即使这样,也必须突出“十二五”与“十一五”及“十五”的不同及进步,强化发展目标中的现代化元素,如“在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基础上,向着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或“实现初步现代化程度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等。人均1万美元阶段现代化发展特征
现代化的进程最早开始于16世纪的西欧并不断向全球扩散,直到19世纪末,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与北美以及亚洲的日本,广大亚非拉地区的现代化尚未真正启动。进入20世纪后,东欧和亚非拉一些国家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二战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到20世纪末,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主动或被动卷入了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我们初步梳理了以美国、日本与韩国等为代表的先行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发展阶段的一些特征:
——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经济结构现代化。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产业结构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演进具有内部动因和自身规律,但政府在其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些先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就是根据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在这一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高度化和合理化,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阶段,产业调整与升级的最显著特点,是第三产业比值稳步超过第二产业而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在第三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快速成长。
——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营造现代化发展动力。按照经济增长四大动力——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划分,在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的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将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在这一阶段,先行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1968年,日本的研究费用只相当于美国的11.2%;而到上世纪80年代初,已相当于美国的1/3。1984年日本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GDP比重提升到2.6%,与美国相差无几。1996年日本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已占GDP的2.8%,高于美国的2.6%和德国的2.4%。1999年,日本的这一比重更提高到了3.13%。大量引进技术与加强自主研发,使日本的生产技术突飞猛进,使日本这个缺乏资源的国家,从纺织到家电再到汽车工业,几乎战胜了所有的老牌工业国。
——大力增加公共产品,加快社会现代化进程。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的发展阶段,全社会公共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利益表达的需求等,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而,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完善公共服务制度,成为许多先行国家和地区的一项重要战略。韩国1989年实现全民医保,之后公共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覆盖率由1989年的90.39%上升到2007年的98.69%(其余人口由医疗救助提供保障)。1-2万美元阶段,韩国政府主要致力于建立“韩国式福利经济模式”,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均衡;基本保障人民收入、医疗、教育、居住四项需求;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建立“家庭般的社会”,政策上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搞社会福利,并对这样的家庭在居住、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等。
——高度注重社会公平,实现人的现代化。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的发展阶段,既是一个黄金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社会公平问题往往进一步突出,其中分配格局是否合理是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1961年日本开始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7142美元,超过美国。
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和2万美元的年份
——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文化现代化。韩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模式,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三种工业文明”。韩国现代化模式的最重要特点,是重视现代化中的人的精神因素,即文化因素,因此韩国道路可以称之为“文化强国”的典型。1990-1995年,韩国完成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跨越。这一阶段,韩国经济以年均8.1%的实际增速快速发展,在CPI年均上涨6.6%的带动下,名义增长率年均高达17%。
“现代化”目标的内涵及建议
在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人的现代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步与经济现代化发展是不能分割的。具体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人的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与核心,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转型升级。为长远发展计,浙江可逐步淡化“GDP增长”的主导地位,考虑把“GDP增长目标”列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目标,而把节能减排、研发投入、第三产业发展等列为主要目标标准,提高经济生态化程度。
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推进社会民主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稳定器。“十二五”期间,浙江可调高“社会发展”结构目标,重视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把更多精力和资金重点投入到改善民生、改善社会公平上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要建立社会发展“和谐、均等、生态”的目标,突出医疗、教育、就业、养老、居住、收入等指标。
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生态化的实质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生态文明体系,是浙江“十二五”现代化目标的重心任务。在具体对策上,考虑以资金和政策为手段,以产业链、技术链为纽带,以自然生态领域为基础,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有机体领域。
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文化现代化进程远远地走在全国前列。在跨越人均1万美元阶段,浙江应以文化产业化为平台,协调推进工业文化、网络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加速发展知识文化,提高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在2015年达到文化生活现代化的世界中等发达水平。
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指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发展变化、上升前进的政治文明运动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浙江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以及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十二五”期间,浙江可考虑稳步推进三大领域改革进程:法制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民参与制度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图/新华社
城乡现代化。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要努力缩小地区与城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保留“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农民纯收入增长”等目标外,增加“省内区域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等指标。为此,必须建立完善以缩小区域差距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的现代化。人是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归宿。浙江应逐步改变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GDP增长率、社会投入等发展观念,建立以“优化人民生活”和促进“个体发展”为本的发展目标,“民富”优先于“强省”。可以考虑减少总量发展目标、增加人均发展指标。包括个人财产与收入指标、健康幸福指标、生态消费与产出指标等目标内容。同时,指标体系中应考虑个体在平等、公正享受福利、享受社会资源的目标结构,以衡量受地区、城乡、行业、群体等影响的个体收入差距,阻止因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消除社会压力,建立社会公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