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洁技术产业或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

2010-11-03房田甜李梅影

资源再生 2010年9期
关键词:领域

□文/房田甜 李梅影

清洁技术产业或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

Clea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ld become the New Hot Spot for the Capital Market

□文/房田甜 李梅影

据美国BCC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2007年,美国清洁技术市值为542亿美元,2008年增至578亿美元,2013年可望达到8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9%。

而美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资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刘晓雨则透露,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风险投资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入是21亿美元,其中,中国仅为3000万美元。

据中国风险投资协会统计,清洁技术在2009年已经成为15个行业中风险投资感兴趣度最高的行业,比例高达78.9%。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近期实际的投资额与投资项目上,清洁技术几乎成为不可或缺的重点,牢牢扯住众投资者们敏感的神经。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中国从事清洁技术领域的企业必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资本市场争夺的“宠儿”。而对于生性逐金的VC&PE来说,自然不可能错过这样一场全球性的财富盛宴。

市场、技术、政策、管理团队,这基本上概述了所有私募股权基金“狩猎”的原始动力,一旦齐备上述要素的项目出现,多家私募股权基金一拥而上是必然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各家对上述4项因素的倾向性有所不同,最终的投资方向则可能大相径庭。

市场第一

实际上,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绿金”概念便成为备受热议的话题。

而对于圆基环保资本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陈家强来说,尽管可能没有如此形象的概念释义,但“从绿到金”的奥秘他早已了然于胸。

在成立圆基环保资本之前,陈家强曾任职于香港中华电力,早于2003年便开始接触新能源领域,尤其是风电行业的投资。

“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在做公关。”陈家强坦言,因为当时开发风电成本高且没有政策优惠,“现在谁都知道新能源方面有利可图,但是今天才来关注这个行业,都不知道把钱投给谁。”

美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资集团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风险资本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40.6亿美元,已经高于2008年上半年的历史高点40.4亿美元。

这样的“历史新高”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

更通俗和激动人心的说法,则是7月20日最新编写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1~2020年,中国将累计增加新能源产业直接投资5万亿元,投向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不过,尽管有政府如此利好的政策推动,在面对清洁技术的投资项目时,拥有无数成功经验的VC&PE们,并没有觉得做新的决策更容易些。

实际上,多位被采访的对象均向记者表示,核能准入门槛过高、风电投资热潮减退、太阳能核心技术缺乏、生物质能则成本太高等。相比之下,一些侧重于节能减排的清洁技术受到更多的关注。

“风投们往往希望企业有明确的市场和客户,技术可能排在第二位,如果有技术壁垒那就更好。”一位熟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人士表示。

对此,专注从事清洁技术风险投资的青云创投表达了相似的意见。

9年前,青云创投的创始人兼总裁叶东选择了冷门的环保产业,在全球首创性地把风险投资聚焦于此。

但叶东很快发现,做清洁技术投资与IT投资有着本质的区别:IT重视技术,有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推而广之后会创造一个市场;而清洁技术的投资却是污水、垃圾、空气污染已经存在,地域性非常强。这是一个吸入式市场,必须以问题(商业机会)先导,找到能就近解决问题的方案,无论技术是否先进,来自中国还是美国。因此,在投资的方向上,他需要更加注重对行业的深入研究而非单纯的对国外趋势亦步亦趋。

青云创投合伙人张立辉认为,中国和美国的背景不同,中国目前Clean-tech发展仍处于起步期。现阶段在中国做清洁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开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新能源,而是要更加重视提高存量市场的能源或资源使用效率。

“如果把煤、水等资源产品目前的使用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价值可能比花费成千上万美金去开发一个世界级的新能源技术,要实在得多。”张立辉称。

在青云创投的网页上,记者了解到,其所投资的25家公司按照能源效率、环境保护、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农业、可持续交通六个领域划分。

张立辉表示,清洁能源只是青云众多清洁技术投资领域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关注对资源存量市场的改造。

然而,提及同样是针对存量市场的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前述熟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人士则认为,“和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相似,IGCC有市场和一定的技术,但是因为没有明显的政策倾斜,所以我们也不会投。”

技术派逻辑

技术与市场,到底哪一个更重要?看起来,这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鱼与熊掌”命题,也许可以兼得,只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选择的天平倾向哪边,则决定了其通往绿金道路的占领方向。

此前,北极光创投一向以偏好技术型企业著称,绿色产业中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能得到北极光的青睐。

而在记者采访的8家私募股权基金中,青睐“技术为王”的仍非寥寥。这样的分歧,似乎可以解释为战略取向和专业训练的不同,导致了市场派和技术派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

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在中国投资要以市场为主,技术为辅。”他解释,“清洁技术与IT领域不同,任何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出来后,都要量产,否则就不能算是整体的技术。”

在邓锋看来,量产化本就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因为中国在生产上的优势,使得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成为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

今年3月,由北极光主领,红杉资本、德丰杰和德同共同参与,为普能公司(Prudent Energy)提供了2 200万美元投资。加上此前集富亚洲、三井创投和中欧资本等知名机构的1 000万美元投资,普能正式完成第三轮高达3 200万美元的融资。

普能专注于新型大容量储能产品——钒电池的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自从2009年1月,成立不到3年的普能花215万美元,低价收购了世界钒电池老大——加拿大VRB Power公司之后,它就成为了电化学储能界的明星。

对于投资致力于储能技术的普能,邓锋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普能在技术上仍有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我们才觉得长期发展的潜力。储能产品今天就有市场,但技术上仍有一些挑战和难度,这实际上正是我们投资的机会。”

“任何清洁技术想要获胜,创新能力都很重要。”邓锋认为,清洁技术的更新换代实际上很快,不像某些行业仅靠客户群,就具有了竞争的壁垒。

对此,德同资本合伙人邵俊很认同,他向记者解释,清洁技术的落脚点就在“技术”。“技术可以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摩尔定律在这个领域同样适用。”

熟悉风险投资的人都知道,邵俊当初就是因为投资了无锡尚德而在业界声名鹊起,只是那时他还在龙科创投。

邵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阳能领域技术非常重要,但同质化竞争的企业已不在他的选择范围。他直言,不排除个别企业山寨能力很强,如果技术壁垒不够高,“最多只能保有先发优势,很快就会有人把成本降得更低。”

供职于德同之后,邵俊选择了喜瑞能源技术公司(SIERRA SOLAR POWER)。这家2007年1月创建于美国硅谷的公司,致力于开发一种下一代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解决方案,直接在玻璃衬底上制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以实现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低成本。

VPVP合伙人李峰同样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他透露,目前在看两项技术:一项是类似于喷气发动机的风机技术,一项是利用温差效应的光热发电技术,叫做Solid-state Solar Thermal Technology。

“这两项技术都属于下一代的技术,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李峰认定,这样的技术一定会规模化的应用,“只是需要一段时间。”

同样是有外资背景,Ventech China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了技术的重要性。

“动力电池和风力发电方面,我们进行了整个产业链的调研,最后决定不介入该领域的投资。”Ventech China合伙人郭佳告诉记者。

她认为:“在全球市场与信息流通很透明的情况下,原创的技术是谁的,非常重要。”

有观点认为,中国市场的参与者在核心竞争技术的知识产权所有权方面,存在有法律瑕疵。如动力电池领域的新材料创新、风能厂商的核心电机技术等,

“对于Clean-tech的扶持,不应以牺牲中国的广大市场为前提。Ventech China希望能帮助到中国本土的自有原创技术团队。”郭佳说。

谁是下一个吸金者?

6月28日,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在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领域,流向清洁技术领域的国际风险投资资本的比重超过其他所有领域,其中最受关注的行业包括太阳能、交通运输业以及能效产业。

根据此份名为《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的调查,清洁技术领域有34%的企业对于其所在国家的2010年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因此,清洁技术领域35%的企业希望在2010年扩大他们的员工队伍,这一比例较其他行业平均值高出9%。此外,该领域42%的企业认为在2010年将实现利润的增长,仅次于金融行业。

不过,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家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仍旧苛刻,并非所有的清洁技术项目都被风险资本市场看好。

美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资集团负责全球调查的副总裁理查德·杨格曼指出,那些最受风险资本青睐的项目或者公司,如Brightsource能源公司吸引到的1.5亿美元投资,基本上都是先前已吸引到风险资本的老面孔。

此外,据清科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一些产业依然保持着强悍的吸金惯性,2009年,新能源产业共获得股权机构投资4.48亿美元,投资案例28个,其中,太阳能独占13个,风能则紧随其后。

但多数机构投资者告诉记者,这两大产业在未来几年内几乎不可能再独领风骚。

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就表示了对光伏与风能产业投资的谨慎态度。“光伏产业主要是市场在外,导致业务受欧美政策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些行业我们还是会很小心的看,简单重复性的投资我们不会去做。而风电产业我们观察了很久,但是到现在为止只是投资了一家风电叶片的公司。”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池子足够大才能养出大鱼,但是这些行业的第一轮投资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壁垒。”投资顾问公司合众资本主管合伙人陈立辉分析,因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故而不受资本看好。

斐然资本创始合伙人张仲告诉记者,“整个清洁技术领域的所有行业、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令人意外的惊喜,下一个爆发点在哪还没有人知道,每个人都在找。”

不过,在通往这个爆发点的道路上,私募股权基金们强调,技术至少要到中试阶段才会投资。而即便到达了这个阶段,风投们还是要给予相当的耐心。

实际上,创投人未必对外披露清晰的投资方向,不过仍有一个趋势可以归纳,从纯粹的替代能源开发转向清洁技术应用领域,从上游向下游倾斜。这意味着更短的产业链,更快地进入终端,以及更为明朗开阔的市场容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猜你喜欢

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自动化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如何理解健康领域的“特许经营”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冯契在辩证逻辑领域的创见